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了 Skype 2.6 Beta 版本, 默认安装了一个 for IE 的插件,自动检测并高亮电话号码。如下图。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吓了我一跳–页面怎么变成这样了。就这个页面来说,看起来还是很智能。
显示的很漂亮:判断出来是中国的电话号码,点击可以打电话(能拨通么?)
这个功能有的时候也有点自作聪明,比如我在 Google 随便搜点和数字有关的东西,会有如下表现:
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话“软件的智能和软件的弱智常常只有一线之差”。
–EOF–
分类归档: Review
本周言论 之 关于创作
我真的已经非常非常竭力去避免重复到别人的旋律了,为了解决这个极度折磨我的事,在录音过程中,录了改、改了录很多次,无数人审听帮助开会,连夜失眠,头天天疼得跟什么似的,情绪紧张得有时老想吐
–花儿乐队的大张伟
我不是在作秀。对于我要做的事情,我总会去找到好的方法,如果需要我高调去做,
我就高调,如果需要低调,我就低调。实际上,我也做了很多低调的事情。
–李开复
给自己建立一个网络日志(weblog)。在上面写的越多,你会写的越容易。写的越容易,你就写地越多,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激励。
–周思博 (Joel Spolsky) 《给计算机系学生的建议》
网上被恶搞的诗歌都是我 2002 年刚刚触网时期的即兴之作。当时的想法是卸掉诗歌众多的承载、担负、所指、教益,让她变成完全凭直感的、有弹性的、随意的、轻盈的东西。
–‘诗坛芙蓉’赵丽华 (她的”丽华体”诗歌风靡互联网)
曾经有一次,祖德在北京,为了摆脱一个想演祖德贺岁片的北影女生的纠缠,连换了三次酒店。她长得很漂亮,以至于祖德都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忍痛割爱。
–宋祖德
《收获》(06年第五期) 太糟了
这个周末把这一期的《收获》((2006年第五期, 总第181期)看完了。最近几期的内容糟糕透了。
今年每一期《收获》买回来,我基本是先看李辉的《封面中国》。随着叙事的时间线逐渐逼近 1949 年,李辉下笔也多有收拢,总有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还好,这是《收获》还值得看的一个栏目。
本期的长篇是 土豆网的王微 的小说《等待夏天》,最早是老白放出来的消息,后有王微自己的创作谈。基本上可以知道这部小说出笼始末。讲述的故事内容呢,说是一个在国内受到失败教育的非穷人家子弟,在美国留学,然后工作,遇到了几个和他类似的留学生,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还算有的话)大量笔墨描述了他们无目的的生活状态。真不知道《收获》现在选稿的底线,也或许这些对美国留学生生活状态的记录是编辑们所看中的吧。这篇《等待夏天》如果是作为网络文学来看的话,绝对是不错的。(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土豆网的Logo很色情哇)
这一期还有刊载王朔与孙甘露的访谈,徐静蕾的访谈,最后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剧本(收获变成了电影杂志了么?) 从王朔的话里学会了一个词,”骇”.
本年度最差的《收获》小说无疑要提前给中篇小说《让你猜猜我是谁》,作者是于晓威。 编故事也要靠普啊,1984 年,一个文静的女高中生,会去穿牛仔裤吗? 现在《收获》的编辑是不是只检查作者的错别字啊?
还是等着看《读库》吧。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