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大数据的商业前景被过分夸大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谈论大数据,让人好生厌烦。什么是大数据(Big Data) ? 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超出传统数据管理工具处理能力的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1)。判断是否数据大数据的范畴,要从三个维度来衡量:数据量(Volume)、处理速度( Velocity)以及数据种类(Variety)。

大数据(Big Data) 是 2012 年信息技术领域最时髦的词汇。当然,跟所有曾经的时髦技术热词一样,最后可能是一场骗局。为什么?

大数据是个相对的概念,新瓶装旧酒

有些人所说的大数据处理方式,不过是在既有的方案上包装了一下,新瓶装旧酒,只为赶时髦。今天的大数据可能到了明天算不上大数据。过去我们也曾经对「海量数据」望而生畏。但海量数据时代并没有给多少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 MapReduce 以及 Hadoop 出现之前,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轻松的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奇怪的是,那时候没有多少人提大数据)。而 NoSQL 的出现也为处理数据的方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我们突然发现,处理数据能力已经悄然增强。

大数据是机会,但不是所有人的机会

大数据的商业前景被过分夸大了。到目前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真正拥有大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并没有带来所谓空前大的挑战。因为新的工具、新的计算方式已经已经具备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

大数据是机会,但只是少数人的机会,更多是巨头们的商业障眼法,比如 IBM 、Oracle、微软,他们提倡甚至夸大大数据的目的还是为了向你兜售他们的工具,兜售他们的解决方案,确切的说,从你身上赚钱。更有甚者,居然是向你兜售硬件,这不完全是扯淡么? 大硬件还差不多。

中小型公司应该绕道走,别唯大佬们马首是瞻,别总去凑热闹。你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开源社区就可以获取到,参加各种大佬们口沫横飞的会议还不如和工程师聊聊可以运用什么工具来具体操练一下。「适用」好比什么都重要。创业公司也应该绕着「大数据」走,这未必是个好方向。

大数据的确会有价值,但没有那么大

必须要承认从某些大数据中会挖掘出新的价值,但这个价值只是附加价值,没有理由去夸大他,更没有理由去无端的想象。你可以说这篇沙漠可能有金子,但并不是说沙漠中一定就能挖掘出金子。

从现在业界一些公司拿出来的所谓的大数据应用实例来看,依然只是在利用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价值,只是巧妙地把这笔帐记在了大数据上而已。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说「什么地方的人买东西最疯狂」或是「什么型号手机最好卖」,这会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完全是扯淡嘛。难道数据仓库系统分析出来的结果和这个大数据出来的结果会有不同么?

不算结束的结束语

大数据不会是什么「商业模式的变革」,重视大数据,但没必要抱着大数据的大腿,尤其是在业界对于「数据」还不够重视的时候,就更别说大数据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这个词会和信息爆炸、网格计算、云计算等逐渐被淡忘,当然,到时候可能出现新的时髦词汇了。

没有大数据,只有数据;没有蓝海,只有大海;没有先知,只有忽悠。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谈谈新浪微博的收费问题

读杂志看到篇文章谈到新浪微博的商业化问题,目前大约有三万付费会员用户,每个月费用10元。恰好我本人就是付费会员,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作为新浪微博的重度用户,真的感觉这个会员服务有点鸡肋。除了可以关注更多人之外,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卖点。

看完那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疑问是:新浪这群愚蠢的家伙,为什么还不对企业微博帐户收费? 当然就别问为什么不学 Facebook 做广告了。

我之所以问为什么不对企业微博收费,是因为就 @丁香园 这样的公司帐户来说,作为用户方,我们更愿意付费得到更好的服务,因为我们通过新浪微博得到「收益」,当然还想把这个「收益」放大。那么,哪些是更好的服务? 企业需要获得更多目标用户的关注、更多的品牌曝光、更多的流量转化、更精准的数据统计。微博是个很好的载体,为了这几点,企业会愿意付费,而且投入产出是明摆着的事情。这不是一厢情愿。

按照微博披露的数据,现在有 13 万企业帐号,预计年底发展到 100 万个,如果能将其中的 10% 转化为付费用户,每个用户付费 100-1000 每个月的话,一年差不多可以带来 1.2 ~ 12 个亿的收入。当然,付费用户或许达不到 10% ,但是也可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进而提高服务费用。而且,这个几乎是没有什么销售成本的,技术上的成本也不高。重要的是,企业用户付费意愿更为强烈,只要有投出产出成正比,支付更高的费用当然顺理成章。其实哪怕有 10000 个企业付费用户,运营得力的话,也会带来惊人的收益。

或许有人说,一对企业帐号收费,那么他们宁愿用个人帐户怎么办? 是会有企业帐户宁愿用个人帐户,但是不也有很多企业现在就在购买各种价格不菲的「微博营销」的服务么?在自己的平台上眼看着各种「营销」在赚钱而自己无所作为,这是新浪最愚蠢的地方。新浪微博自认为是媒体,而且绞尽脑汁想赚广告的钱,但是又眼睁睁看着广告的利润、流量的利润被各家「微博营销商」拿走。难道还不够讽刺么?

新浪应该也想过通过企业帐户收费,也有可能已经处于分析到瘫痪(Analysis Paralysis)的境地了,也或许,依旧是卖 Banner 广告的基因。到底怎么办? 很简单,走两步,走两步试试看。

–待续–

更新:经过微博网友提示,发现新浪3、4月份的时候上线了「微博4S店」这个服务,针对国内 5000 家 4S 店提供增值服务,年服务费 5 万左右,不知道目前销售如何,但这不是我说的向企业收费。这依然是传统销售的路数:销售人员打电话去 4S 店兜售服务,而不是用户自己主动购买,可想而知,销售结果会相当垃圾。

关注我的微博: @Fenng

适合中国大公司的招聘题

据说微软和 Google 等公司招聘的时候经常有类似「美国有多少个下水道井盖?」之类的问题,为了符合国情,向国际公司看齐,在这里随便出几个适合咱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招聘的题目。

  • 1. 中国有多少高速公路收费站?
  • 2. 三公支出有一万九千亿,如何确定某一「公」的比例?
  • 3. 八千万党员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
  • 4. 杭州已建成住房平均入住率是多少?

个人觉得这几个问题还是挺能考量人的综合思考能力的,不收版权费,如果有人在招聘中用的话,免费用吧。

EOF
Updated:

第二题提示:截止2011年6月,中国共产党员已然突破8990万人,同年的公车消费为9865亿,公款吃喝为8963亿,公费出国旅游为8800亿,举办各类活动招待贵客为8900亿。另,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已向38个国家无偿援助了总共3千亿美元。

此文作者:, 位于 Geek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持续学习

知乎上有人说起「科班出身」这个话题,我大致写了一个回复。其实也是前几天我和前同事们分享提到的观点。很多人认为「科班出身」更加专业,而有些野路子半路出家也能做差不多的事情来,于是大家都疑惑,真的是这些人天赋异禀?

以计算机技术来说,大学本科学习的时间,不过四年而已,如果投入工作后,不能持续学习不能持续实践不能开拓思维的话,那么他的专业背景很可能停留在大学毕业那一刻而不再增长。而有些非科班的人,尽管起步阶段的积累不如科班的多,但他可能持续数年依然在学习实践、不停的开拓智域,那么你说,学了四年的人能和学了十年的人相比么?

如果读过《异类》这本书中,应该会对其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训练。大意也是如此。你想尽快成为众人仰慕的牛人,那么只有每天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那些牛人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都是数年积累才可厚积薄发。就拿做产品来说,国内被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中,无论是搜索时代的俞军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张小龙,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够勤奋,肯下功夫。

无他,持续学习尔。跟是否科班没什么关系。只是这个环境中有耐心有恒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