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预测 2023 年互联网

老规矩:别当真啊,千万别当真。我就随便这么一说,各位就随便这么一看,别当真。

一个坏掉的钟,也可以准确两次。

关于 2022 年的预测,看这里

如果回顾一下对去年的预测,乃至前几年的预测,必须得承认,预测是一个相当难做的事情。

2023 预测 0:互联网整体的「可管理性」越来越「好」。随着过去几年有效地治理、管理互联网,有了更多法规,今后的治理会进入常态化。

2023 预测 1:这会是从疫情中复苏的一年。只是依然会伴随一段时间的阵痛。

2023 预测 2:会出现更多网络服务遭遇不可抗力停止服务。

2023 预测 3:中国在 AI 领域会呈现落后于美国的态势,但还没到决定性的时刻。

2023 预测 4:特斯拉和马斯克或许会遇到不小的麻烦

2023 预测 5:行业会发明出新的热词,鼓吹这些概念、投身其中的还是那一拨人。

2023 预测 6:总体上,2023 要比 2022 年好很多。

2023 预测 7:中概股公司股价去回归正常,而疫情期间飙高的公司也会回归疫情前的状态。

2023 预测 8:华为云计算领域会抢占更多市场。

2023 预测 9: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会有更多具体的可被大范围接受的应用。

2023 预测 10:不只是创业者,互联网巨头们也会积极出海。

2023 预测 11: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碰撞,将会初步有问题显现出来。

2023 预测 12:反垄断还会继续并且会常态化。

2023 预测 13:元宇宙领域失败的巨头将不止是 Meta 这一家。

2023 预测 14:智能手机领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出货量还会下滑。

2023 预测 15: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社会性待遇会稍微好一点,有些互联网大佬能偶尔露面说说话。

2023 预测 16:蚂蚁/支付宝上市。

2023 预测 17:会有更多人反思:我们这几年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愚蠢?

未完待续,想到之后我再补充。

为什么要做这种颇为无聊的预测?过去几年都做了啊,只好硬着头皮再更新一次。

顺便说下:每天看 Readhub 的信息,时间久了,对某些趋势就会有点儿直觉(其实是想做个小广告)。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应对轻症新冠病毒感染,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国际医学界达成共识的主流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发明得比较早,时间是 1877 年。这一年是大清光绪三年。民谣有云「光绪三年,谷穗朝天」,清帝国正在经历「丁戊奇荒」的灾难,1877 年为丁丑年,1878 年为戊寅年。这场灾难造成死亡人口大约 950 万 到 1300 万之间。

对乙酰氨基酚在发明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应用在医学上。强生公司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在美国上市已经是 1955 年的事儿了。

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也叫「扑热息痛」,这个名字翻译得很是传神,堪比可口可乐的中文名的翻译。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咱们这儿叫「泰诺」「泰诺林」。

布洛芬的发现时间相对对乙酰氨基酚则较晚,1961 年获得专利。商品名咱们这儿叫布洛芬、芬必得、美林 ……

对乙酰氨基酚几乎完全是由肝脏代谢,布洛芬主要也是肝脏代谢(此前此处有误),通过尿液排出。控制剂量的情况下,这两个药混着吃应该没问题。有些国家的专业医生现在也会这么开处方。

补充:我国甚至有复方制剂药品的成分就是布洛芬加上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正常吃的话很安全,但是整多了会中毒,当然是会损伤肝。这也是最近这几天总能看到「肝急性肝衰竭」病例的主要原因。

怎么叫整多了?单次吃过量了,或是单位时间内吃得太频繁。

根据一些研究文献:24 小时内多次服用小计量累积到中毒剂量会导致中毒,长期日摄入量高于 4  克也可导致中毒,日摄入剂量稍高于 6 克可导致死亡。但要注意,这里的 4 克对于不少人已经是危险的剂量了,因为还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体重差异。

这是个啥概念呢?每片泰诺林含对乙酰氨基酚 0.65 克。说明书里明确说明,一次(只能)吃一片,间隔 8 小时,一天最多吃三次。 0.65*3 = 1.95 克不到 2 克。安全剂量。也意味着,常规情况下,超过 2 克就有比较高的风险了。

如果同时患者又吃了一些别的中成药的感冒药,这些药里面往往含有乙酰氨基酚,就容易造成过量。举个例子,比如某感冒灵冲剂每袋含有 0.2 克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吃,容易造成单次剂量超标,而且稍不小心,一天内服用的量就超过安全剂量了。

美国十多年前就规定了单片对乙酰氨基酚不能超过 325 毫克,也就是 0.325  克 ,而我国目前允许单片泰诺林则是 650 毫克(0.65 克),不得不说,这也一定程度增加了药物过量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很不错,价格又非常非常非常便宜。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也是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如果大家在电商平台买对乙酰氨基酚片,一瓶或一盒也就是 10 块钱上下。线下药店?因为毛利太低,你大概率是买不到。

至于中成药感冒药,大部分这类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是靠「对乙酰氨基酚」的添加。如果买中成药感冒药,那么一盒价格恐怕没有低于 10 块钱的。

有的中成药感冒药,会标出对乙酰氨基酚的具体含量数据。比如「某某某感冒灵颗粒」,每袋装 14 克(其中含原药材 25 克;含对乙酰氨基酚 168 毫克)。为啥 14 克里能含原药材 25 克?我是真的没太看明白,人家官网就这么写的。忽略这个问题,主要看「含对乙酰氨基酚 168 毫克」这一句。

另一类中成药感冒药基本上是不标到底含有多少对乙酰氨基酚的。只是简略的说这里面有这个成分。因为这个神奇的存在,有不少医学论文研究的就是用 HPLC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这类感冒药里所含的乙酰氨基酚成分。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类论文还顺便研究了一下此类感冒药里头的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是多少。这两个成分是干啥的呢?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抗过敏药,这个药抑制中枢神经,吃了犯困。咖啡因的作用则是让你提个神更精神。你看人家这成分给你勾兑的……颇显智慧。

有人说,你咋不提布洛芬呢?是不是布洛芬就没事儿?布洛芬「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消化不良、腹泻、流鼻血、头昏以及高血压。不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食道溃疡、心衰竭、肾衰竭等」。当然这只是听起来吓人,对大多数人,按照说明书吃就没啥大问题。另外,注意这个药不要空腹吃。

有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中成药感冒药大多添加乙酰氨基酚而不是不添加布洛芬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唯一能想到的原因是布洛芬比乙酰氨基酚成本略高。

能提醒就提醒一下大家。

不用谢。


补充:为什么中成药感冒药大多添加乙酰氨基酚?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乙酰氨基酚更有普适性,儿童孕妇均可使用。而且,副作用略少。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一个好用的编辑器,很重要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任何和内容相关的产品,都应该花足够的精力为用户做一个好用一点的编辑器。

可是,如何定义好用?能满足需求,而且,别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如果品味能再好一点,就妙不可言了。

WordPress 有一个好用的编辑器么?在我来看可能还算不上。至少 Gutenberg 对中文排版的支持还差得很远。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预测 2022 年互联网

老规矩:别当真啊,千万别当真。我就随便这么一说,各位就随便这么一看,别当真。

一个坏掉的钟,也可以准确两次。

关于 2021 年的预测,看这里

如果回顾一下对去年的预测,乃至前几年的预测,必须得承认,预测是一个相当难做的事情。

2022 预测 0:互联网整体的「可管理性」越来越「好」。过去几年,已经找到了有效地治理、管理互联网的方式方法。

2022 预测 1:疫情状态向正常化恢复。这是我比较乐观的一点,或是某种期待。

2022 预测 2:会出现更多网络服务关站,尤其是那些用户可以写东西的地方。

2022 预测 3:元宇宙也好,Web3 也好,不过是又一个热词而已。就像 2021 年的 NFT 一样。

2022 预测 4:最迟到下半年,行业又会发明出新的热词,鼓吹这些概念的还是那一拨人。

2022 预测 5:持续一年多的「芯片荒」将得到缓解。

2022 预测 6:总体上,2021 要比 2022 年乐观。

2022 预测 7:中概股公司股价会比 2021 年好点儿。

2022 预测 8:华为在国内办公领域取得更大市场份额。

2022 预测 9:面向企业的创业领域,会被各大互联网公司蚕食掉。

2022 预测 10:互联网巨头会尝试进入新药研发领域。

2022 预测 11: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碰撞,将会初步有问题显现出来。

2022 预测 12:反垄断还会继续并且会常态化。

2022 预测 13:职业教育领域的机会会相对不错。

2022 预测 14:新能源汽车会有更多玩家。

2022 预测 15:说不准但是比较期待的:苹果受到反垄断调查。

2022 预测 16:会有更多人反思:互联网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

未完待续,想到之后我再补充。

为什么要做这种颇为无聊的预测?过去几年都做了啊,只好硬着头皮再更新一次。

顺便说下:每天看 Readhub 的信息,时间久了,对某些趋势就会有点儿直觉(其实是想做个小广告)。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