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技术团队新鲜人

今天随公司团队活动蹭饭。和以往项目庆祝之类的饭局不同的是,这次是为了实习生团队毕业的庆祝。

看着朝气蓬勃的这群新鲜人,挺有感慨。自己也曾经和他们一样,毕业后满怀憧憬地杀入职场。只是到第一家单位报到的时候可没这些准同事这么幸运了。当时可没听说什么”职场融入”,也没有什么”馒头(Mentor)”,两眼一抹黑。公司的总经理当着我的面,称呼我的部门经理,”钱总”,害得我”钱总”、”钱总”的喊了好长时间。对我来说,一直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失败的职场开场白…

放眼看去,现在同事当中, 80 后越来越多。其实大多数 80 后和 70 后没啥差别的,自己当年的困惑他们肯定也有,能和他们多做点沟通、多做点分享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遇到好多好学的家伙,每每和他们一聊就是半天。我开玩笑说,和刚毕业的新同事交流其实我挺怕的:最怕问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如果能回答的话,担心回答错了;回答错误不要紧,最怕回答错误被对方指出来。

EOF

如何避免成为技术官僚?

在我国当前的语境下,”官僚”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词,”技术官僚”这个词在某些时候能算中性词,根据维基百科,指各级机构中大量拥有专业背景的中高层阶层的俗称。本文所指的”技术官僚”毫无疑问是贬义词,指那些造出”国标馒头”或与之类似诡异事物的家伙。

在一家大型技术公司里或是大型项目中,如果说不要低估蠢人的力量,那么更应该防备技术官僚的负面作用。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技术官僚?

第一,不要总说那些”正确的废话”。比如,同事发了一封邮件,详细的描述了一下某个技术细节的可行性,而技术官僚的回复类似: “这件事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感谢某某同事……” 大家都知道的重要事情,就不要总跑题去强调了。

第二, 不要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开会上。尽管很多公司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却往往看不到人的最宝贵资源是时间。很多人之所以是技术官僚,就在于他们把会议当成了休息时间……

第三,不要任何事情都和竞争对手看齐。思考,不要盲从。有的时候,对方那么做,可能是不得以而为之,而你亦步亦趋,恰恰是没有创造力的体现……

可能技术官僚的特点还有好多,先从这三点克服吧。

以言说抵抗技术官僚,或避免自身成为技术官僚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寻找合适的时机,向老板及其同僚庄严宣布:你们都在放屁! (Hutuworm 对这段话有全部贡献)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FriendFeed 给了我们什么?

如果说 2007 年最佳小型 Web 2.0 应用是 Twitter,那么 2008 年最耀眼的 Web 2.0 应用很有可能就是 FriendFeed,虽然现在下断言还早,但是看看FriendFeed 团队的背景,清一色的 Google 帮……

个人觉得这个应用的”卡位”很好,试图在各个 Web 2.0 应用(尤其是 SNS 站点) 之上形成一个信息出口。让我想起了 Yahoo!Pipes

我从 FriendFeed 的测试阶段就开始使用,我的 FriendFeed 原来大约有几十个订阅者,不过在 正式发布后的这几天,我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订阅通知,很多朋友也都惊呼 FriendFeed “爆发“。

FriendFeed 给我带来了什么? 用了这个服务这么久,我在 FriendFeed 站点上停留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之短。每天会检查一下每日发到我邮件里的 “FriendFeed Activity”,说句实话,到现在我才发现,几乎没有从这些 “activity” 里面发现任何”新”的信息! 很奇怪吧? 虽然 FriendFeed 号称 “offers a unique way to discover and discuss information among friends”,方法是提供了,但是并不能让我有效的发现信息热点。面对每天大量来自朋友的更新信息,用户总不能每天 “披沙简金” 吧?

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大量近似的冗余信息让人不厌其烦,缺乏必要的过滤方法也容易让人对 “discover“ 更有价值的信息失去兴趣。 (BTW,Google Reader 上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当然,朋友们最为关注的信息很可能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信息, 但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形式为用户展现出来,这一点我倒是比较欣赏 Techmeme 的模式。

考虑到 FriendFeed 测试阶段的改进频率,相信会逐渐解决这些问题的,毕竟这是出身 Google 的金牌团队啊。

EOF

有感于 Yupoo! 被亮”黄牌”

看到 Yupoo!亮“黄牌”。Yupoo!的兄弟们估计也哭笑不得,算是被免费公关了一回。

在国内办个网站真不容易,只要是用户产生内容的,基本上都要额外的耗费很多精力去和那些人打交道,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可能被请去”喝茶”。我总觉得,在国内 Web 2.0 的创业其实比国外要难多了。第一个横在眼前的问题就是电信网通之间的鸿沟,要多追加不少投资,才能针对不同地域的用户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第二个难题就是必须要和相关监管部门打交道,不得不花费不少心思。很多技术创业型的公司在这一块经常要吃亏。

当然,既然选择加入这个游戏,基本的游戏规则还是应该遵守的,如果纵容用户恶意利用资源,很容易就会弄出来”破窗效应“。所以,在运营上绝对不能短视,利用一些突发事件的噱头是能引来短期流量,但是无疑会改变网站的长期形象。在这方面 Yupoo! 一直挺有操守的,只是 “每天网友上传约10万张照片” ,要想 “先审后发” 的确难上加难。还没有听说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技术类”的解决方案。这是 Yupoo!的困境,怕也是很多类似网站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顺便说一下,“每天网友上传约10万张照片”,按照这样的计算一月 300 万张。加上不同的格式,可真的需要海量的存储空间啊。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