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phpBB 的标题与搜索内容乱码(Garbled character)问题

phpBB 搭建了一个小型论坛(talk.dbanotes.net)。测试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新帖子的标题如果是中文,则是乱码,测试搜索,结果中的关键词部分中文也是乱码。查看页面编码: iso-8859-1 。
网络上找了一下,似乎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点似乎需要修改很多地方,我只修改了这两个文件:

templates/subSilver/overall_header.tpl
templates/subSilver/simple_header.tpl

把 Meta 部分的变量 S_CONTENT_ENCODING 替换为 UTF-8 。
重新测试通过。
我用的是 phpBB 2.0.21 ,各种论坛工具安全漏洞似乎都很多,如果这个版本现在有安全问题,请朋友们及时通知我一下吧。
这个论坛尽量保留有价值的帖子,降低不必要的流量。
EOF

韩国 IT 人印象 (2)

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一股”韩流”,年轻一代都开始哈韩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韩国军权高压统治时期的愚民政策的产物,没想到在十几年后歪打正着(在韩国电影《下流人生》中多少可以看到一点端倪)。
当然,这是我个人了解到的背景信息吧,韩国人肯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虽说中朝(韩)文化很相近,也不要以为这些韩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很多韩国人连长白山(他们的白头山)在吉林省都不知道。说起长白山,倒是有个小插曲。 80 年代晚期,长白山当地政府突然头脑发热,举办什么人参节,把不少老外拉到参场参观,结果始料未及,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像种萝卜一样种人参,国际市场对产自中国的人参评价一落千丈,刚好是这个时候,韩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宣传自己的高丽参,造势很是成功。北朝鲜不作宣传,也沾了光。扯远了。
近代东亚历史上中日、韩日积怨极深。以前每每在媒体上看到韩国人断指,烧日本国旗之类的过激之举,我还以为韩国满大街都是愤青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好几个人在中国买的车都是日本车,就是吃饭也总吃日本料理,以前国内媒体总说韩国人如何爱国,如何支持韩国货之类的文章,似乎颇有偏差。这些工程师这样消费日货在韩国国内也许会被周围的人鄙视,在中国,最多也就是给我带来一点疑惑吧。
这些韩国人在中国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国内的一些流行文化。一次,老板在公司门口问我 “你知道 S.H.E..吗?” ,我一时没听清,还以为他说某个网站的名字,老板神秘的笑笑说”我很喜欢 S.H.E”,我当时差点晕了。老板用很不标准的中文说 “年轻人应该关注一点流行文化”。 还有一次在车上,聊啊聊,说起中国的音乐,我说,在中国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在韩国还举办过演唱会,而且,是朝鲜族的? 几个人一起摇头,”不知道!”, “他的名字叫崔健!”, “崔健? 谁是崔健?” 他们倒是知道孙楠,还知道韩红呢。
和韩国人接触,很少听到他们谈关于政治的问题,尤其是决口不谈南北朝鲜的问题,即使是有的时候说起中国东北,马上马上就到朝鲜了,很巧妙的就把话题岔到其他地方去了。始终猜不透他们对北朝鲜是怎样一种感情,或许他们被活色生香的流行文化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未完待续–

韩国 IT 人印象 (1)

前几天看到网文 《中国知韩派眼中的韩国》 ,颇为感慨。自己以前也算和韩国 IT 人有一点接触,杂七杂八的说说我对韩国工程师的印象。
2003 年 8 月末,我加入了一家新公司。老板是个韩国人,在美国受的教育,这家公司是他和两个中国朋友一起创建的,公司性质却是美资,公司在韩国也有分公司,人数比中国大陆要多,当初为什么到中国而不是到印度开办分公司,记得老板解释过,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和韩国文化相近。
因为业务关系,经常与一些韩国人接触,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刷牙”。这帮韩国人都是工作狂,每天在公司工作到很晚。吃过晚饭后,立刻就回到办公室,而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刷牙的方式也很特别,口里根本不用含水,直接干刷,一边刷还一边走来走去的(穿的拖鞋),颇为神奇的是,牙膏泡沫根本就不会滴在地板上,很艺术。看到第一个人这样做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人习惯,可是后来好几个人都这么做,真的有点晕。他们刷牙的时候,我也只好上上网什么的,浑身颇为不自在,彷佛自己多不讲卫生似的。
说他们是工作狂,倒似乎也不是很确切。他们虽然每天在公司很晚,可这段时间倒也不一定真的是在工作,似乎只是为了加班而加班。比如,L 课长的一个习惯是专门在每天晚上 9 点多的时候开始做事情,9 点钟之前到处走走转转,9 点之后就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急得狠。然后整个项目组里的人都转动起来。忙到了大家都要回家的时候,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似乎这一天真的很有效率。
晚上回不去,因为白天会议多,多而且长。一点点事情也要开个会,开会起来必然会说到很细节的问题,加上语言沟通问题,没个半小时一个会议根本开不完。经常在某个时间,办公区的人都看不到–全跑会议室去了。这个问题其实国内很多公司也存在。
–未完待续–

转载技术文章是对互联网的一种伤害

前几天看到某 BSP 上的一个所谓”博客”,把我写的一篇技术总结原封不动的转载过去,甚至下面的用户评论也不放过。这种现象在中文网络恐怕是司空见惯,很多人可能也习以为常了。
中国互联网有一种现象恐怕是老外很难看懂的,那就是网络论坛无比繁荣,甚至繁荣得泡沫四起。传递繁荣的载体之一就是”转载”(“转贴”,”ZT”,”ZZ”),对于有的内容(比如实事评论、文学作品),转贴是一件好事,平面媒体不也有什么《文摘旬刊》之类的么? 但对于技术类的文章来说,转载则是一种很有问题的传播方式。
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
1) 丧失了原有的格式HTML 语言标记过的内容经过简单的 CTRL+C CTRL+V ,丧失了原有的格式。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文档,虽然原作者精心排版,可是在若干次拷贝粘贴后面目全非。
2) 丧失了数据准确性。技术文档可能包括实例代码、表格数据等内容,几经转载后很难认为该数据是不被篡改或是丢失,数据的可读性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困惑。
3) 读者无法得到更新内容。超链接是 Web 一大基本属性。转载后的技术文档,很难保证原有的超链接仍旧存在。如果这个通道断掉。那么原作者对文章的更正、修改、补充等内容读者无从知悉。有此产生的误解、困惑谁应该负责?
4) 损伤原作者积极性。看着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技术文章,一转眼的功夫就被人张冠李戴,任你再有涵养也要深为沮丧,几次过后也就没有了继续写作的兴趣。从 Web 页面本身来说,PageRank 也会受损,久而久之,劣币必然影响良币。
也或许,问题并不止这么几个。如果你看到一篇技术文档的确觉得不错,非常想转载,在转载之前不妨尝试如下几个步骤:
1) 收藏为书签。比如添加到 del.icio.us 或者是 365key,收藏的时候加上自己队该文章的一点评论最好不过。
2) 如果第一条不是很好转载的时候把原作者署名,并且一定要加上原文地址。别人看到这个’鸡蛋’不错,让他们直接去找生那只蛋的’母鸡’。
3) 如果还不行,问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转载一篇很牛的文章后技术社区里的人会对你更有好感么(还是仅仅因为虚荣诱使你这样做)? 别人是否会误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 如果他们就这个问题对你提问,你能搞定么?
4) 最后一条。看过了前三条你觉得很麻烦,那么就不要转载了吧。
有的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好东西自己也要有”的心理,最喜欢用的理由是: 万一别的地方找不到了呢?
别担心, 搜索引擎会缓存互联网所有有价值的东西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