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Reading

《侠隐》非常好看

张北海的《侠隐》,拿到书的那天一口气读完,非常好看。

虽然有武有侠,但《侠隐》绝对不是武侠小说,「武侠」对于这本书来说只是一层包装纸; 虽然有家仇国恨,风云际会,但也不是什么历史小说。整部书真正的内容还是老北京的「文化」,关于老北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关于胡同儿、豆汁儿、春饼…老北京过去什么样子?现在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从这本书中可以恣意想象。

北京又仿佛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城市,遥远而又真实,夜幕降临,主人公李天然穿过大街小巷,屋脊上飞行,一幕幕场景仿佛电影画面。

今年看过的最有趣的图书无疑是这本《侠隐》。

EOF

《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唐朝的书,《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虽然我平时很少看电视,也知道最近已经从清朝辫子戏开始向唐、宋、明大跨度的转移了。而《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则分别作为电视剧剧本、蓝本(《大唐帝国》是《贞观长歌》的蓝本)。对照看还是有意思的。前者的作者是阿城、孟宪实,我买这本书回来倒不是受了最近央视《百家讲坛》的影响,完全就是因为阿城,我是阿城迷,他老人家写剧本,自然要瞧一瞧。

如果对比这本书糟糕的装帧来说,内容简直是出乎意料。看前几页会让人产生”这对话怎么这么现代这么垃圾?”的想法,继续看下去才真觉得该拍案叫好。阿城是讲故事的能手,对于这个版本的武门之变,几乎是我看到过的最精彩的了,一步一步的交代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而且与後文中的承乾谋反遥相呼应,刚好一个轮回。另外,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李世民派人去偷字帖)穿插安排恰到好处,看似闲笔,其实不然。如果是其他历史剧估计就虚构个人物来点儿女情长什么的啦。

作为编剧的的阿城阐述过关于这个剧本的缘起,并强调了他的一些观点:

……正在横店拍摄的《汉武大帝》仍旧是流行的明清帝王戏的样式。我于是相应建议创建中古的影像。”中古”这个说法尽管在史学界有争论,但它对于区别尤其是明清这样的近古还是清楚的。宋代终于确立了桌和椅的生活方式,这之前,唐人是跪坐为主,小几小案为主。宋代写字开始伏在桌上,这之前,唐人都是执麻纸卷跪着写,也因此古无大字。棉布在宋代开始大量使用,这之前,唐是麻丝皮革的世界。
  
如果认真做的话,这些都会带来美工设计上的改变,虽然不明白的人会认为这不是日本的影像吗?但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流行中的尤其是清朝帝王戏,更尤其是戏说戏,其中的自称”奴才”,搞到奴才自己将肉麻当有趣。中国古来不是这样的意识,古来统治阶层讲的是社稷,社稷不是宗庙。君是社稷之君,臣是社稷之臣,孟子甚至表达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满清时,确实有被称和自称”奴才”的规定,但是孟子早就说过”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鲁迅先生论奴才,秉持的正是这一点,他老人家是亲历过满清啊。
  
中古时期的唐初,李世民和大臣之间的社稷意识,与上古有相通的地方。魏征的犯颜直谏,李世民的纳谏,来源也在他们的社稷意识。也是由于有这样的意识,才有贞观之治。贞,是坚定不移,又通正。

阿城也说了电视剧拍出来已经”不是他的立场“。看剧本,的确阿城有以情节为主的倾向,但是呈现给读者的还是李世民的个人形象,变成了”歌颂唐太宗”的”历史正剧”了。而且,我感觉对于魏征的笔墨似乎过多,感觉差点变成”刘罗锅”之类的人物。

对于《大唐帝国》这本书,我觉得评论界可能给的评价过高。毕竟是写给日本人看的书,交代了太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还不如改名叫做《大唐帝国兼论与日本之关系》算了。语言上也因为是翻译的缘故,又隔阂了一层。

对《贞观之治》的一个疑惑(以前听评书留下的毛病): 书中说,李世民弓第一,尉迟敬德矛无敌,前者是有什么根据么?

EOF

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与《射雕英雄传》

前一段时间买了几本新版金庸小说口袋本,包括变动比较大的《天龙八部》与《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大家非常熟悉的”降龙十八掌”变成了”降龙二十八掌”,到了小说的最后,萧峰和虚竹二人将”二十八掌”精简成了”十八掌”,又绕了回来,作为铁杆金庸读者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有些画蛇添足,也不知道金庸老先生这样改的目的为何。小说中的线索也变化了很多,增加了诸如丁春秋与李秋水之间的私情、鸠摩智盗经、慕容博装死的缘由等情节。比较有趣的是对过去的事情交代都用什么”往事依稀”(还是放在方框中)作为提示,是书商的排版手段还是金庸的原意? 不得而知。结尾的人物结局也重新进行了安排,王语嫣”神仙姐姐”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最后热衷于寻找”长春不老功”。
《射雕》的变动虽然先前从网上看到一些,但是读完了小说还是觉得有些惊讶。黄药师居然暗恋梅超风(比旧版的漂亮,金老先生对其容颜费了一些笔墨),因为受不了弟子们的非议而迅速娶了不会武功的妻子。这简直太八卦了。
虽然说金庸屡次修改修复了很多情节上的 Bug,我还是觉得以前的老版本是好的,有漏洞并不是问题,正如没有什么艺术品是完美的。如果把一个艺术品反复的雕琢上漆不停的折腾,可能会变成工艺品。
据说金庸还将修改《神雕侠侣》,再弄出一个”大龙女”来,这可有些可怕了。
EOF

《收获》(06年第五期) 太糟了

这个周末把这一期的《收获》((2006年第五期, 总第181期)看完了。最近几期的内容糟糕透了。
今年每一期《收获》买回来,我基本是先看李辉的《封面中国》。随着叙事的时间线逐渐逼近 1949 年,李辉下笔也多有收拢,总有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还好,这是《收获》还值得看的一个栏目。
本期的长篇是 土豆网的王微 的小说《等待夏天》,最早是老白放出来的消息,后有王微自己的创作谈。基本上可以知道这部小说出笼始末。讲述的故事内容呢,说是一个在国内受到失败教育的非穷人家子弟,在美国留学,然后工作,遇到了几个和他类似的留学生,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还算有的话)大量笔墨描述了他们无目的的生活状态。真不知道《收获》现在选稿的底线,也或许这些对美国留学生生活状态的记录是编辑们所看中的吧。这篇《等待夏天》如果是作为网络文学来看的话,绝对是不错的。(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土豆网的Logo很色情哇)
这一期还有刊载王朔与孙甘露的访谈,徐静蕾的访谈,最后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剧本(收获变成了电影杂志了么?) 从王朔的话里学会了一个词,”骇”.
本年度最差的《收获》小说无疑要提前给中篇小说《让你猜猜我是谁》,作者是于晓威。 编故事也要靠普啊,1984 年,一个文静的女高中生,会去穿牛仔裤吗? 现在《收获》的编辑是不是只检查作者的错别字啊?
还是等着看《读库》吧。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