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从国内 IE 6 的市场份额说开去

网络大战,眼球无数,口水横飞,最受伤的仍然是那些可怜的用户。刚才偶然想到另一个和大战中的各方有点关系的话题:IE 6 浏览器在中国市场份额为何仍然高居不下?

作为一个十余年前发布的软件产品,作为无数互联网行业同仁最头疼的浏览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IE 6 都应该推出历史舞台。但是,从各方面数据来看,在国内仍有接近半数的用户在用这个千疮百孔的浏览器,这不是怪事吗? 有知就里的朋友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业界同仁都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因为大量定制的盗版 Windows 造成这一局面。这是个关键因素,抛开那个盗版利益链不谈,我们继续提问,为何国内这些安全厂商不协力将这一境况改变?

如果「尊重用户的利益」(refer),那么自居「卫士」的那个公司应该努力把这事儿解决掉,而不是搞什么「开机速度大比拼」。按理说,这事儿应该很容易,那个软件管家整天给用户提示一些没什么新功能的「新版本」软件,给用户多提示下升级真的更加安全的 IE 8 应该不难吧? 当然不厌其烦去提示用户升级一下 IE,不推广自己的什么所谓的「安全浏览器」肯定是一件有损自身商业的事情,但这样会真的赢得口碑和尊重。

同样,那个靠 IM 独霸一方的公司,既然为「一天就能扫描出170万个木马」(refer)而担心用户安全的问题,那么帮用户把大门修好,你们是不是也很省心?当然,这样会有损你们自家生产的浏览器市场。但长期来看,那些损失的会弥补回来。

那个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那家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其忙活着开发「自己」(其实也都是用了别人的内核)的浏览器,还不如去协助用户用到更好一点的浏览器,提升用户的安全,自己就会减少麻烦。这不是帮别人,这是在帮助自己。

或许,这些想法都太幼稚了,因为一个有缺陷的浏览器是一个植入梦境的机会,是生财之道。谁控制浏览器,谁控制 Web 入口;谁控制入口,谁就能源源不断得获取利益。

中国用户之所以 IE 6 的份额居高不下,其实就是和这些利益链条有关系。说白了,IE 6 这个堪称世界上最不安全的浏览器,就好比一个操作系统系统后门,要想在我等可怜的用户的操作系统上来去自如多半要依赖它。如果中国用户统一升级到 IE 最新版本或是其它如 Firefox、Chrome 等浏览器,恐怕很多号称做”安全”产品的公司都要关门大吉,你说,他们能干么?

对于国内的所有网站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在帮网站提高效率;对于每一个技术人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提升我们的生产力;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解决 IE 6 的问题,就是给自己一个掌控自身权益的机会。

这才有点「低碳、环保」的意味在里面。

EOF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IE 6 的份额大约要超过 55%. 2012 年同期,已经在 20% 左右了.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JavaOne (图片)

有点孤独的 JavaOne:
JavaOne.jpg

上图是会议开始前的 JavaOne 宣传台。Java 的未来会怎样?谁也无从知晓。

有点动感的 JavaOne:
JavaOne_Sports.jpg

下午的时候有极限运动表演,观者众多。

Google 撤出 JavaOne了?但是 Lego pit 还在:

Google_lego.jpg

这是 Google 在 JavaOne 上唯一给人留下的印象了吧。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Oracle Cloud Computing

“It’s nonsense and water vapor”, 这是一年前 Larry Ellison 抨击”云计算”的话,而今天在 Oracle Open World 2010 的 Keynote 上,Larry 正式宣布 Oracle 进军云计算,当然,对于”云计算”他有自己的定义。之前就有传言这次 Keynote 有料,果然不差,至少比去年更为精彩。

现在进入云计算领域虽说有点晚,但 Oracle 进入云计算的市场毕竟在情理之中,产品线如此完整,总不能看着 Amazon、Salesforce 在 Oracle 眼皮底下赚钱吧? 网格(Grid)计算怎么说也有些过时了,而且这个概念实际上没什么大的影响。

在 Oracle Exadata Server 之后,本次宣布推出的软硬一体中间件产品 Exalogic ,虽说性能好得一塌糊涂(号称两套机器可以用来支撑 Facebook 的 HTTP 请求,当然,从数据上看是这样,实际上,考虑到带宽,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价格也真是贵,不是一般用户能消费得起,莫非以后 Oracle 就走这种软硬结合的路线?

Oracle_exalogic.png

接下来,IBM 的压力估计不小,Oracle 现在俨然将 IBM 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

八卦:斯科特·麦克尼利这次似乎没什么声音,莫非有什么变化不成?且等各路小道消息吧。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狗日的中国移动

我想只要使用中国移动无线数据套餐的用户,都可能有在流量超出额度的时候被扣掉不菲的费用的经历。

在 9 月 1 号我通过 Twitter 以及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中国移动在无线数据业务收费上表现得非常流氓。一旦数据流量超出套餐限额后,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直接用 1分钱/Kb(有些地方是三分) 扣除用户的费用,简直是个收费陷阱。我想很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吧?你大爷的中国移动”

之所以这么火大,是因为刚好30号晚上我去看《盗梦空间》首映,结果用了一会儿手机,就被通知余额不足尽快充值的提醒。心想奇怪,几天前刚充了一笔话费怎么这么快就用没了?到了第二天上午有人电话不到我,才想起充值,原来当天晚上就被停机了。停机事小,但前一天预定的机票因为订票方联系不到我,导致我重新订票反而又多花了几百块钱。

发出消息后,从众多有过类似经历的推友们得到的反馈是:1) 非常多的移动用户被这样扣过不菲的费用,绝大多数人不了了之;2) 上海和北京等部分地区是默认开通流量短信通知的,但是我所在的浙江地区,默认是不开通这个通知服务的;3)有些地方的流量超出1Mb是一元人民币,有些地方则是 1Mb 流量10 元人民币,我被扣费则属于后者这个价格段。4)投诉,成功的话可能会返还一部分费用。

有好几位推友写了他们投诉的经历。出于愤怒,我也进行了电话投诉,开始客服人员给我的答复是费用已经扣了,没有其它办法,后来我质问为什么当初开通这个服务的时候可没被告知有什么流量通知服务?甚至通过网站设置也没有看到有什么地方告诉我可以设置通知?为什么上海地区则可以自动通知用户?最后移动客服告诉我说,这个事情 48 小时之内会给我答复。第二天,移动客服给我电话,说超出部分按照套餐计费,其余的将在几个工作日内返还给我。

补充投诉要点:1)移动是否有流量通知?在流量用尽的时候是否有给用户的选择?2)为何其它地区自动开通通知服务? 3)办理服务的时候客服人员或是网站信息是否有明确提示? 4)你可以到工信部网站进行进一步投诉。

对我个人来说,这实际上已经是第二次被这个陷阱扣掉费用,上一次的时候自己没想这么费事,不了了之。其实就是用户怕费口舌,反而让这个陷阱一直存在到现在。之后的几天,我居然又在微博上看到有几位朋友再次中招。

这里转帖一下新浪微博上的 @ImCola 带来的提示:

如果您满足以下条件:浙江移动用户,开通了GPRS流量套餐;请立即发短信3031至10086,开通免费短信提醒功能。在流量套餐剩余免费流量为5M、1M、0M的时候会收到短信提示。

另外 @hutuworm 也提示我有个”手机上网安心宝“可以用来”省钱”。中国的消费者简直是把移动惯坏了。

我相信这么多用户的反馈,中国移动内部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事情,实际上自动为用户开通提醒,从业务和技术角度来看都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中国移动仍在很多地区不这么做?合理的解释可能只有一个:这里面能为中国移动某些分公司,某些部门带来利润,大量的利润!

在这里我想对那些被扣了不菲费用的中国移动用户说,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请直接拨打移动客服热线,维护你的消费者权益。不要忘了有一位伟大的中国人说过”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我们来一起对霸王条款说不!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09年利润1151.66亿。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利用类似收费陷阱吸金的。中国移动如果还想有点社会责任,应该就这个事情给个说法。

如果中国移动能够公布每年因为流量超出套餐额度对用户多收取的费用,届时,我也将就这个标题向他们道歉: 中国移动不是狗日的。

EOF

补充:因为各地资费差异,扣费的数据会有所出入。但这个不会影响整个事情的结论。另外,联通据说也不干净。最后,”狗日的中国移动”,不是我的发明,你去Google搜索一下,已经有 35 万结果可用。中国移动如果要告消费者诽谤,请从 Google 找到的结果一一告起。

Updated:2011 年 1 月 10 日,今天得知,上个月狗日的移动又扣了我将近 300 元数据费用。再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