作者文章: Fenng

本周言论 之 上档次

就象读者买了女“王朔”的书,买了“金庸新”著的书一样,难道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么?这种形式的欺骗是否让编辑觉得很高明而暗自窃喜呢
–某位读者评论出现两本《世界是平的》(/)的怪现象。
我们现在走的是司法程序,司法是最公正的。如果说富士康采用了什么高压手段,除非说司法是不公正的
–富士康全球发言人如是说.
九寨沟….的确跟很多国内的著名景点不一样,主要是管理的好,井井有条,上档次
–李彦宏 贵州和九寨沟
上半身不像女的,下半身不象男的
–网友评价某”超女”

继续阅读

老板的心计

这几天把笔记本的显示输出到 17 寸的液晶上,眼睛舒服了许多。这劳动工具的问题你别说还真是很重要。
以前曾经抱怨过椅子的问题,也曾经因为笔记本的事情大为光火。今天突然想起在一本杂志上看过的很有趣的一段话(搜了半天还真找到了):

对于老板而言,为员工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是一个最聪明的选择。根据对上百家公司的调查显示,那些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热情要高出使用普通台式电脑的至少15个百分点,而因为这些人无可避免的会将笔记本带回家中,他们每周完成的工作量一样要高30%左右。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的确要高于台式机很多,但相比每周近十小时的无偿加班,每个精明的老板都会乐意吃这个表面亏。笔记本电脑的另一个妙用就是,尽管你的员工确实才智平平和收入低微,但却可以让他们个个看上去像精英一样唬人

这段话真是太好了。绝对可以让那些苛刻的老板开开窍。
IT 技术人员在电脑、办公设备上没有不”虚荣”的,Google 那样的工作环境(电脑配置: 宽屏20英寸LCD×2+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ThinkPad×1),就这一点恐怕很多 IT 工程师都会心生羡慕吧? 有的老板或许会想, Google 这样多浪费啊! 看看 Google 的员工给公司带来的回报吧!
如果作为 IT 工作者的你还在使用 CRT 显示器, 把这篇 Blog 转给你的老板看看,假装是无意的效果应该最好 :)
EOF

RSS 订阅数量超过 1k , 简单分析

虽然有点…还是忍不住要记录一下. www.dbanotes.netRSS 订阅数量终于超过 1000 了。本来以为今年最多订阅数量能达到 400 而已。订阅数据分布如下:
DBAnotes.net RSS 订阅数量超过1K, 数据分布图
Bloglines 的用户仍然是最多的. Firefox Live Bookmarks ,抓虾GreatNews 三者各占大约 10% 。GreatNews 是一个很好的 Web 2.0 项目,有潜力,只是关注这个产品的人还太少。抓虾的订阅数量从这几个月来看,一点点增加,我估计很多 Bloglines 用户已经放弃了 Bloglines 转而开始使用抓虾的服务。
客户端工具的使用份额超过了 25% 。
今天注意到到 FeedBurner 已经监控到了 Souyo 的Agent(Souyo G-bot) ,Souyo 的野心似乎很大,但是推出的每个服务做的似乎…都不那么到位。
订阅数量虽然貌似不少,可从留言数量的角度上看,估计大部分还是重复订阅的。所以,也没啥值得高兴的。看看 Keso 的订阅数,IT Blogger 写成那样还差不多。
EOF

高效能 DBA 的七个习惯

邮件列表中有人推荐了 DMReview 的一篇文章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DBAs, “高效 DBA 的七个习惯”, 这个题目应该是受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启发。虽然颇有拾人牙慧之嫌,还是记录一下吧,就算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开篇有一个关于什么是个”高效能 DBA” 的定义, 作者指的高效并不是说 DBA 每天都在忙于救火的那种”高效”,而是能够防患于未然.
1. 专业的多面手(Be an expert generalist)
熟知存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知识, 跨平台数据库的技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不能离开了 Windows 环境到了 Unix 下什么都作不了. 看上去这一点似乎有些苛求,不过个人认为通过持续的学习能力加上良好的知识积累方法会让你无限接近这种能力.
2. 理解来自商业、用户的需求(Understand the business and user expectations).
如何把掌握的数据库知识应用到商业需求上,还不给用户一种“木匠拎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的感觉是需要一点艺术的。
3. 通过可量化的度量构建更加正规的服务级别协议(
Build more granular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 via quantitative and easy-to-understand metrics)
用户(或你的老板)对你的数据库管理工作是否满意,总要有一个可以达成一致的地方,这个一致应该来自”服务级别协议”. 服务级别协议是很多 DBA 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
4. 把环境分割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Break down the environment into smaller, more manageable pieces)
一揽子计划不是个好主意,分而治之。这样也容易与委托方达成一致。
5. 关注于任务,而不是实现的细节(Be task-focused, not necessarily on how to accomplish it)
这一点应该是说于开发人员的关系的。DBA 不应该去关注太多程序设计的细节,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任务实现上–有效的与数据库交互. (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有些勉强,或许站在高效 DBA 的角度上就容易理解了,呵)
6. 隔离并委派普通任务(Segregate and delegate the mundane).
如果从一个技术领导者的角度上说,这是必须的。既然是高效DBA ,那么在没必要事必躬亲拘泥于一些琐碎的事情. 否则再高效也不成.
7. 淘汰特定环境下才可以用的那些玩意儿(Weed out the one-trick ponies)
特定的第三方工具、GUI 工具等只会使得整个环境更为复杂。一个高效的 DBA 应该致力于整个环境的简化与标准化。
说的是 DBA ,其实放到其他工种上也是蛮适合的。
从卓越到优秀,还是从普通到平庸,这是个问题.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