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Haters

黑粉儿

按:读到 Paul Graham 这篇文章,简单翻译了一下。分享给那些被黑粉儿困扰的人。 


如果你变得足够出名,就会有一些特别喜欢你的人。这些人有时被称为「粉丝」(1),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词,但我还是要在这里使用它。我们需要一些词来形容他们,因为这和单纯喜欢你作品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粉丝是执着的,不加批判的。喜欢你成了他们身份的一部分,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了一个比现实好得多的你的形象。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好的,因为是你做的。如果你做了坏事,他们就会想办法把它看成是好事。而他们对你的爱,通常不是安静的、私密的爱。他们希望每个人都知道你有多伟大。

好吧,你可能会想,我可不需要这种执着的粉丝,但我知道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如果这就是成名的最坏后果,那也不算太坏。

可惜这不是成名的最坏后果。除了粉丝,你还会有黑粉(2)

黑粉是执着的,不加批判的。不喜欢你成为他们身份的一部分,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了一个比现实更糟糕的你的形象。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坏事,因为是你做的。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就会想办法把它看成坏事。而他们对你的不喜欢,通常不是安静的、私下里的。他们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有多坏。

第二段和第五段除了「好」换成了「坏」,其他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琢磨黑粉的问题。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黑粉就是换了个形式的粉丝。

请注意,我说的黑粉,并不是简单的指喷子(troll)。我说的不是那些喷你几句或骂了你然后就走的人。我说的是更小的一群人,对他们来说,这成了一种痴迷,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这样做。

和粉丝一样,黑粉似乎是成名的自动结果。任何足够出名的人都会有。而和歌迷一样,黑粉儿也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人的名气所刺激。他们听到某个流行歌手的歌。他们不怎么喜欢。如果这位歌手名不见经传,他们就会忘掉。但是他们却一直听到她的名字,这似乎让一些人疯狂。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个歌手,但她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她是个骗子!

注意这个词,「骗子」,很重要。这是黑粉儿的特征。把他们憎恨的对象视为骗子。黑粉儿无法否认憎恨对象的名气。事实上,他们的名气在黑粉儿的心目中被若有若无的夸大。每一次这位歌手的名字被提及他们都会注意到,因为每一次提及都会让他们更加愤怒。在他们自己的心目中,这既夸大了歌手的名气,又夸大了她没有才华,而调和这两种想法的唯一办法就是得出她欺骗了所有人的结论。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黑粉儿?谁都能成为黑粉儿吗?我不清楚,但我注意到一些规律。黑粉儿一般都是非常特殊意义上的失败者:虽然他们偶尔也有才华,但他们从未取得过什么成就。而事实上,任何一个足够成功的人,只要有了较大的名气,就不可能就此将另一个名人视为骗子,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有名气是多么随机的事(3)

但是,黑粉并不总是完全的失败者。他们并不都是一些不能自食其力的啃老族。有些人是,但有些人有一定的天赋。事实上,我怀疑,受挫的天赋感是促使一些人成为黑粉儿的原因。他们不仅仅是在说「某某出名不公平」,而是在说「某某出名了,而我没有出名,这不公平」。

如果黑粉儿自己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能不能治好他们的病?我想这是个问题,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有成就。我已经能够观察足够长的时间,我相当相信这种模式是双向的:不仅做了伟大工作的人永远不会成为黑粉儿,黑粉也永远不会做伟大的工作。虽然我不喜欢「粉丝」这个词,但它能让人联想到关于黑粉和粉丝的一些重要对应。它暗示着粉丝对自己的崇拜是如此的奴性,以至于他的地位因此而降低,他还不如一个。黑粉儿的人格似乎更被降低。

我可以想象作为一个粉丝。我可以想到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我很佩服,我可以在他们面前卑下,出于纯粹的感激。如果伍德豪斯(4)还活着,我可以说自己会是一个伍德豪斯粉丝。但我无法想象成为一个黑粉儿。

知道黑粉与粉丝只是标志位翻转,这就容易处理了。我们不需要一个单独的黑粉儿理论。我们只需要用现有的技巧来对付痴迷的粉丝就可以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多想他们。如果你像大多数成名的人一样,有了黑粉儿,你最初的反应会有些困惑。为什么这家伙似乎对我有兴趣?他的执着能量从何而来,又是什么让他如此骇人听闻地讨厌?我做了什么让他发火?是我能解决的吗?

这里的错误是把黑粉儿当成了与你有纠纷的人。当你与某人发生争执时,试着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不高兴,这通常是好主意,然后如果可以的话,就去解决问题。争执会让人分心。但是,把黑粉儿看成是你与之有争议的人,这是一个错误的类比。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错误,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黑粉儿的话。但是当你意识到你面对的是一个黑粉儿,以及黑粉儿是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即使去想他们也是浪费时间。如果你有执着的粉丝,你会花时间去想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过度地爱你吗?没有,你只是觉得「有些人有点疯狂」,就这样而已。

既然黑粉儿等同于粉丝,那也要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他们。可能是有什么事情惹到了他们。但这并不是会让一个正常人感到不爽的事情,所以没必要花时间去想这个问题。这不是你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

译者注:Paul Graham 在文章里,指出「受挫的天赋感」(a sense of frustrated talent) 是一部分人成为黑粉的原因,这句翻译未能完整表达英文原意,实际上文章里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我要说的是,作者分析黑粉的成因,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嫉妒」。这是我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必须要补充的一个观点。

机器翻译,加上后期人工修改。


封面:来自一则网络迷因。

注 1:英文为 fanboy,翻译成「迷弟」似乎也不错。

注 2:英文为 hater,憎恨者,怀恨者,本文翻译为「黑粉」「黑粉儿」,在中文的语境里,「黑子」「黑粉」似乎更适合。

注 3:这让我想到了安迪·沃霍尔的那句:15 分钟名气(Fifteen minutes of fame)。

注 4:P.G.伍德豪斯,20 世纪英语世界成就最大的幽默作家。

仅此此文,献给我的黑粉儿。遗憾的是,这篇文章是我翻译的。因为我翻译了,所以这件事也可能是坏事。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无码科技五周年

无码科技公司成立五年了,居然还没倒闭。

五年间,团队不可避免要经历人来人往,不过总体而言还算稳定。今年团队规模稍有扩增,开启了在医疗领域正式的商业探索。

我要感谢曾经的无码科技团队成员感谢现在的无码科技团队成员期待未来的无码科技团队成员。去年年中,无码团队发布了「就诊问问」。对于这款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产品,我当时是这样介绍的:就诊问问既是一款基于语音的医疗问答应用,也是一款医疗搜索工具,还是一款医疗和健康的数据库。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针对这款产品,团队持续做了很多改进,虽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而每天的点滴工作并不总能让我们鼓舞,但是,回顾所做的各种努力,团队还是做了不少让我倍感骄傲的工作。

现在,可以说,这款产品变得更智能了。

尽管过去谈及公司的时候,包括给投资人介绍产品,我很少用「智能」这个词汇,更没有用 「AI」 这种行业里都喜欢用的词来描述无码团队要做的事。然而,一款变得更为智能的工具也是客观的事实。当然这个「智能」在我们的标准里还远远不够。

距离我们心目中的好产品,肯定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路上虽然风景很美,但找不到多少同行者,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孤独啊。

感谢团队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感谢用户给我们的反馈和启发

就诊问问
就诊问问

虽然也有新的巨头团队在持续的观察我们并且毫不客气地借鉴着我们的产品,他们暂时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资源,但我其实也很好奇他们能有多少耐心。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1)

我们凭借现有的东西,就可以做到我们要做的。

五年下来,我们做了一款用户数近两亿的产品,小产品,抽奖助手。每十个中国人就至少有一个人曾经用过无码科技的产品,这样的说法更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创业有的时候需要一点虚荣心的嘛,请大家理解。我们也做了一些实验性的产品,比如现在还在持续迭代的小工具 Readhub

围绕这些产品,团队做了很多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借此得以更好的理解商业和生态,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迷人的。
感谢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团队肯定还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创新层面的产品尝试,虽然有的时候运气好,有的时候不那么走运。不过,对我们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能自我进化的团队。「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2) 所谓的走运,就是当运气来的时候,要能捕捉到那条大鱼。

无码科技距离倒闭有多久的时间?我想,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决心和耐力。公司账上还有足够的现金,比去年同期的现金还多了一点儿。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焦虑。但也有另一种从未散去的焦虑:如何给股东和团队以回报?一家成立五年的公司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坦率的说,现在还没有找到最优解。过去两年,行业的颠覆性变化,让我认识到靠融资输血的模式并不总是奏效,有些行业短短几个月就面临了灭顶之灾,这种不确定性不可能不影响信心。如果一个星球面临一场生物大灭绝,能存活下的应该那些卑微的更适应环境的小而顽强的家伙。

对于已有的投资方来说,一个团队能持续的融资总是好的,至少从账面看有更好的回报,但我们目前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即使有一天他们对无码团队不再抱有希望,我们永远都要心怀这份感激。

感谢过去现在和未来给予无码科技支持和鼓励的朋友

当我们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们的军旗。(3)

爱你们。


关于引用:

(1) 和 (2) 引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3) 引自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豆瓣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

豆瓣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这个网站的出现就像一次基因突变。在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大多是抄袭美国的产品创意,而豆瓣,则是阿北带来的原创性的产品。

阿北现在不怎么抛头露面了,早些年,阿北是文艺青年的心头好,媒体尤其喜欢写豆瓣的故事。豆瓣是文艺的,阿北也是文艺范儿十足,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用来形容别人,我觉得都是夸张甚至矫情,但用来说阿北,就非常的准确。

我认识阿北蛮早的,那还是 2006 年 5 月的一天,收到阿北发来的邮件,问是否有意愿加入豆瓣团队。我那时候在杭州,不太想回北京,就婉拒了。但认识阿北,倒是很欣喜。

大约一年后,在杭州的「侠客行」技术大会上,见到了阿北。那会儿我还不太会和人聊天,晚上活动的时候我自告奋勇给阿北和高春辉带路,也没个地图导航软件什么的可以用,领着这俩人走了一大段冤枉路。好在到了活动场地大家很快就交流了起来,都是纯技术的内容,很少讨论商业话题,太庸俗了。

豆瓣早期非常重视技术,是最早用 Python 做主要开发语言的有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因此聚集了一群技术好手。后来几年,我帮着 InfoQ 做会议,也顺带宣传了一下豆瓣的技术实力,认识了不少豆瓣的朋友,现在这些朋友已经基本从豆瓣离开了,走在各自的创业路上。

我以前写博客,有次写着写着心灰意冷,说做 Google 广告的收入连每年托管费都不够,打算关掉网站,阿北看到后嘱托同事赞助了我三年的网站托管费,于是,就又坚持写下去。

因为这件事,我一直很感谢阿北,感谢豆瓣。

我印象里的豆瓣,技术是早期的关键词,然后才是文艺。

以前去北京,第一个想去参观的公司,就是豆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瓣的「胖子」办公室桌子上放着一堆空酒瓶儿,还是烈酒,据说代码写高兴了的时候就喝几口,哎呀,酷极了。那会儿,有很多豆瓣用户慕名跑到豆瓣去,每天办公室各种人探头探脑的,豆瓣员工见怪不怪,好像也没什么影响。

有人说文艺青年们绑架了豆瓣。豆瓣每次改版,都会引起大量用户的反对,会干扰豆瓣的一些判断。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有谁能改变阿北呢?我认为是豆瓣最近几年没有了创新的能力,或是失去了动力,改版不会解决本身的问题。阿北似乎已经在享受生活,对豆瓣抓得没那么紧了。

文艺青年是谁?文艺青年是豆瓣的主流用户。文艺青年并不是没有商业价值,而是豆瓣一直没挖掘出这部分的商业价值。如果豆瓣把新产品的动力放在商业化上,豆瓣可能早就赚钱了。

豆瓣是最早倡导用户体验的团队之一,而且,坚持不让不好的东西伤害用户体验。这种原则让用户由衷的喜爱豆瓣,可是,也影响了豆瓣的商业探索能力。

那会儿,大家还不太热衷讨论如何做产品创新。豆瓣可做过太多新产品了,早期的创新尝试,吸引了不少优秀的技术和产品人加入豆瓣,但这些新产品,现在大多都已经关掉,人才也就随之而去。这些产品里,有些相当超前,比如阿尔法城,试图要构建一个虚拟的城市社区,即使现在拿出来,还会吓人一跳。

豆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错过了机遇,微信起来之后,豆瓣在内容上没跟上节奏。有一次我夜里想起来这件事,觉得很重要,还给阿北发信息,我说你们豆瓣站内这么多好内容,赶紧做公众号啊,做内容运营啊……阿北回我说,他也注意到了,团队正在做。

最近两年,感觉豆瓣的产品改进慢了,出现了很多遗留性的问题,比如账户的统一登录问题,比如,移动页面的适配问题,有的时候看到,还会忍不住反馈给豆瓣团队。

有的互联网创业者都应该感谢豆瓣。创业初期,典型的做法是跑豆瓣上拉用户,导流量。豆瓣这么多年,堪称互联网上的活雷锋(另一家是大众点评),为太多的创业项目贡献了种子用户,不知道被薅了多少羊毛。在这一点上,豆瓣就像 Craigslist。

但阿北是个心胸非常豁达的人,从没见过他对此有什么怨言,这种境界,很难达到。

喜爱豆瓣的用户总替豆瓣操心,担心豆瓣赚不到钱。其实,作为用户,你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到豆瓣。比如,你买书之前,总会到豆瓣查询一下,然后顺着页面右侧的推荐位去买书就好了。这样,豆瓣就会增加一点收入,你就对这个世界多做了一点贡献。

完全不需要多付出什么成本,满足自己购书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到豆瓣。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如果豆瓣用户都有这种习惯的话,豆瓣就会发展更好一点。

我经常要到豆瓣查询图书信息,然后大多数时候顺手从右边的链接就下单了。当然现在有的书豆瓣也有售,豆瓣阅读也有电子书可以看。

豆瓣的图书评分,是国内图书评价体系最好的。几家电商网站,自己也做图书评价体系,做得乱七八糟,尤其是京东,为什么不直接和豆瓣合作一下呢?调用豆瓣 API 就行了啊。但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是没有 API 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通行的 API 其实是爬虫。

对于电影,也是如此。第三方购票平台上的评分,简直没办法看,比如说猫眼,随便个电影都是 9 分以上,你怎么区分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口味呢?每次要看电影之前,我还是习惯去豆瓣看一下评分,以免上当。当然,也可以通过豆瓣的链接去购票,同样也会给豆瓣带来收益。

豆瓣是业界公认的「慢公司」,但恰恰就是这种慢,让豆瓣保持住了纯粹性。让这个互联网上还有一个真实的地方。

很多快公司都死掉了。而很多最初小而美的公司,在资本的不断鼓动之下,变成了大而无当的公司,最后反而死得很难看。

如果豆瓣有一天不存在的话,我们看个电影看本书都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评价体系了。所以,应该爱护豆瓣。

希望豆瓣终能抵达美好之地。

阿北永远年轻。

文章来自我的公众号: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被 viagogo 坑过

通过 Google 搜索演出票务信息,能看到一家叫 viagogo 的网站。我被这个网站坑过,一张正常的门票,最后付出了几倍的成本。

他们的套路是提醒你门票马上没了,你得赶快支付,支付的时候又需要填写一堆东西,也就没时间仔细看服务条款,更不要说到其它站点查看这个站的声誉问题。

尤其坑人的是,一旦支付,不能退款。

演出门票,尽量到官网购买。

这种坑人套路以前都是国内网站喜欢用的,没想到国外人也早就轻车熟路。提醒一下大家,使用这个网站的时候,谨慎一些,不要掉坑。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