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对付经济危机,我有解放鞋 — 工字胶底鞋评测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寒意袭人,创业者喜欢说”从头再来”,可咱这样的小市民只能”从脚做起”。昨天在家闭门苦思对策,忽想起了前不久谈论的中国解放鞋成欧美新时尚,灵机一动,附近的菜市场这鞋的原型就有的卖啊,今天斥巨资采购了两双回来,平均 RMB 15.00 一双,这个价格在杭州银泰恐怕一双袜子都买不到。

有图为证

解放鞋

我拍照水平有限,不能弄出 Ospop 那样酷炫的效果。不过模仿网上所谓的运动鞋评测,咱也来个”评测”。

评分

-----------------------------------------------------------
外观 9      (现在不都说复古么?)
舒适合脚度 9  (没说的,从小就穿)。
保护 8     (穿着去户外,蚊子肯定叮不到你)
缓震 2     (毕竟咱这不是运动鞋)
场感 10   (穿在脚上绝对拉风)
-----------------------------------------------------------
总评 8 

优点

这双鞋的外观是笔者非常喜欢的地方,足够保守,所以给了高分。可能有些人看法不同,这纯属个人意见。虽然这双鞋子没有内靴,但是鞋舌、高高的鞋帮以及在鞋内连接鞋舌和鞋底的缝合部分让这双鞋子的包裹感同样出色。

鞋底足够耐磨(经过两万五千里压力磨损测试)。劳动人民都爱穿的鞋,品质有保证。

缺点

此鞋不带天足技术,所以缓震效果一般,脚感偏硬,透气性一般。另外,和裤子不太好搭配。另外一点,鞋帮上印的不是 “工”,而是 “K”,百思不得其解。(网友给我留言说可能是”克隆”的意思? 不过即使是克隆,那和欧美的”一丁点骄傲”也是表亲啊)

据小道不靠谱消息,著名网友某某、某某等已经赶去菜市场抢购。已有个别商家准备囤货,伺机抬高价格牟利。

EOF

更新:在豆瓣建立了一个”解放鞋“小组. 欢迎加入,只为好玩。

黄金周

这个黄金周,美国救市方案获参议院通过 ,中国银行借记卡全部告别免费。北京两个音乐节同时举行。要说国庆谁比较累,一般人儿比不过崔健大爷。不过国庆之后最累的可能就是学生了,每天长跑 1000~2000 米 可不是那么轻松的,还不如弄个 2008 米,叫做欢庆奥运成功好了,只是不知道现在学生是否喝牛奶。

在 SNS 上做了一个小实验,似乎没成功。我自己在这个假期基本上是处于 “IDLE” 状态,这半年多来得紧迫感好像没了…总算感觉歇过来了。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MyLife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关于杂志的随感

假期基本做宅男,每天力争能出门一次。今天的活动是去超市买东西。回来路过报刊亭,问了几个报刊名字,在节日期间都停刊,个别的(比如《南方周末》)倒是照常出版,可内容缩水,版面少得实在可怜。

我一直觉得假日期间用户对报刊杂志的购买可性能应该增加才对。那些出行的、闷在家里的,应该很希望多几份可看的杂志来消磨时间。至少我自己每个长假会买一堆报刊来看,平时倒是很少有大把的时间看杂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商机,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在黄金周杀时间啊。

说起看杂志,现在只有《收获》是定期的会买,但也看不完,越来越缺乏精彩,或者说是看不懂;《万象》太小资了,现在基本不好意思看了,而且多数报刊亭也买不到。第二可能会购买的是《三联生活周刊》,只不过每期的主题文章在网上基本都能看到。现在偶尔在报刊亭买一堆过期的来看,除去那些和时间有关的信息,发现《三联》终于超值了,三块一本。

财经类的杂志平时看的不多,报纸偶尔看看《经济观察报》,每次也基本上看看关于企业文化之类的信息,上面的专家文章统统不看,财经方面的专家我基本不信任,比赵本山能忽悠,不靠谱。今天第一次买了一本《第一财经周刊》,换个口味看看。《环球企业家》其实不错,只可惜太高端了,等以后成为企业家再看吧。

技术、互联网方面的刊物,《互联网周刊》实在太烂,几乎快成了姜齐平一个人的专栏了,不好意思再让同事订购了。《程序员》倒是每期都能看到,每个月部门采购一些回来,毕竟和技术相关的也就一本杂志可买。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内能有 WIRED (《连线》)这样的杂志可看。(淘宝上零星能买到,经常的买不到)

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杂志都非常喜欢用自己的记者/主笔的文章,外部投稿的比例很低。难道记者/主笔现在都是专栏作家了么? 每个杂志太容易形成一样的口味与论调了。所以我的建议是:购买报刊杂志,看看记者文章与外部作者的比率,如果越来越多”自己人”在支撑杂志的内容,这个杂志越来越不值得购买了。

BTW:其实挺想买《男人装》的,可惜被老婆训斥,嘿嘿…

EOF

为什么看美剧?

感谢互联网以及网络上众多的字幕组让我们能看到并看懂美剧。看美剧是否仅仅为了好看? 或许扑朔迷离、挑战观者智慧的剧情可能是引导爱好者观看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让人喜欢看美剧呢?

了解未知的”外面”

正因为我们对于现在所处的”墙内”都了解的不够清楚,所以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墙外的社会、人文、政治方面的东西。让我们有的时候不那么愚钝,不那么容易被蒙蔽。

练习英语听力

这是个非常朴素的原因。自己英语口语能力很烂,听力也还只是勉强管用,为了不生锈,需要时常练习一下。现在很多字幕组都是中英文对照的字幕,下载的时候留心一下即可。

获得启迪

在《迷离档案》 (Fringe)第二集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疯子老爹 Walter 说可以从视网膜上拍摄到死者生前看到的图像,Peter 不屑的说: “小说和现实是有很大差别的”,之后,Walter 盯着他说,”儿子,你啥时候变得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了? ” 那一刻我也被震撼了,犹如醍醐灌顶。

以上只是对我而言的几个因素,对你呢?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