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Firefox

再见, IE 6

两年前,我写过从国内 IE 6 的市场份额说开去,抱怨了一下,一切皆有可能,现在中国大陆 IE 6 市场份额终于大幅度降下来了,年底有可能降到 20% 以下。 无论如何,对前端工程师来说,这是一大好消息。

IE6.png
(refer)

这张图体现的其实是中国互联网跟世界的某种差距吧。遗憾的是,业内媒体似乎对这些都不太关心。

这次,360 的确做了一件好事。不管动机是什么,起码这个结果是好的。很久以前我说过一句玩笑话「内容审查、GFW、带宽差费用高、IE 6 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四大障碍」,现在 IE 6 的制约即将消除,接下来会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说呢?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从国内 IE 6 的市场份额说开去

网络大战,眼球无数,口水横飞,最受伤的仍然是那些可怜的用户。刚才偶然想到另一个和大战中的各方有点关系的话题:IE 6 浏览器在中国市场份额为何仍然高居不下?

作为一个十余年前发布的软件产品,作为无数互联网行业同仁最头疼的浏览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IE 6 都应该推出历史舞台。但是,从各方面数据来看,在国内仍有接近半数的用户在用这个千疮百孔的浏览器,这不是怪事吗? 有知就里的朋友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业界同仁都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因为大量定制的盗版 Windows 造成这一局面。这是个关键因素,抛开那个盗版利益链不谈,我们继续提问,为何国内这些安全厂商不协力将这一境况改变?

如果「尊重用户的利益」(refer),那么自居「卫士」的那个公司应该努力把这事儿解决掉,而不是搞什么「开机速度大比拼」。按理说,这事儿应该很容易,那个软件管家整天给用户提示一些没什么新功能的「新版本」软件,给用户多提示下升级真的更加安全的 IE 8 应该不难吧? 当然不厌其烦去提示用户升级一下 IE,不推广自己的什么所谓的「安全浏览器」肯定是一件有损自身商业的事情,但这样会真的赢得口碑和尊重。

同样,那个靠 IM 独霸一方的公司,既然为「一天就能扫描出170万个木马」(refer)而担心用户安全的问题,那么帮用户把大门修好,你们是不是也很省心?当然,这样会有损你们自家生产的浏览器市场。但长期来看,那些损失的会弥补回来。

那个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那家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其忙活着开发「自己」(其实也都是用了别人的内核)的浏览器,还不如去协助用户用到更好一点的浏览器,提升用户的安全,自己就会减少麻烦。这不是帮别人,这是在帮助自己。

或许,这些想法都太幼稚了,因为一个有缺陷的浏览器是一个植入梦境的机会,是生财之道。谁控制浏览器,谁控制 Web 入口;谁控制入口,谁就能源源不断得获取利益。

中国用户之所以 IE 6 的份额居高不下,其实就是和这些利益链条有关系。说白了,IE 6 这个堪称世界上最不安全的浏览器,就好比一个操作系统系统后门,要想在我等可怜的用户的操作系统上来去自如多半要依赖它。如果中国用户统一升级到 IE 最新版本或是其它如 Firefox、Chrome 等浏览器,恐怕很多号称做”安全”产品的公司都要关门大吉,你说,他们能干么?

对于国内的所有网站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在帮网站提高效率;对于每一个技术人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提升我们的生产力;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给自己一个掌控自身权益的机会。

这才有点「低碳、环保」的意味在里面。

EOF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IE 6 的份额大约要超过 55%. 2012 年同期,已经在 20% 左右了.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Firefox 频繁 Crash 的避免

前几天 Firefox 升级到 3.5.7 之后频繁崩溃,导致我也很崩溃。说也奇怪,Firefox 这个版本据说主要是解决以前版本的稳定性问题,还说要修复 Top crash 呢,可没想到在我的机器上反而更加的不稳定。开始猜测是一些扩展(Extension)升级带来的问题,把所有的扩展禁止掉,仍然 Crash。另外怪的是,即使使用的时候没问题,一旦退出 Firefox 的时候还是会提示软件有问题而崩溃。那个提交 Crash 报告的界面都快让我条件反射了。

因为 Firefox 是日常工作首选的浏览器,加上翻墙越脊的也很顺手,还不能弃之不用。昨天痛定思痛,决定仔细分析一下到底怎么回事。说也惭愧,尽管是 Firefox 的老用户,倒是没注意到 Firefox 对于 Crash 的反馈处理还是有一套比较不错的机制的。通过 Firefox Crash Reporter ,用户能够比较快速的定位到自己的问题。

提交了崩溃报告之后,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about:crashes

然后点击所提交的 Report ID,经过联机分析之后,会给出很有价值的提示。可以对比多组结果,便于最后确认。查看Crash Report,我的浏览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 501429 NEW Gmail tab crash while closing it’s tab (caused by Google Talk Plugin)
  • 531551 NEW Firefox 3.6 topcrash due to old Acrobat Plugin (nppdf32.dll)

问题和插件(Plugin)有关系,和扩展倒是关系不大。罪魁祸首一个是 Google Talk Plugin ,一个是 Acrobat Plugin,通过 Tools–>Add-ons–>Plugins 将这两个插件关闭。重启动 Firefox ,观察,问题不再复现,泪奔。

尽管不是扩展问题,但还是仔细看了一遍可能会带来问题的 Problematic extensions 列表,看完之后,把 IE Tab 换成了 IE Tab lite。

几点感慨:

  • 对于客户端工具,如果追求扩展能力与第三方开发友好性,那么必然损失稳定性。而这个稳定性的损失如果不被用户理解,对产品的推广是比较危险的。
  • 国内火狐团队在做什么? 至少作为用户,不知道,也打算用”针对国内用户定制”的产品。
  • 其实很多时候解决办法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视而不见。

EOF

今天已经将 Firefox 升级到 3.6 了,目前稳定性尚可。

有来自火狐中国的朋友留言到”在将来版本的火狐中,整个插件体系被重新设计,所有的插件会在单独的进程中执行,不会影响到Firefox的执行”。这是一个好消息。

此文作者:, 位于 Geek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Cookie, iframe 与 P3P 的那点事儿

且说我使用有些网络服务的时候常常能遇到比较怪异的问题。昨天在某个页面遇到个 Redirect Loop 错误提示:

Firefox has detected that the server is redirecting the request for this address in a way that will never complete.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页面,同样是 Firefox 浏览器,以前就遇到过,提交给相关负责人之后没了响应,后来也忘掉了。同事说是我浏览器版本的问题,后来发现这和”是否接受第三方 Cookie” 的设置有关:

[x] Accept cookies from sites
[ ] Accept third-party cookies

我的浏览器不接受第三方 Cookie。设置接收后该页面显示正常。

搜索了一下,发现之所以该页面是这样,还是因为页面用了 iframe 而导致的问题,比较通用的办法是设置 p3p http header

这个 P3P(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 Project),要搞明白,可真是有点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个协议,通过其声明它是好人,允许我收集浏览器用户行为吧… 可现实中,大家都可以说自己是好人,背地里没准儿干啥坏事呢。这就是其分歧所在。[参考] 国内多数网站,都不关注这个 P3P。隐私问题可能没国外(微软的隐私声明)重视吧。

再说 Firefox ,过去的几个大版本中,对 Cookie 的处理方式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这个问题影响最大的还是 Facebook 等开放平台的应用,使用了 iframe 就会遇到(eg: FriendFeed 遇到过,估计还比较头疼)。

对于浏览器来说,第三方 Cookie ,默认情况下,浏览器接受与否,是个大问题。如果不接受,会给很多用户带来混淆,如果接受,则在隐私问题上,有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Firefox 的开发者在这个地方的处理方式也在摇摆当中(参见), 不过能确定的是 “the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p3p policies was removed for firefox 3″。

各家浏览器在这个地方都可能有 Bug。比如 IE7 曾经有的 Cookie 问题,IE8 Beta 也有类似问题

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去种这个 Cookie 了… 网站开发者,你们愿意么?

EOF

更多阅读: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Pre-Release Version 8) Privacy Statement
微软 Cookie 说明

另请参见文本后面 axis 同学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