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参观 VeryCD

本周应百姓网 (Baixing.com) CEO 王建硕(@Jianshuo )的邀请去上海做交流,也趁机学习、了解一下几家一直感兴趣的公司。周二下午到了上海。因为世博会这个折腾事儿,除了预订宾馆比较麻烦,其它的不便都还可以忍受。晚上膝盖突然肿胀,整晚发烧。

周三上午迷迷糊糊的一瘸一拐的出门。上午和 Yupoo 的创建人刘平阳一起参观 VeryCD 的办公室。VeryCD 办公室位于徐家汇一处工厂改建的办公楼内,完全的 Loft 风格,颇有技术气息,还有些…奢侈。办公室很安静,另外留意到员工的椅子不错。据说土豆的办公室也很不错,有机会也去参观一下。

Dashhuang_desktop.jpg

在 VeryCD 先后见到了黄一孟( @DashHuang )与戴云杰( @Xdanger )两位才俊,承蒙款待,吃饭的时候进一步聊了不少事情。大家对当前的创业形势还是比较忧虑(现在 VeryCD 也在开展新的项目),只要是做用户产生内容(UGC)方面的事情在国内必然摆脱不了内容监管的风险,寻求突破乃是极具挑战之事。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硅谷无论在哪里产生恐怕真是有难度的。不过,仍有创业公司就像小草一样,不苛求雨水,依然从石头缝中顽强生长。

V.jpg

整天在网上翻墙相见的几个人聚会也不可避免的聊起了翻墙这事儿,技术人在一起总要聊点有趣的话题嘛。作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网站,作为用户也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关于内容的建设的力度,原有站内内容仍有价值可挖,这也是 VeryCD 与迅雷等差异化的地方,得到的答案是这方面会有所投入。另外,针对美剧等需要持续更新的资源,最近也推出了”订阅下载”功能,比原来方便了许多。还有关于创业团队的建设,这个差不多是个让大家都会诉苦的一个话题,人才现在仍是可遇不可求的状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结束对 VeryCD 的访问后,下午赶往百姓网交流。

EOF

社会化网络营销指南

其实这本书的正式名字是《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副标题才是”社会化网络营销指南”,但是我的确不喜欢动辄”革命”的说法,对于营销是”湿”的也让人觉得有点莫名。抛开这些不谈,这本书对于有意尝试社会化网络(Social Web)中营销的市场营销团队(尤其是偏传统企业的营销团队)来说,是绝对有其参考价值的。

过去几年里,有很多营销人员对社会化网络营销是不屑一顾,财大气粗的他们”深刻”的认为在 Twitter (嗯,现在国内叫微博了)上发那些”零碎”的信息对企业来说是无足轻重的,是小打小闹的(当然也有一些公关公司把社会化营销用烂了,注意一下封腰的写推荐语的,已经接近这个典型了)。现在 Zappos、Dell 等公司在这方面的的成功案例又让很多人认识到社会化网络营销的以小博大之处。而一旦发现这方面有潜力可挖后或许又会盲目入手,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时候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看过几本这方面的图书之后,我的建议是参考这本书中的指导进行逐步尝试,还是相当靠谱的一件事。也建议埋头做技术的朋友们不妨看一下本书增加一点营销方面的感觉,其实技术本身也需要营销。

在社会化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也建议能够避免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好不要用力过猛,细水长流才会见效。如果没有耐心,还是走传统途径吧。反正你可能不缺钱。

EOF

PS. 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一句话”内容为王营销为后(“Content is king but marketing is Queen and the queen runs the household” )”。与诸君分享。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国内互联网的”轻”模式与”王兴效应”

轻模式

和一些朋友的聊天中,我有好几次说国内的一些快速成长的”轻模式”的网站可能会给一些”次传统”模式的网站带来致命的冲击。

行业 轻模式 次传统模式
社区 豆瓣 (Douban.com) 天涯 (Tianya.cn)
旅游 途牛(Tuniu.com) 携程 (Ctrip.com)
房产 安居客 (anjuke.com) 搜房 (Soufun.com)
游戏平台 4399 (4399.com) 盛大游戏 (Shandagames.com)

这个表格其实还可以列举出来一些内容的。至于什么是”轻模式”与”次传统”,这里也没办法给出更详细的解释,可能大家端详一下上面这个表格就差不多明白了,可意会不可言传。”轻模式”的网站重视技术与业务运作灵活性,而”次传统”网站则业务为主导,较多依赖传统渠道带来的优势。所以,选择创业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你做的业务能否革掉哪家网站的命。

以上观点平媒请勿抄袭。当然,这个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延伸参考 Tim O’Reilly 在 What is Web 2.0 大作中列出的那个著名的表格)。

王兴效应

我前一段时间在 Twitter 上看开玩笑定义了一下”王兴效应”,没想到这个说法不胫而走。原话是这样的:

我觉得中文互联网应该弄一个”王兴效应”,就是王兴同学要做哪一类型的网站,这一类型的网站就要火,而且离后续跟进者胜出就不远了。(refer Twitter)。

王兴做校内,成就了开心网;做饭否,成就了新浪微博;这次做团购,不知道会成就谁。当然,不排除成就他自己。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苹果为何不在 iPhone、iPad 平台支持 Flash

iphone-flash-plug.jpg最近 Apple 和 Adobe 之间因为 Flash 的支持与否,口水仗打的比较热闹。个人愚见,苹果公司做出当前的选择应该不是因为乔布斯要逞一时口舌之快,相信是内部自有 iPhone 以来的长期评估后做出的选择,苹果公司从战略层面甚至会把 Adobe 看作竞争对手而不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而谢绝 Flash 入内,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借口。

之所以说二者是竞争关系,关键字还是在于”平台”。Adobe Flash 是当前业界占有率最广泛的一个技术平台,甚至超过大家想当然的 Java 。根据 Adobe 的统计,Flash Player 占领了 99% 可上网电脑设备,有超过 200 万专业用户在使用,这里的专业用户应该指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用户,依托于 Flash 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相当的惊人。所以,是否在 iPhone 、iPad 上引入 Flash 的支持,从苹果的角度看,这是平台之战,谁也不想引狼入室。我们设想一下假定 Flash 已经得到了苹果公司的支持,那么 Adobe 可以一转身也建立一个 “Flash App Store” 或者类似的东西,开发者可以用上传的小应用,任何平台的用户都可以下载使用。想想对苹果的冲击会有多大? Adobe 或许还没想好如何也建立一个 App Store ,但不排除将来会染指这一块业务。stats_432x309.gif

苹果公司长久以来不太有”开放”的态度,或者说是”封闭的开放”,最希望通过自己封闭的环境,让用户通过圈下来的地建立一个生态圈子,不想和其它公司一起合作。乔布斯回归后,通过激发用户对 iPod 喜爱与信赖,进而购买使用 iPhone ;通过 iPhone ,进而使用 iPad ;通过 iPad ,再回去使用 Mac 。这是个非常好的封闭循环过程。开放,会丢掉利润,而封闭,才会让苹果公司有更大收益。当然,我也想说的是,对 Flash 的支持友好也的确有可能让 iPad 在某些方面导致平庸,比如性能。与之类比的是 Firefox ,现在速度问题广为用户诟病,而这问题基本由插件导致的,现在 Chrome 尽管足够快,但随着扩展日益增多,必然重蹈覆辙。

现在乔布斯游说内容提供商加入他的 iPad 阵营,而他之所以敢批评 Flash 的不足,也是因为还有另外的技术路线可选,那就是 HTML5 。但是有多少内容提供商会舍弃 Flash 而加入 HTML 5 的阵营,这个还需假以时日才能看清楚。换做另外一家公司,来自用户的呼声可能都会受不了,对于苹果来说,我行我素是一贯的风格,乔布斯一直是个精明的商人。

是否会在 iPad 上看到 Flash ? 将来或许会,但是这要在乔布斯开给 Adobe 的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没错,这两家现在或许已经在谈判桌上了),这些条件当中,除了解决当前的性能和稳定性问题(这个问题并非原则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 Adobe 不要与苹果有商业利益上的冲突,苹果一定要得到某种承诺,而这,对于 Adobe 来说,也会是艰难的选择。

EOF

注:春节期间构思此文,一直没发出来,后来发现有不少人也持类似观点,澄清一下,并非拾人牙慧。

说起平台,国内 360 安全卫士尽管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装机量,进而推的浏览器和网址导航也都立竿见影,但是还难脱”工具” 的影子,还是不能形成技术生态环境,我相信不会有类似 “360 平台” 的产品出来的,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Sun(Oracle)公布的 Java 在桌面机有 8 亿。

现在看,这篇文章太初级了,敬请参考 Jobs 帮主对 Adobe Flash 的的檄文:Thoughts on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