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MyLife

买个盗版也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昨天跋山涉水的去买DVD(我可没说是正版), 一进门看见老板娘正在收拾打包,说最近风声太紧。这回据说是全国范围打击盗版,昨天看网上的消息,说什么焦点访谈最近还有一期节目说什么打击盗版取得成果了,联想到公安部发出B级通缉令 缉拿贩卖盗版光盘嫌疑人,我知道碟友们的日子以后要不好过了。
要说咱们这片地搞什么都要一窝蜂,这会儿打击盗版颇有”除四害”的架势,不取得”成效”不罢休,这群大爷们怎么都不想想打击打击腐败呢? 打击腐败难度太大,打击打击学术腐败不也成么? 如果这个也不行,打击打击票贩子什么的
没有人说盗版这事情好,可是你总要给电影爱好者一个选择更多正版的权力吧? 每年上架或者进入院线的电影就那么几部,弄不好还被剪刀手弄得七零八碎的,能好看么? 买回来能舒心么?
有人说,线下买不到咱不还有网络么? 去网上下载啊,你还别着急,估计用不了多久,什么 BT、电驴啊,该屏蔽的屏蔽,该封杀的封杀,要想娱乐? 去看看央视的综艺节目洗洗脑,这样的生活你还不满意? 你这人要求咋这么高呢?
EOF

布朗先生的生日是几号?

今天在看《如何求解问题》一书的时候读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布朗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在70岁生日的宴会上,有位女士问他十年前这一天作了什么。布朗先生想了想,说“我很清楚记得那一天,我在日出之前离开营地,向南走了一英里,然后向东走了一英里,在这点上又转向北走了一英里,正好回到营地。”
问题是,布朗先生的生日是几号?

其实,这个问题找到的答案可能并不是太厉害,要能找出来这个问题的漏洞才是有意思的。
EOF

V 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如果 50 年后有人撰写世界电影的编年史, 2006 年的代表电影应该有 《V 字仇杀队》的一席之地。
这部电影注定要和《1984》扯上关系,那个无所不在的”伦敦之声”让你没办法不和”老大哥”联想在一起; 没有人知道真相是怎样,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也只为少数人所知”,这又彷佛和《黑客帝国》一脉相承(监制就是沃卓斯基兄弟)。
可能很多人会把”恐怖分子”的帽子戴在 V 的身上。或许革命就是暴力与牺牲。在 9.11 之后,整个西方世界太敏感,殊不知他们受到的一点点伤害其实也是由他们自己导演间接完成的么?(去看看中东的 Vendetta,如果没有美国,真的会导致现在的局面么?) 电影中那些学校里被毒害的孩子的事实被巧妙的嫁接,掀起整个民族对异族的愤恨,仇恨使得他们暂时忽略了集权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仇恨凌驾于自由之上。
或许被绿色长城”保护”的我们,也应该有权利知道真相。《V 字仇杀队》, 国内 Blogger 都应该看的电影。
—————–
V 的扮演者 Hugo Weaving ,就是黑客帝国里的那个 Agent Smith,从头到尾带着面具。
女主角扮演者Natalie Portman。(《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那个小姑娘,她已经长大了。)
豆瓣上关于《V 字仇杀队》的更多信息.
EOF

韩国 IT 人印象 (2)

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一股”韩流”,年轻一代都开始哈韩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韩国军权高压统治时期的愚民政策的产物,没想到在十几年后歪打正着(在韩国电影《下流人生》中多少可以看到一点端倪)。
当然,这是我个人了解到的背景信息吧,韩国人肯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虽说中朝(韩)文化很相近,也不要以为这些韩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很多韩国人连长白山(他们的白头山)在吉林省都不知道。说起长白山,倒是有个小插曲。 80 年代晚期,长白山当地政府突然头脑发热,举办什么人参节,把不少老外拉到参场参观,结果始料未及,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像种萝卜一样种人参,国际市场对产自中国的人参评价一落千丈,刚好是这个时候,韩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宣传自己的高丽参,造势很是成功。北朝鲜不作宣传,也沾了光。扯远了。
近代东亚历史上中日、韩日积怨极深。以前每每在媒体上看到韩国人断指,烧日本国旗之类的过激之举,我还以为韩国满大街都是愤青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好几个人在中国买的车都是日本车,就是吃饭也总吃日本料理,以前国内媒体总说韩国人如何爱国,如何支持韩国货之类的文章,似乎颇有偏差。这些工程师这样消费日货在韩国国内也许会被周围的人鄙视,在中国,最多也就是给我带来一点疑惑吧。
这些韩国人在中国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国内的一些流行文化。一次,老板在公司门口问我 “你知道 S.H.E..吗?” ,我一时没听清,还以为他说某个网站的名字,老板神秘的笑笑说”我很喜欢 S.H.E”,我当时差点晕了。老板用很不标准的中文说 “年轻人应该关注一点流行文化”。 还有一次在车上,聊啊聊,说起中国的音乐,我说,在中国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在韩国还举办过演唱会,而且,是朝鲜族的? 几个人一起摇头,”不知道!”, “他的名字叫崔健!”, “崔健? 谁是崔健?” 他们倒是知道孙楠,还知道韩红呢。
和韩国人接触,很少听到他们谈关于政治的问题,尤其是决口不谈南北朝鲜的问题,即使是有的时候说起中国东北,马上马上就到朝鲜了,很巧妙的就把话题岔到其他地方去了。始终猜不透他们对北朝鲜是怎样一种感情,或许他们被活色生香的流行文化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