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布道的个人经验

我在做上一份工作的时候,一直试图做一个技术布道者(Evangelist,或传道士),最初的动机可能就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兴趣, 乐于看到信息进行能够有效的传递并产生了价值。当然,因为某些原因,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层面上无法得到正式支持,不过并不妨碍我利用个人时间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这事情坚持久了,多少也有了一点经验,有了一些感触。

在我看来,互联网行业先后有几个布道者值得效仿:前微软员工 Robert Scoble ,前 Yahoo! 员工 Jeremy Zawodny (现在在 Craigslist ) , Google 的 Matt Cutts ,Oracle 公司的 Tom Kyte,以及创新工场的蔡学镛。这些布道者,孜孜不倦地对外传递大公司的动态、新的技术趋势、新的产品信息以及他们自己对技术的思考感悟,有了他们,微软、雅虎、Google 不再那么神秘陌生。当然还有一些无法效仿的技术布道师,比如互联网之父 Vint Cerf 现在是 Google 的首席互联网传道士 ,只可高山仰止。

说起「布道」这个词,颇有一些宗教意味,的确,如果不是特别热爱或是信仰的话,是做不了技术布道的。有一句话叫「用影响影响影响」,说起来有点绕口,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技术布道」这个事儿。一个技术布道者,他自己多少要能够建立起足够的影响力,用这个影响力去影响一部分具备影响力的人,再促使这部分人自发的去影响更大的目标群体。好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

一个好的布道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演讲者,技术会议上能够滔滔不绝的演讲当然更好,但如果拙于口才也无碍,只要你是一个好的写作者就足够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几位值得效仿的技术布道师,都具备足够相当好的写作能力,我甚至分析研究过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他们的博客现在也还有内容更新。我一向认为,文字的传播的持久性远比视频、语音的效果好很多。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技术布道者的必备条件。

一个好的布道者要懂得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他们一定是 Twitter 、微博的活跃用户,不懂得利用新传播媒介的人做不好这件事情。善于利用新媒介的一个额外好处是,获得相同的语境后更容易赢取社区用户的信任感,也能更好的和一部分具备影响力的受众互动。

技术布道不是一个「工作」,建议最好不要弄什么 KPI 之类的进行考核,因为效果实在无法量化。某些商业公司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被更多开发者接受,派一大堆人到各种会议上演讲,那不是布道,最多只能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

技术布道需要坚持和耐心,如果只把他当成一项短期的任务是无法做好这件事情的。还不如去开一次媒体发布会。

作为技术布道者,你自己也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益」,比如,更加有名气,当然是虚名,参加各种会议上有人叫你「老师」或者「专家」了;也有负面的影响,不排除也有人说你「忽悠」,所以,心理素质要再好一点才成。相信一件事情,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EOF

多说一句,一个好的技术布道者一定是一个好的工程师,这一点,我自己就差太多了。

此文是《程序员》杂志用稿。

此文作者:, 位于 MyLife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