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我对中医的态度

被平生一笑同学点名,就中医简单说几句。我对现在的中医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这个老话题已经不知道掀起多少轮论战了。如果非要站队的话,我倒是每次都会站在方舟子的一边。尽管他比较激进。可是对付老中医,不激进一点恐怕还真的不行。

中医理论是伪科学

中医理论是不是伪科学? 支持中医的人似乎都认为中医是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不是科学了,不是科学说是伪科学似乎倒也不过分。”经验”对于中医是最重要的东西,看看现在每个城市仅存的那一两所中医院,有多少中医不是”伪医生”? 管用的经验丰富者怕是不多矣。多数中医大夫是靠着化验结果来做判断。中医理论(如果说有所谓的理论的话),阴阳五行,客观的说,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想在里面,可是如果现在还抱着这个大腿不放,非要指望着这些玄乎的东西来救世,就有些愚昧的意味在里面了。

中医在过去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

在现代医学没有的时候,或是现代医学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那些所有的东西还适用于现代社会。反对中医,并不是否定过去,祖宗的东西好,当然要继承,如果不好,那么舍弃也未尝不可。

中医的一些宝贵经验应该保留

一有反对中医的声音出现,一些传统文化拥护者就坐立不安,跳起来反对。又说什么”韩国用中医申请世界遗产啦”,日本针灸开始确定标准了之类的话。中医的一些治疗手段(比如针灸)以及中药,可以用现代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并纳入到现有现代医学体系中。
现在这个医疗环境,需要绝对谨慎对待那些号称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药,更要对那些号称”祖传秘方”之类的中药敬而远之。

不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劲头用到对伪科学的支持上面

中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文化感情上是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意味下的中医和现代医学对比下的中医根本是两回事。很多中医的拥护者完全是”关公战秦琼”,甚至把什么”数典忘祖”之类的大帽子都扣在中医反对者的头上,完全是使错了力道。
最后引用一段王小波的话(看似和这个话题无关):

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不点名了,谁喜欢反驳,去自己的Blog上写自己的意见吧。
EOF
我多少也算生物专业的学生,专业课不咋地,常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环西湖毅行

上个周六,也就是 11 月 18 日,参加了环西湖群山的毅行活动,坚持走完了据说将近 40 公里的全程,从上午 9:30 走到晚上 7:50 。
周五晚上公司团队活动,茶馆喝茶打牌,半夜才回家,忙活了一会儿都凌晨 1:30 了,7:30 收到短信起床。匆忙收拾了一点东西,就往浙大毛泽东像下面跑。到了一看,好家伙,驴友们装备都很标准啊,惭愧惭愧。
标准的组队形式是三男一女(后来上路了发现也有三女一男的)。主力是 又拍网(Yupoo) 的两位老大。队长是阿华(最早就是他邀请我,答应他后我又不好意思拒绝,打了好几次退堂鼓),组员分别是:
刘平阳 (他可不是一个人,带了他的Toby; 一路无比吸引眼球)
李姓 MM ;
我.
我们的队名很威风:爬行动物。可能是受了队名的影响,刘平阳迟到了,呵呵,我们倒数第一个出发。刚爬上老和山,我就有点晕菜,呼吸根本调不平。咬牙坚持,总算把第一个难关挺过去了。
一直到了第一个打卡点,石人岭,到这里已经追上了几个队,吃东西,补给,我带的东西最少,带的吃的也几乎是最少的,刘平阳背了一个 50L 的大包,还要牵着 Toby,居然还能一路走在前面,我只有敬佩的份儿。
现在开始感觉有点信心–似乎也不那么难走嘛,虽然前面怎么样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步一步向前,煎熬,有一段路右边是军事禁区的铁丝网,走起来很费劲,过了这段路就是穿树林,眼睛都有点花了,下面这张照片应该就是穿出这段树林的时候拍的。

毅行活动照片

IMG_2465

gofeeling上传于Yupoo.

中间那个面目不清的是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小雨已经下起来了。
第二个打卡点在云栖寺。之前的这段路多少还是比较温馨的,路边能听到大群的鸟叫声。
第三个打卡点在老玉皇宫,没到这个打卡点之前天已经黑下来。我们四个人谁也没有头灯,还好阿华有个手电筒。这段路可真的快要了命了,这时候腿早已经感觉不是自己的了,就是机械的挪,这段时间回想起来真是无比的漫长……我在无数次憧憬家里被窝的舒适温暖之后,终于看见了前面的灯光,谢天谢地。据说我们是第 8 个打卡的。现在还有 19 支队伍。也就是说,我们后面还有 11 支队伍在挣扎。虽然很累,但希望是一点点的多了起来,看来坚持走到终点不是不可能的。
剩下这一段路说是一个多小时就能走到。没走多远,就找不到先头部队画下的黄色路标了。凭感觉选择石板路,继续走,没走多远,又是一个 T 字路口,怎么找也找不到路标,我们谁也没有指南针,路书上的地图这个时候才看出来真正的简陋。打了电话,方向大约是正确的,继续走。周围都是雾气,树林里只有我们几个在走,很像鬼片里的场景,我又不好意思吓大家,只说像《金刚》里的情节。
又到了一个岔口,赫然看到地上的黄色箭头,大家真是一阵狂喜啊。心想总算没有走错。
过了万松书院,看见路边的路灯光别提多亲切了。在这里碰上了另外两个队伍,沿着盘山路走了一会儿,看到了城隍阁的灯光……
从城隍阁几乎一路小跑杀到了吴山广场。
终于走完了全程。我们一行四人加上一只可爱的 Toby ,以非专业的装备,专业的毅力,完成了这次毅行。第八队到达,如果按照相对时间,可能还要排在前面一些。


(回到家里 从晚上 9 点睡到了周日 12 点,到今天腿肚子还疼)
这样的行走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这点劲头走下来,仅此而已。
EOF

本周言论 之 躲避崇高

我写稿除了稿费没有第二个目的,没有什么崇高理想
–倪匡 (BTW: 看过卫斯理系列么?)
Donews 现在就是 Mop 的性奴隶
–网友评论
为什么我们的出版社总以”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去要求作译者,但实际上却将这种”别人无私奉献所获得的利益”收入自己的腰包?
–图书翻译者李建忠的感慨
如此明亮的大厅,如此典雅的场面,怎么就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耶内利克,一个描写那么私性、那么变态的一个作家? 文学里面可否多一点和谐的美 ?
–曹文轩
这段古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对不起,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薪水,我还不能讲,谁想知道,得另外请我吃馆子。
–成为旧文人狂狷符号的黄侃

继续阅读

技术资料过载

昨天和一位同事聊起网站架构的话题,我向他推荐 Building Scalable Web Sites 这本书,没想到他说:”这本书我就有。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资料,而是资料太多没时间看。” 看到 IM 上他的这句话,我差点笑出来,这恰恰也是我的体会。
互联网总会有一些盗火者,几乎每一本计算机图书都能在网上找到电子版。以前曾经蹲在一些论坛(比如雨声论坛),收集了特别多的电子书,0day 一有新的技术图书放出来,立马欣欣然下载之,收藏之。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再就没看过。现在我的硬盘里还有不少电子资料,都快属于系统中访问次数最少的文件了。这两年来,我认真看过的电子图书肯定不超过 10 本。而能够从头到尾看完的不超过 5 本。以前费时费事下载下来的电子资料和电子垃圾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好处可能是满足了我对于技术图书的贪婪。
纸质的图书我买的也不少,去年搬家来杭州还带来了不少,舍不得扔,但是有耐心拿起来翻看第二次的只有小说了。
你也有过和我类似的感受么?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