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持续学习

知乎上有人说起「科班出身」这个话题,我大致写了一个回复。其实也是前几天我和前同事们分享提到的观点。很多人认为「科班出身」更加专业,而有些野路子半路出家也能做差不多的事情来,于是大家都疑惑,真的是这些人天赋异禀?

以计算机技术来说,大学本科学习的时间,不过四年而已,如果投入工作后,不能持续学习不能持续实践不能开拓思维的话,那么他的专业背景很可能停留在大学毕业那一刻而不再增长。而有些非科班的人,尽管起步阶段的积累不如科班的多,但他可能持续数年依然在学习实践、不停的开拓智域,那么你说,学了四年的人能和学了十年的人相比么?

如果读过《异类》这本书中,应该会对其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训练。大意也是如此。你想尽快成为众人仰慕的牛人,那么只有每天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那些牛人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都是数年积累才可厚积薄发。就拿做产品来说,国内被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中,无论是搜索时代的俞军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张小龙,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够勤奋,肯下功夫。

无他,持续学习尔。跟是否科班没什么关系。只是这个环境中有耐心有恒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对 Pinterest 类应用的一点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 Pinterest 类应用相当火爆,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自己最近也一直在使用花瓣 ,也在捉摸为什么这一类应用这么有魔力。知乎上有个问题是: Pinterest 好在哪里?,尝试做了一下回答,也稍作整理,发在这里做个记录,会随着理解再做进一步修改。

本质上,Pinterest 类应用属于社会化书签站点的延续,只是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变成了「图片」,而不是传统社会化书签的URL。这是社会化信息处理的一次改良。

提到社会化书签,不得不提 Del.icio.us ,不过或许 Del.icio.us 模式已经到头了,即使现在从Yahoo! 手里卖给了陈士骏,也不太可能玩出新花样,因为核心的数据对象没变。

相比 Flickr 来说,Pinterest 主要的生成内容动作是 Pin (花瓣叫采集),而 Flickr 则是 Upload,这个动作上的不同导致 Flickr 向左,Pinterest向右。Flickr 重心是「照片」(Picture),尤其是原创照片,而非图片(Image)。 Flickr的一个弊端是大量的图片没有标题,这意味着元数据的先天不足,不太可能和其他网络内容进一步结合起来。但是也要说一下,Flickr 现在的价值是被低估了。

Pinterest 相对 Flickr 来说,恰恰是一种互补,每张图片基本可以关联到一条URL,进一步可以抽取其他信息。

从用户行为的角度上看,满足了用户天生的「收集癖」,很多人都有看到一张照片想顺手存起来的冲动,没有Pinterest这类产品之前,这个交互操作太费事了… Pinterest 无疑弥补了人的这个原始的需求。

Pinterest 类应用的创新之处我认为是「降低了收集信息的门槛」,或者,至少做到了这一点。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每一次信息处理的门槛降低都会得到商业价值的变现,你可以不信。

要有足够好的技术团队支撑、足够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走到最后,这也是在国内众多产品中我看好花瓣(huaban.com)的主要理由。

EOF

从开发者角度看国内 Android Market 的用户体验 (更新版)

近一段时间在发布丁香园 用药助手 Android 版的过程中把国内几个重要的 Android Market 用了个遍,每次要发布新版本的时候都要感慨一下:几乎所有的 Android Market 后台的用户体验都不怎么好。

信息各有一套

国内所有的 Android Market 和 Google 官方 Android Market 都是不”兼容”的,无论是产品的描述信息以及应用类别划分,每一家都是自成一套。比如,软件截图,各有各自的要求,尺寸、格式如果不一致的话,还要针对性的单独人工处理,对开发者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对产品的描述也是千奇百怪,有的支持富文本编辑,有的只支持普通文本。有的更新软件要求写更新内容,有的则不提示填写,如果自己想写的话,需要修改整个 App 的描述信息。再比如分类信息,丁香园用药助手在有的 Market 上只能列入到「生活」类,而在另一个 Market 或许就要被迫列入「其他」,因为实在找不到和健康或是医疗相关的类目。

目前未能捡到各家市场针对产品类目管理有改善。

版本控制问题

只有少数一两家对版本控制还算有点意识,多数都没有相对靠谱的版本控制机制。有放任自流派:开发者在后台任意更新版本;也有关卡审核派:让你处于一个无法修改也无法撤销的”审核中”状态,一旦发现错误,想更正只能等下一个版本。至于审核周期,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立等可取,有的需要人工联系「我们发布了一个新版本,抽空给审核一下吧」,也有的长达一周。

后台可访问性

有的后台访问速度慢(这是很难让我想通的问题),甚至应用截图都不能正常显示;而上传的接口,也有很多细节问题,比较离谱的是有几家居然不提示上传进度,整个上传过程中只能凭感觉,等待,刚好丁香园用药助手的软件包还比较大,有的时候遇到传输中断,简直令人抓狂。

Updated: 各家市场的可访问性的改进已经好很多了。不过中国移动市场(MM)依然烂的非常有艺术气息

界面信息混乱

第一次注册后提交软件的时候要把整个流程跑通还是比较难的,提示和术语都要理解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文案差异性太大。登录到后台后,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多数 Market 从后台找不到发布后的应用在前台的链接,比如应用汇。而有的 Market 更加离谱的是,后台还是传统的表格形式的展示,比如魅族。

Updated: 安卓市场(Hiapk) 的改进较为迅速。值得肯定。

数据不够准确

几乎所有的 Android 市场,统计信息都不是特别准确,有些甚至下载统计数天都不更新,有的甚至后台就不做数据统计,下载多少要前台页面自己去看。想得到靠谱的 Android 下载数据? 哦,你实际上得不到靠谱的 Android 下载数据,如果想统计应用打开的数据,最好是早点启用类似友盟这样的应用统计服务。

流程足够复杂

流程复杂这个主要是针对联通、移动、联想这些富有官僚气息的 Market 来说的,比如用户资质信息最多的有上百条信息要填写,你就折腾吧,没有几个小时,没有公司上下配合(还要营业执照副本什么的)你根本搞不定,在你提交应用之前你准会崩溃。所以,有些时候,对这样的市场不得不放弃,即使有用户真的要从这些渠道下载你的应用,也没办法。

Updated: 点名的这几家一如既往的不思进取。奉劝做 Android 应用的朋友绕路而行。
结束语

其实,倒也不只是国内的 Android 市场对开发者的用户体验差,Google 官方的菜市场也有很多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一个文件包传上去之后,如果发现有问题,没办法替换,只能更新一个更高的版本上去(还要重新打包)。每天在网上看到网友数落这个网站用户体验差,那个网站用户体验差什么的,其实如果你去用一下这些 Android 软件市场,就知道用户体验差其实是没有底线的。

前几天参加移动开发者大会,发现 App Market 俨然已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都在纷纷的推出自己的 Market ,恐怕以后还会更乱。据悉,已经有创业团队在开发一次性提交到多个 Market 的工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很明显,这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也可能是每家 Android Market 都在拼前台的用户体验呢吧,真心期待国内 Android Market 能早日关注一下针对开发者和维护者的用户体验问题,这也是每个 Android 开发者期待的,让开发者有更多精力做应该做的事情。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浪潮之巅

『浪潮之巅』是今年我期待的两本好书之一(另一本是已经面市的『黑客与画家』)。

其实讲述信息产业历史或是硅谷传奇的图书,10年来不知看了有多少,有国外作者作品、也有国内”编著”作品,多数是道听途说、东拼西凑而成的大路货,几乎没有一本能像『浪潮之巅』这样让我感觉如此震撼。视野宏大、观点独到。读到精彩处真是热血沸腾,不忍释卷。

浪潮之巅封面.jpg

在 Twitter 或是微博上关注我的朋友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我会隔断时间就发布一下这本书的出版动态,甘作书托,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好书,值得推荐而已。

说起来和这本书的确有一点渊源,有一次我提醒周筠老师看一下谷歌黑板报的『浪潮之巅』系列,强烈推荐拿下版权,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出版题材,奈何已经被另一家出版社抢了先机。过了一段时间,周筠老师要另起炉灶,成立新的出版品牌,我又提醒她不要放弃对这本书的跟进,果然,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由于一些原因,吴军先生取消了和原来出版社的合作,她终于拿到了这本书的合作。凡事就怕有心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从周筠处随时得到关于这本书的消息,看过两遍电子稿件,一睹为快,也看过数码印刷版,加上手上的正式版本,看了四五遍不止。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整个信息产业都是一件好事情,影响将是深远的,或许将来写入信息产业史也说不定。

作为一位信息技术产业从业者,如果更为透彻的了解整个产业,鉴信息技术之兴衰,考互联网之得失,『浪潮之巅』是必读之书。如果你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尤其不要错过这本杰出之作。

EOF
PS. 点击购买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