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MySQL 数据库版本调查与分析

针对 MySQL 数据库的版本也做个调查。分析一下大家使用 MySQL 的趋势与习惯。选择大家都选择的,总不会有更大的错误。而如果使用了一个不太合适的版本,或许会后患无穷。

点击访问在线调查 (如果你不能访问这个 URL,需要动动脑子想想为什么)。

现阶段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MySQL_version_chart.png

国内用户用 5.0 的是最多的。如果小版本加起来还是 5.1 的居多。4.1 的版本渐渐推出历史舞台。如果你也在考虑选择 MySQL 的版本,这个数据是否对你有参考性呢?

EOF

Oracle 数据库版本调查与分析

据我所知,很多第三方公司给客户实施的时候,选择的 Oracle 版本 都是非常随意的。数据库软件的版本选择多少是有点技术含量在里面的,毕竟数据库这东西要升级并非易事。这里小范围调查一下大家都在用 Oracle RDBMS 的哪个版本,然后把分析数据和大家分享一下。或许会对新手 DBA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点击访问在线调查 (如果你不能访问这个 URL,需要动动脑子想想为什么)。

统计数据:

Oracle_version_chart.png

出乎我的意料,9.2.0.8 这个版本现在用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了(没有我预期的多),而10.2.0.4 这个版本现在看起来像是不少用户的选择,这其实也侧面说明着很多用户升级到 11g 还需要一段时间。版本的分散意味着 Oracle 升级的难度的确不小。

不少明显质量不够稳定的版本也有用户在用(比如,10gR1),看来第三方实施的弊端的确不小。Oracle 一般发布的Release 1 其实多少都会有一些问题–否则也不会有后续的 PatchSet 发布了,要知道每个 PatchSet 都是包含几百个 Bug Fix 的。一般来说,在线 OLTP 恐怕少有人用 R1 的版本。

现在收集到大约 100 多份样本,相信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

有的 DBA 对于统计所用的 URL 可访问性有疑问,这侧面验证了我另一个想法:Oracle DBA 对 Web 的熟悉整体上不如 MySQL DBA

EOF

SmugMug 的架构介绍

本文介绍的 SmugMug 是一家提供付费图片托管服务的站点,在 2002 年由 Chris MacAskill 与 Don MacAskill 父子二人创建,最初提供面向游戏的视频服务,随后转型为现在的模式。网站流量现在是全球 1800 多,盈利能力自称良好。

在 MySQL Conf 2009 上,SmugMug 的 Don MacAskill 做了一次关于SmugMug 网站架构的分享。

SmugMug 整个网站采用 LAMP 架构(其实也有 OpenSolaris),300 多台 4 核(或更多)的服务器(大多是 AMD 的 CPU) ,分散在四个机房,两个运营的人员。SmugMug 充分运用了云计算服务,是 Amazon 的一个大客户,图片和视频总计达到了 PB 级,托管在 Amazon S3 上,图片和视频的处理也在 Amazon EC2 上。使用了 Akamai 的服务做前端的 CDN 加速,主要是 JavaScript/CSS 等文件的加速,此外,DNS 加速也带来了很好的收益。

结构化数据放在 MySQL 中,存储引擎多数用的 InnoDB,数据超过 2TB 的空间,数据库服务器为 4 核或更高配置,内存多达 64GB。缓存方面,用了 Memcached 做加速,有 1TB 的数据在这里面,平均命中率达到 96%。Memcached 里面尽量存放 MySQL 行数据,减小对 DB 的冲击。数据库设计思路是尽量做垂直分区,没有 Sharding。不过在反范式(denormalized)方面做得比较彻底,不用表连接(JOIN)方法者复杂的查询。多数查询依赖主键,更新或者删除数据也是单行,依赖主键。InnoDB 引擎打了 Percona 的 Patch,并发能力也有了很大增强。

对 DB 的数据完整性与写能力的要求高,而对于读的扩展性还是相对比较好解决。Linux 上的文件系统是 SmugMug 不太满意的地方,备份也成问题。ZFS 倒是能满足相关的需求,可惜不支持 Linux(妈的,早该支持 Linux了)。所以他们迁移到了 OpenSolaris 上。另外,对于复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尝试了第三方提供的一些 Patch (参考 Google 发布的 MySQL Patch)。

采用 OpenSolaris 后,MySQL 放在 Sun Sushi Toro(Storage 7410,这个东西也支持 SSD ) 上,走 NFSv3 协议。写到这里,发现 SmugMug 的解决方案非常不具有通用行,看起来 Sun 是给了他们不小的硬件优惠,否则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这么搞的,用 NFS 协议走数据库,除非是测试环境或者是复制(我怀疑只是 Slave 端通过 NFS 走),产品上真的有人跑么?

网站架构的进化,其实也是选定一个方向(比如用开源工具解决),然后一直试错的过程。

EOF

Oracle 收购 BEA 之战

在 2006 年,Oracle 宣布推出 Unbreakable Linux,同时也暗示了不会对 RedHat 进行收购,人们一直猜测 RedHat 会在 Oracle 待收购名单上,但这个事情到现在也没有发生。另外,在嵌入式 DB 领域也做了收购,将 Sleepycat 收入囊中,Berkeley DB 从此改换门庭。现在,在中国还有一只研发队伍呢。

2007 年底,Oracle 以 33 亿美金的代价收购 Hyperion,在 商业智能 (BI) 领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当时在 BI 领域,Oracle 排名第七,Hyperion 第四,尽管收购之后并没有挤入前三名,但至少收获了不少 Hyperion 的客户,从长期看,也是比较划算的生意。

与收购 Hyperion 的 33 亿美金相比,收购 BEA 的 85 亿美元似乎并不太高,因为 BEA 的规模与影响力都是不小,毕竟这是第五大软件公司。可相像的是整个收购过程也遭到了 BEA 创始人的强烈抵抗。其实在 Oracle 收购 PeopleSoft 之前据说就有意向收购 BEA ,只是当时报价让 Oracle 觉得不可接受:37 亿美元。

BEA 由比尔·卡尔曼(Bill Coleman) 、爱德·斯考特(ED Scott)、庄思浩(Alfred Chuang)联合创建,公司名字就来自三人名字的首字母,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典故。或许是因为庄思浩是华人的缘故,中国用户更熟悉他。BEA 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其起家并赖以成名的产品 Tuxedo 与 Weblogic 都是买来的,Tuxedo 从 Novell 手里买来,三人先拿到了 5000 万美元的融资,然后借鸡生蛋,买下了 Tuxedo,到后来这东西恐怕比 Novell 市值还值钱,要说的是,BEA 也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因为抓住了中间件领域的这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1995 年到 2001 年,六年就成为有史以来以最快速度达到10亿美元年收入的软件公司,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之后的几年却停滞不前,无法实现更大的销售规模,产品线的单薄给 BEA 种下了苦果。来自 IBM 、Oracle 的竞争也不断加大,而开源软件 JBoss 的壮大也无形中给了 BEA 不小的压力。

如果 Oracle 能够按照预期收购 JBoss 的话,或许也就不会对 BEA 下手了。不过 2006 年 4 月,消息传来,RedHat 用 3.5 亿美元收购了 JBoss 。如果假想一下当初 BEA 能够收购 JBoss 的话,或许市场格局是另一番景象了,但是 JBoss 没卖给 IBM 、Oracle ,恐怕也不会卖给 BEA,毕竟 JBoss 创建人 Marc Fleury 更愿意保持开源精神。

在 2007 年十月的时候,Oracle 以每股 17 美元的收购请求遭到了拒绝。BEA 的拒绝理由是价格不合适,庄思浩将价格提到了 21 美元。请注意这个说法,这意味着 BEA 对其独立性并非如何看重。Oracle 一计不成,欲擒故纵,说要看看投资人的建议, 这时候,一个重要的投资人卡尔·伊坎(Carl Icahn) ,在这次收购案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卡尔·伊坎这个人在美国号称激进投资者,也有人叫他”企业掠夺者”,大家应该熟悉这个他,这人也曾是雅虎的股东之一,给雅虎管理层搞出来不小的压力,整天喊着要炒掉杨致远。卡尔·伊坎的拿手好戏是买入公司部分股票,拿到一部分代理权,然后给董事会施压,逼迫企业卖出,获益后抽身而退。卡尔·伊坎在 BEA 股价在 13 美元的时候大肆买进,后来持有超过 13% 的股份,如果 BEA 卖给 Oracle ,必然股价上涨,从投资人的角度看,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为投资人,不会对 BEA 有任何感情。投资人都是魔鬼,这话有几分道理。

买家嫌价格高,卖家嫌价格低,卡尔·伊坎倒是成了中间人,以他为代表的投资人力主卖出,以庄思浩为首的董事会虽说不愿意卖,可一看价格已经谈到可接受的地步,私下里掏出计算器算了半天自己能拿到多少利益,也就都半推半就了,当然这是笔者的演绎而已。这次交易,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卡尔·伊坎,据说获利超过 20 亿,当然股东们也都有所收获,要不怎么有人将他叫做股东权益代言人呢。

拿下来 BEA 市场之后,Oracle 在中间件领域稳居第二,相信在经历过艰苦的整合之后,将对 IBM 第一的位置发起再次冲击。

这几篇文章都用标题里都用了”战”字,收购过程看似稀奇之处,暗藏的刀光剑影很难为外人所知。而并购过程中对人员的清洗也是相当的残酷,说是大战,倒也不为过。

接下来谁会是 Oracle 的收购对象? 很多人没想到,居然 Sun 成了 Oracle 的盘中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此文作者:, 位于 Database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