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Wealink 的用户体验问题

Kamus 那里收到一个 Wealink[若邻] 的使用邀请。就注册体验了一下。
Wealink 的设计能体现出来不少细致之处,不过我也发现一点小问题。
一个是登录进去之后的主菜单”主页”、”我的档案”、”我的连接”… 这些按钮在鼠标悬停的时候经常是一个短暂的空白, 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网络问题, 还是怎么。很不爽。而且, “我的连接” 这里面还有个错别字,”连”->”链”. 后来发现这个字是一直错着的,莫非我错了?
第二个是”我的连接 | 待邀请的名单 | 已发出的邀请 | 收到的邀请 | 我发出的评价” 这些二级菜单在鼠标悬停的时候字体显示加粗, 结果整行因为字体加粗的变化都”浮动”了起来. 华而不实.

继续阅读

新浪的 Blog 服务其实没啥凝聚力

新浪在 Blog 这个新东西兴起的时候, 开始的战略并不正确, 但也不算错–当时新浪的高层一直唱衰这个东西. 没想到后来的”名人博客”居然使得新浪打了一个翻身仗,说是”名人博客”救活了新浪也差不多.不过,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 新浪的 Blog 服务其实没啥凝聚力.之所以这样说,基于如下理由:
一) 新浪对这些”名人博客”的内容处理方式过于武断. 一些具有杀伤力的写手(和菜头,老罗等为例)动不动贴子被删掉,而且删得莫名奇妙. 这是对这些”名人博客”的尊重么? 还是只是把他们的辛苦写作当作吸引眼球赚钱的工具?
二) 版权所属问题不清晰. 从现在来看, 新浪理所当然认为这些内容的版权属于自己. 不过这些”名人”可不这么看, 新浪用这些人的名气吸引读者, 名人用新浪的平台来宣传自己. 但是谁也不会放弃自己对版权的所属.
三) Blog 服务没有粘度. 这恐怕是最为重要的. 现在的阶段只是新浪给这些名人普及 Blog (博客) 概念而已. 一旦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光靠自己也可以玩, 买个域名, 找个免费程序,就可以自己唱主角开写了. 何必要在新浪那一亩三分地上折腾? 名人博客要走容易, 普通的写手如果要走,也很方便, 现在就有很多 BSP 提供搬家服务, 在新浪写作不自由, 自然就要换地方了.
四) 新浪针对 Blog 服务的技术问题 . 本来”名人博客”这个事情停吸引眼球的,可一看每个页面样式都一个模子整出来的, 有的页面还特别慢, 有些倒胃口. 新浪只不过是用了”博客”的这个概念, 后台玩的还是个人主页的那些东西. Web 2.0 光靠概念, 没技术到底也是竹蓝打水.这些用户产生的微内容,恐怕新浪自己都没想好一个好一点的处理方式.

继续阅读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本周言论 之 不懂中文

但是即使有人把破解的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门缝下面塞给我,我还是看不了,因为我不懂中文。
–Richard Stallman
横戈创业前就已经很有钱了,是做证券的。所以很大方地请我吃上海菜,三个人吃了150元。
–程天宇 出处
公开道歉坚决不行,你不就是想出名吗?不就是想多要点赔偿吗?
–一位涉嫌抄袭的”作家”面对被抄袭人的合理要求如此回答. [抄袭事件]

继续阅读

《兄弟》–充其量是网络文学的水平

余华的《兄弟》”下半部的上半部”终于在《收获》的 06 年第二期看到了。躺在被窝里看了一个小时,看完,感觉还是–失望。
按理说,余华对 80 年代的生活应该拿捏得很准才对,可我实际看到的确实不符合逻辑的胡说。李光头作了福利厂的厂长。在每个工人月工资只有 18 块的年代;吃个苹果都是奢侈的 80 年代;买个自行车都要到处走后门打破脑袋的 90 年代,整个厂子一共 14 个残疾人(两个瘸子,三个傻子,四个瞎子,五个聋子)加上一个完整的李光头, 居然能够一年上缴 “五万七千两百二十四元”的利润. 而且,第二年达到 15 万之多. 利润这么多,靠的是糊纸盒子,如果都是做艺术品的还差不多。这是天方夜谭么? 余华阿,你该去学学算术阿,我只能称你为”经济大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