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北京, 北京 办证

这一期的《收获》上有篇小说叫做《天上人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混在北京办证的年轻人。或许你比较痛恨满大街的”办证”牛皮癣广告。可一旦你有在北京办理证件的体会,就会明白那些办证的存在是多么的合理。

周一一大早,我第一站先到海淀人才中心,准备借出我的户口卡。借这个东西先要存档单位开介绍信(如果是个人存档倒是不用的)。尽管这次遇到的大婶态度没有去年的小姑娘好,但是咱已经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打电话给上一家公司的同事给我发一份传真过来。然后跑到楼下收传真,等了花儿也谢了总算等来了。就这样,终于借到了我的户口卡。首战告捷。

第二站,海淀派出所。先是取我一年前办理的二代身份证。上次托同事帮我取,告知集体户口必须要本人来拿,一拖拖到了现在。然后问能给开一份户籍证明否,一位刀条脸的民警大婶用北京口音儿不耐烦的说 “户籍证明?什么户籍证明?我们这儿根本就不开这东西。给你盖什么章啊?”,陪着笑脸解释,我要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在杭州必须用到咱派出所的这个证明…”,虽然 “这儿根本就不开这东西”, 刀条脸大婶还是很不耐烦地在电脑上打印出来一张单据,盖上了宝贵无比的大印。看着手起章落,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在派出所看到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另一位民警大婶在接电话,”单身证明?我们这里开不了这个,谁知道你是否单身啊?让你单位开去,你单位开不了?那我不管”,挂了电话还说呢,”他爹妈都证明不了他单身,谁给证明啊?”

出得派出所大门,已经快中午了。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起来杀向出入境管理中心准备办理护照。

之前在网上已经查询如何办理护照的流程。也问了同学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到了现场还是让我懵了一下。拍照的时候被告知,现在我这种情况需要到下面各个分局办理。这次来北京,时间是按照小时为单位计划的。如果再跑到分局,这一下午其他事情就搞不了。看看旁边有值班领导,赶紧去说明情况,”我户口在京,偶尔才能回北京来一次,晚上的飞机,再去分局可能来不及了…”,迫不得已,撒个谎。这位值班领导要过我的证件看了半天,总算”批复”,心里这个侥幸啊。

递交申请后,准备交钱。把回执递过去,人家扫了一眼说,等到下个月 2 号才能交钱。一口鲜血差点没吐出来,明天我就要回杭州了,难不成再跑一趟? 到旁边的领证服务台问,结论是一样的。感觉这也太荒谬了,换个人问,这个人仔细看了一下回执,”你这个原来不是港澳通行证啊?那可以在楼下办理快递的,你把手续费和快递费在楼下交了就行了”。一边埋怨自己的无知,一边感慨:都是一样的规矩,为啥人家这里就能把你搞晕呢?BTW, 在办证大厅看到了一个人特像丁俊晖。

下一站,匆匆赶往国贸,到一家人力资源提供商那里拿取调档函。穿越了半个北京城。咨询人家这里的专业人力资源人士,原来只调档案还是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具体如何解决?谁也不知道。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原来的档案是在上一家服务单位投档的,一个疑虑是万一这家公司不存在了,那么我如何再次借用户籍证明呢? 车轱辘话说了半天,还是没折腾明白。给前同事打了个电话,告诉我他的档案已经办成了”个人存档”,这和我在人才中心听到的反馈是相反的。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思路了。

这一天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了迷宫。面对着这台复杂无比的行政机器,除了小心翼翼的尝试,别无它法。任何一个环节,如果顺利,可能你感觉不到什么,可万一出现一点异常,简直找不到北。而这些平时似乎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户口、档案、介绍信……看似是上个世纪的遗产,一旦挡在某处,你只有栽跟头的份儿。

有的时候看到街边的办证小广告,还真想不如直接一次办全了算了…至少不用受这份儿气

EOF

PS. 周二下午,咨询了半天,补交了一大笔存档费用之后,终于拿到了一份个人存档证。

北京, 北京 同学会

从 798 出来,打电话和北京的几个同学联络晚上聚一下。同学 Xin 携夫人从顺义赶来,等了一会儿,同学 Bei 驾车赶到,在女人街走了一段,大家同意吃蜀地传说。吃到一半, 女同学 Xiu 上完课也杀来了. 当年一个班的在北京的这几个基本齐了.

如果考虑到北京之大,糟糕的交通情况,就会知道同学聚会是一件比较费力的事情。同学聚会, 自然要聊聊这个这个圈子的事情. 我们的专业统一可以算是生物技术, 现在同学中快有一半是博士(我开玩笑说毕业早的可都能带研究生了). 另一半大部分也都是硕士, 剩下的几个本科, 可以算寥寥可数. 这次居然有三个本科男,不容易。

临毕业的时候,我还以为同寝室的几个兄弟很快都能出国呢(用 Bei 的话说,”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这么多年过去,一回首发现也就 Xin 一个有出国的经验–去非洲做了好几年的贸易,有所斩获,回到国内又转回本行(我对非洲的很多鲜活印象都来自小 Xin 的生动描述);Bei 在专业范围内没干多久,也转身投入 IT 了,现在就职微软,前途大好;同学 Xiu 在读人大的 MPA,用不了多久,在座的就她学历最高了 :) 或许当初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想法,不过到了今天,回头看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菜还不错,后来才知道,这个店还是个”名人”开的呢。忘了一件事情,小 Xin 说从非洲给我带回来一个小鼓,不知道还有不…

EOF

北京, 北京 798工厂

周日,京城各大衙门都不办公。计划好了要带着 Laura 去 798 工厂看看,假装一次小资。外面阳光充足,也非常适合出行。

798 里面,慕名而来的老外、艺术青年、有钱有闲小资一如既往的多。沾了奥运的霉气,798 厂区内的道路都被挖开了,偶尔一股小风吹过,尘土满脸。我以前倒是一个人逛过,这次来基本还是找不到北,新展览层出不穷,个人觉得比较经典的几个场景都看不到了。

从进门开始就看到《占卜者之屋:黄永砯回顾展》的广告牌子,这是唯一的一个收门票的展览,收门票没啥,关键是里面的东西真的没什么意思。那些东西展示”文化撞击”的东西估计老外看了还有兴趣。

看了黄永砯,没劲,顺便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比较反感。基本上看不到原来厂房的模样了,有些类似于原木凳子刷了油漆的感觉。

有体育迷么(准确一点说是乔丹迷)?“铸造传奇” 迈克尔·乔丹展览 绝对值得一看,我和 Laura 对乔丹这尊神的确不太感兴趣,也还是进去看了一圈儿。

比较可惜的是没看到吴冠中的新作展

附:几张照片(大部分都是 Laura 拍的,个别图片俺提供一点创意。还没 PS,光线似乎有问题,拍照这事儿我不懂):
798 内的一家三口
IMG_5964
IMG_5841
IMG_5935
EOF

北京, 北京

周六下午到的北京。一出机场,顿时感觉北京真是和杭州不一样,天灰蒙蒙的,相比之下,杭州的天空算得上”蓝天”了。与几年前相比,交通还是那个老样子。12 点的飞机,大约 4 点半才赶到预定的汉庭安顿下来。晕机,加上稍微有点冷,一趟下就睡了两个多小时。

起来,网上搜索了一下附近的饭店,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次租房子就在这附近,所以感觉相对比较熟悉(除去那些新拔地而起的高楼)。虽然海底捞据说不错,不过不能多吃火锅了,最后折衷一下,去权金城吃烤肉。回到北京,顿时感觉比南方豪放多了,菜谱都 1 米来长,翻着都有些费劲儿。值得一说的是,点了个”老虎菜”,好几年没吃到这个东北常见菜了。

汉庭的服务应该说是不错的,最大的毛病和如家是一样的–隐私性差很多。走廊有人路过听的清清楚楚,说话都不太敢大声…从 80-20 的原则出发考虑,门的因素很关键。如果装修上能稍微用一点隔音效果更好点的材料,估计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想想这个价位,咱就别挑毛病,知足吧…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