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Apple

苹果为何不在 iPhone、iPad 平台支持 Flash

iphone-flash-plug.jpg最近 Apple 和 Adobe 之间因为 Flash 的支持与否,口水仗打的比较热闹。个人愚见,苹果公司做出当前的选择应该不是因为乔布斯要逞一时口舌之快,相信是内部自有 iPhone 以来的长期评估后做出的选择,苹果公司从战略层面甚至会把 Adobe 看作竞争对手而不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而谢绝 Flash 入内,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借口。

之所以说二者是竞争关系,关键字还是在于”平台”。Adobe Flash 是当前业界占有率最广泛的一个技术平台,甚至超过大家想当然的 Java 。根据 Adobe 的统计,Flash Player 占领了 99% 可上网电脑设备,有超过 200 万专业用户在使用,这里的专业用户应该指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用户,依托于 Flash 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相当的惊人。所以,是否在 iPhone 、iPad 上引入 Flash 的支持,从苹果的角度看,这是平台之战,谁也不想引狼入室。我们设想一下假定 Flash 已经得到了苹果公司的支持,那么 Adobe 可以一转身也建立一个 “Flash App Store” 或者类似的东西,开发者可以用上传的小应用,任何平台的用户都可以下载使用。想想对苹果的冲击会有多大? Adobe 或许还没想好如何也建立一个 App Store ,但不排除将来会染指这一块业务。stats_432x309.gif

苹果公司长久以来不太有”开放”的态度,或者说是”封闭的开放”,最希望通过自己封闭的环境,让用户通过圈下来的地建立一个生态圈子,不想和其它公司一起合作。乔布斯回归后,通过激发用户对 iPod 喜爱与信赖,进而购买使用 iPhone ;通过 iPhone ,进而使用 iPad ;通过 iPad ,再回去使用 Mac 。这是个非常好的封闭循环过程。开放,会丢掉利润,而封闭,才会让苹果公司有更大收益。当然,我也想说的是,对 Flash 的支持友好也的确有可能让 iPad 在某些方面导致平庸,比如性能。与之类比的是 Firefox ,现在速度问题广为用户诟病,而这问题基本由插件导致的,现在 Chrome 尽管足够快,但随着扩展日益增多,必然重蹈覆辙。

现在乔布斯游说内容提供商加入他的 iPad 阵营,而他之所以敢批评 Flash 的不足,也是因为还有另外的技术路线可选,那就是 HTML5 。但是有多少内容提供商会舍弃 Flash 而加入 HTML 5 的阵营,这个还需假以时日才能看清楚。换做另外一家公司,来自用户的呼声可能都会受不了,对于苹果来说,我行我素是一贯的风格,乔布斯一直是个精明的商人。

是否会在 iPad 上看到 Flash ? 将来或许会,但是这要在乔布斯开给 Adobe 的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没错,这两家现在或许已经在谈判桌上了),这些条件当中,除了解决当前的性能和稳定性问题(这个问题并非原则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 Adobe 不要与苹果有商业利益上的冲突,苹果一定要得到某种承诺,而这,对于 Adobe 来说,也会是艰难的选择。

EOF

注:春节期间构思此文,一直没发出来,后来发现有不少人也持类似观点,澄清一下,并非拾人牙慧。

说起平台,国内 360 安全卫士尽管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装机量,进而推的浏览器和网址导航也都立竿见影,但是还难脱”工具” 的影子,还是不能形成技术生态环境,我相信不会有类似 “360 平台” 的产品出来的,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Sun(Oracle)公布的 Java 在桌面机有 8 亿。

现在看,这篇文章太初级了,敬请参考 Jobs 帮主对 Adobe Flash 的的檄文:Thoughts on Flash

苹果往事

春节前已经看了一遍这本 《苹果往事》,假期又看了一遍。对于这段苹果公司并不鲜为人知的历史来说,这本书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给 Mac 的诞生加了一大段注解。这也是苹果拥趸者最喜欢看的内容。

4370528396_4a35da2135_m.jpg彼时的乔布斯,恰似刚受封齐天大圣,自信无所不能,被排挤到 Lisa 项目之外意味着他将来没有权利说这是他设计的产品,所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个项目来证明自己。他对于 “自己参与设计” 的项目无疑是寄予厚望的,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否则这个从概念项目起步的团队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对于这个团队的多数人,他们要研发的这个产品,不为名不为利(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得到了名利),更多的是创造性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什么是激情,或许这就是。

对于 1984 年苹果推出的 Macintosh ,现在来看,或许是那个寓意深刻的广告更为令人津津乐道。当时的 Macintosh 只能算是杰出的电子艺术品,是否是成功的产品很难定论。毕竟从市场表现来看,没有给苹果带来像 Apple II 那样的辉煌。这个产品的推出从某种程度上也间接促成了乔布斯被赶出苹果。 是苹果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如果没有当初,或许也不会成就现在的乔布斯。现在的 Mac,其实无法让人等同于 1984 年的 Macintosh…我相信只是有些精神会延续下来…或许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本书的最后, 作者 Andy Hertzfeld 感伤 “我所渴望的理想麦金托什团队模式已经消失了,融入了那种我们以前常常取笑的大型组织当中,内部充满官僚障碍及人际摩擦”。曲终人散,这个团队的大多数人都将不再服务于苹果公司。这也是那些非凡团队成员的普遍命运。

阅读这样一本书,对我们更有价值的事情从中学习那些经验和教训,关于人,关于事。让人欣喜,让人心酸。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缔造乔布斯神话

icon_jobs.jpg乔布斯擅长的事情,一个是谈判,一个是设计 Apple 机箱(或者是 iPod 外壳)。

记得前段时间有同事开会的时候问大家这个世界最有品位的人是谁? 天,居然说是乔布斯,我宁愿说盖茨,也不愿意说是他。如果选择最苛刻的人到差不多可以是乔布斯,因为苛刻,才能”选择”出比较完美的东西。不要说是他”设计”的。

那么多苹果迷应该明白,你们喜欢的是苹果的产品,而不是乔布斯这个人。 乔布斯头上的更多光芒都是抢来的(他也自诩为海盗),因为他是苹果的创建人之一,所以他有这个权利。就像古代皇帝喜欢给自己个大将军的称号一样,Jobs 最喜欢干这样的事儿,而且,绝对不会脸红的。当然,这世界太多攫取别人工作成果当成自己的案例。每当看到业界人物厚着脸皮自己介绍”曾主导设计某某产品”,那就让人明白这个家伙除了在这个项目里面”坐顺风车”之外什么都没干。

即使是 Pixar 的成功,也丝毫看不到他在里面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时期,他不过是个老板罢了,可一旦那些动画大作成功,镁光灯下的却是乔布斯,那些天才们早都知趣的躲到了一边。

这也是个绝对拧巴的人,多少年都不承认自己的女儿,却把他视为珍宝的项目命名为女儿的名字,Lisa,最后这个注定要失败项目被人视为笑柄。

相比之下,Steve Wozniak 倒是更像一个神,从凡人到神。而 Steve Jobs ,只能是这个商业社会中的一尊偶像。

EOF

链接:购买《缔造苹果神话 》 (翻译这本书的人不太懂 IT )

iWoz 与 IJobs

iWoz.jpgSteve Wozniak 的自传名为 iWoz: Computer Geek to Cult Icon ,这个小写的 i 蛮符合苹果近年来的产品命名习惯。IJobs ,这个大写的 I 倒也比较符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个被神话的商业偶像 Steven Jobs。

Jobs 没有为 iWoz 这本书做序,看完这本书你会明白当然不是因为 Jobs 「太忙了」(你会想象郭敬明给庄羽的新书写序麽?) Jobs 获得了苹果的大部分荣耀(虽然 Woz 并不在乎),到今天怕是还有很多人认为是「他和沃兹」一起发明的 Apple I。老罗的那篇《关于苹果的老总》只是说了真话而已,从那个「设计电子游戏的活儿」的报酬的故事来看,老罗应该是看过 iWoz 这本书的。

整本书你不会找到沃兹对 Jobs 的一句坏话。但是沃兹对「苹果 III」的厌恶以及对「苹果 II」的喜爱足以说明一切。虽然沃兹说「苹果III」的失败的原因在于那是一个市场部门开发的产品,而不是工程师开发出来的产品,言犹未尽。我好奇的查了一下维基百科,有这样一段话:「Apple III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

Jobs 曾经一毛不拔,Woz 则一贯乐施好善; 乔布斯足够伟大,但并不是神; Woz 头上没有 Jobs 那样耀眼的光环,而他才是仙!

(很多人非常推崇的 Jobs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座,视之为经典,我跑到 YouTube 上看了看,Jobs 拿着稿子念来念去的感觉不到怎么牛,还不能证实那些话是不是都是他自己写的呢)

「你可以告诉记者或者政治家任何事情,他们都将深信不疑」, 你可以告诉崇拜者任何话,他们都将深信不疑。在自传中沃兹澄清了一些事实:

关于 iPod 、iMac ,在 Jobs 返回苹果之前就已经在研发,而且主要设计师是乔纳森·艾维, 只是 Jobs 的重返苹果容易让人产生「他一回来,这么牛的产品就有了」的错觉–谁知道是不是 Jobs 故意为之呢?

苹果不是「车库创业」的公司,更为准确的说是「宿舍创业」的公司, 沃兹强调了这一点。

沃兹掏钱举办的是 US Festival 音乐节,而不是 WoodStock(这可能只是自己长久以来的错误记忆),真正的一掷千金(千万美金)。

顺便说一下,这本书的中文版副标题为「一段硅谷和苹果的悲情罗曼史」,恶俗到家,而且和原书的主旨南辕北辙。沃兹有必要「悲情」麽? 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有必要悲情麽? 一个一心要给五年级孩子做电脑课教师的 IT 英雄有必要悲情麽?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