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浪潮之巅

『浪潮之巅』是今年我期待的两本好书之一(另一本是已经面市的『黑客与画家』)。

其实讲述信息产业历史或是硅谷传奇的图书,10年来不知看了有多少,有国外作者作品、也有国内”编著”作品,多数是道听途说、东拼西凑而成的大路货,几乎没有一本能像『浪潮之巅』这样让我感觉如此震撼。视野宏大、观点独到。读到精彩处真是热血沸腾,不忍释卷。

浪潮之巅封面.jpg

在 Twitter 或是微博上关注我的朋友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我会隔断时间就发布一下这本书的出版动态,甘作书托,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好书,值得推荐而已。

说起来和这本书的确有一点渊源,有一次我提醒周筠老师看一下谷歌黑板报的『浪潮之巅』系列,强烈推荐拿下版权,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出版题材,奈何已经被另一家出版社抢了先机。过了一段时间,周筠老师要另起炉灶,成立新的出版品牌,我又提醒她不要放弃对这本书的跟进,果然,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由于一些原因,吴军先生取消了和原来出版社的合作,她终于拿到了这本书的合作。凡事就怕有心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从周筠处随时得到关于这本书的消息,看过两遍电子稿件,一睹为快,也看过数码印刷版,加上手上的正式版本,看了四五遍不止。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整个信息产业都是一件好事情,影响将是深远的,或许将来写入信息产业史也说不定。

作为一位信息技术产业从业者,如果更为透彻的了解整个产业,鉴信息技术之兴衰,考互联网之得失,『浪潮之巅』是必读之书。如果你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尤其不要错过这本杰出之作。

EOF
PS. 点击购买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大公司为什么总是缺人?

各家互联网大公司总是缺人,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而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团队,在人员激增之后但生产力并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往往又不可避免的引发员工的积怨。

高速发展中的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似乎总有做不完的项目,不停的加人也忙不完,项目越多,意味着潜在的变化越大,一年遇到几次团队结构的变化,基本上一年的辛苦就泡汤了。

新项目越多,平均每个人能抓到重点项目的可能性就越小,拿不到重点项目,晋升和奖励的机会就少,越累越没机会。而新加入团队的人薪酬一定会打破先有薪酬的平衡,生产力差异又大,又会加剧团队成员心里上的不公平感。

大公司为什么总是缺人?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恰恰是人均生产力没有提升,增加人手无济于事,反而引发团队矛盾激化。考虑到反摩尔定律,这样的公司竞争力必将逐渐下降。

怎么判断人均生产力没有提升?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一下团队中最好的技术人员生产力是否是普通技术人员的三倍或是五倍–不要指望十倍了,在大团队中这是非常难的。

人均生产力为什么没有提升?管理者能力如果还没提升起来,怎么会着眼改进人均生产力呢?

本来号称是高科技公司,做到最后往往做成劳动密集型企业。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技术人加入一家公司之后应该得到什么?

作为一个技术人,你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除了要拿到一份满意的薪水之外,还应该考虑到自己会得到的其它收益,比如个人能力的提升,执行力等等。还有一点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想过:

你在新的公司里面是否有可能更高效的工作?

如果不能更高效的工作(个人生产力提升),甚至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疲于应付的流程、冗长而无休止的会议… 那么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而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如果不能更高效的工作,意味着你能做出的贡献将打很大的折扣,甚至就是在整个公司的平均线上下波动而已,那么你凭什么期待公司给你更高的薪酬和奖励?

前一段时间我在微博上说,「一些业界大公司将整个人才市场水都搅浑了,动辄开出数倍的工资挖人,其实对被挖的人未必那么好」,有不少人不假思索直接反驳我这句话,仔细想想看,在一个员工行为主要是在”布朗运动”的公司,是没有希望的,除非你的人生就是要混日子。你真的以为在大公司就能锻炼好自己的技术?

一个技术人加入一家公司之后应该得到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得到一个环境,能让你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公司,为社会,也为你自己。

EOF

关于页面字体

关于 Web 页面字体这方面,我是门外汉,弄不出来长篇大论 — 这样也没必要,从观察统计上简单分析一下看看就够了。

几个页面字体适配度比较好的,HTML body 字体的定义:

  • Google: font-family: arial,sans-serif;
  • Twitter:font: 13px/1.5 Helvetica Neue,Arial,Helvetica,’Liberation Sans’,FreeSans,sans-serif
  • 豆瓣:font: 12px/162% Arial,Helvetica,sans-serif;
  • 新浪微博:font-family: Arial,Helvetica,sans-serif;
  • Apple中国:font: 12px/18px “Lucida Grande”,”Lucida Sans Unicode”,Helvetica,Arial,Verdana,sans-serif;
  • 知乎: font: 13px/22px ‘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 Facebook: font-family: “lucida grande”,tahoma,verdana,arial,sans-serif;
  • Google+: font: 13px arial,sans-serif;

结论:Arial,Helvetica,San-serif 这个组合适配性是最好的,也是最保险的. 可选:Helvetica Neue . 知乎的定义几乎可以直接照用.

其它:

  • 微软中国: font-family: Segoe UI,Tahoma,Arial,Verdana,sans-serif;
  • 淘宝:font: 12px/1.5 tahoma,arial,宋体; //看过淘宝同学写过的很棒的字体文章,估计页面不是统一定义的.
  • 百度:font: 12px arial;
  • QQ: font-family: “宋体”,”Arial Narrow”;
  • 新浪:font-family: “SimSun”,”Arial Narrow”; //最烂

结论:用了宋体的,都比较烂 … 中文网站要想页面视觉稍微好一点,直接去掉 CSS 中的宋体.

EOF

Updated: 对于个人站点,字体可以尽情发挥。

Updated 2: 新浪的同学解释说,之所以用宋体,是因为”宋体的半角字符是等宽字体(1/2个全角),长度的标题不会因出现英文或数字而折行”。估计是历史原因吧,相信这个问题总是有解的,看怎么解决罢了。

此文作者:, 位于 Web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