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说说”数字域名” 的新网站吧

数字迷信” 由来已久了, 不过最近随着 Web 2.0 风潮的来临, 一些以数字为域名的站点噌噌噌的窜出来, 可能这些淘金者也要图个吉利. 什么 51(我要), 58(我发), 59(我就) 之类的站点不时出现在一些软文上.
啥是所谓的数字域名? 老外的站点域名都是英文的, 而数字域名专用阿拉伯字母, 用排列组合的手法颠来倒去,适当的再拉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进来. 这样的域名咱叫他数字域名吧.
互联网刚在中国普及的时候, 什么英文域名阿, 搞的很多初级网民记不住, 网易的 163 被誉为是神来之笔, 记得当时还有媒体记载丁磊如何灵机一动而注册这个域名的. 再到后来, 有个 51Job , 弄了一个中西结合, “我要工作”, 虽是一个烂域名, 还好, 在网上找工作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一点英语. 在我看来,数字域名的滥觞应该从 Hao123 算起. 自打这个网址导航站点高价卖给个百度之后, 一夜之间, 很多个人站长看到了以小博大,钻空子赚钱的可能, 一些乱七八糟的什么 “888”, “999” 之类”数字域名”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给人的感觉是很多新网站就好像穿了一个花里胡哨的裤头就跑出来了.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讨论 Web 2.0 站点的特点. 是 Web 2.0 不好判断, 但是不是 Web 2.0 我倒可以提供一点参考: 只要你看到那些域名里面全是数字,基本上都是混水摸鱼的.
-End.

Blogger 的独立

从先到后的一些迹象:

随着新浪以及其他 BSP 大力普及 “博客”, 慢慢的一些”名人”也搞明白了所谓的博客是咋回事, 这东西其实也没啥复杂的么: 几十块钱买个域名, 找个懂一点技术的人搭建一个程序, 就可以开写了. 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想说杀就说啥, 还不用担心被删贴. 这三个人之后, 相信多少会起来一点连锁反应.一旦更多人意识到不用挤在一起享受新浪的”技术平台”, 自己也可以开玩儿, 新浪的”名人博客”所作的普及工作也就可以完成历史使命了.
窃以为, 脱离了 BSP 的 有独立域名的 Blog 数量多寡才应该是衡量一个国度 Blog 是否繁荣的首要标志.

本周言论 之 第九荣九耻

以讲普通话为荣,以说方言为耻
–新闻联播上一位学校领导模样的妇女.
所谓按揭,就是银行先把你按住,然后慢慢揭你一层皮
–网友评论
我们原本是不屑与某些流氓、草寇、鸡鸣狗盗之徒对阵的……和传统媒体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有这样的特点:江湖险恶,乌烟瘴气,流氓横行,强盗出没
–大旗网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马晓霖

继续阅读

《黑社会: 以和为贵》观后的零碎感觉

看完《以和为贵》, 第一个感觉是杜琪峰这次是豁出去了, 直接舍弃了大陆票房这一块。杜一心想成为大师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尤勇在序幕部分身份作为黑骨仁的一大段口述与后来的剧中的副厅长身份形成一条隐线索, 是在暗示了地下权力的演变与漂白么? 遥远的江湖与现实其实是一脉相承. 有趣的是, 黑骨仁自称”红旗”五哥. “以和为贵”, 黑骨仁口中引起, 至电影结尾处的希望香港稳定, 不要”搞搞震”. 让人感觉这个”江湖”并非电影人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实际中发生的具体故事呈现在了大屏幕上. “和” 是用暴力血腥换来的. 不管这些所谓的”大哥”怎么折腾, 其实还是折腾不过 97 之后的”老大哥”, 尽管老杜在这一部痛痛快快出了一口鸟气–我副厅长被黑帮分子痛打而不还手,借助电影, 杜终于表达了自己, 但这也不过是香港电影人的精神胜利法而以。  主题太过敏感, 少说为妙.
杜琪峰的电影经常在走过场的群众演员上给人的感觉很别扭, 这一次也是, 在开头深圳南山区发生的”投资见面会”, 那个第一个说话的家伙还有后面的几个”书记”, 明显就是在背台词(不知道是不是配音的问题).
大头的 “解开所有的烦恼, 成就心中莲花开放” , 个人的感觉真是太突兀了. 也是这个大头, 只露了几面, 一部电影中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在棺材中了. 这个大绿叶没被利用好, 真是有些可惜. 想反, 师爷苏 的戏份倒很多, 他的”自制电话留言”,结结巴巴的,很有娱乐性. 前后多次不一致的”讲话人”-“话事人”, “干爹”–“契爷”, “占米”-“Jimmy” 仍使得整部电影在语言上有不够细致之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