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Startup

你可能并不需要一个 CTO

有朋友在微信里让我给推荐一个 CTO。说是一家公司在找人,据说「项目不错」,因为之前的业务不是很互联网,现在有一个新的项目要做,要做一个社会化电商的社区,类似一个国外的某某网站,所以他们说需要一个 CTO ,问我是否有人选推荐。

我给的回复是,这可能并不需要一个 CTO 。原因有如下几个:

1.对类似的社区类产品来说,技术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不是说技术完全不重要,只是重要程度没有想象的那样。实际上搭建一个论坛随便一个工程师也能做;

2.针对这个产品来说,要做成需要很强的运营能力,换言之,需要花大力气去找这方面的人才而不是找 CTO;

3.如果运营不够强,或者根本都没意识到这问题,找到 CTO 也没用;

4.如果这家公司只是想尝试一下这个产品,产品是否可行都说不准,一个具备 CTO 能力的人为什么要跟着你玩? 产品做不成的话,CTO 干嘛去?

5.如果有人只对 CTO 这个职位感兴趣,而不考虑上述其他几个原因乃至更多我还没提到的原因,这样的人也没什么判断力;

6.基于如上原因,不能推荐。建议找个能搞定事情的技术经理先做一下。

有人说,你这是跟人家逗哏还是抬杠呢? 别闹,我当然是很严肃的在探讨问题。很多嚷着找 CTO 的公司其实并不需要一个 CTO。以下几个阶段我觉得就不一定需要一个 CTO:

1.业务根本没得到验证的时候,或是在克隆一个国外的一个产品,模式一定可行么?

2.团队很小的时候也不一定需要 CTO 。早早的任命 CTO ,如果他能力不能随着团队壮大而拓展,对团队就是一种损害,所以最好还是用「技术负责人」这样的称呼比较合适;

3.有些初次创业的人觉得自己有个好点子,想找个合伙人,但是自己又找不到(这句话很关键,为什么他自己找不到?),于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拜托朋友帮找技术合伙人或是 CTO ,基本没戏。

以下这种情况我觉得 CTO 最好不要跳入火坑:

1.土鳖老板看着互联网眼热,觉这玩意儿好像好赚钱,想投资几百万试试看,但自己又不懂技术,于是想找个懂技术的来补课;

2.受投资方委托进入创业团队,团队内部本来又矛盾重重。

最后我能给出的建议是:创业团队别总盯着头衔找人,而要找能解决问题的人,把你的事情搞定。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识别出自己团队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最缺少什么样的资源,最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果这些你根本不知道,那么你最好找一个 CEO 吧…

此文位于 Startup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试错

前几天看公司离职同事反馈的各种意见建议还有抱怨,很有价值。但是反馈中有一点,我是无法赞同的,那就是对待「试错」的态度。有两位同事抱怨说,为什么要不断「试错」? 这样多折腾? 搞得开发人员多累。客户为什么要不停的要我们修改设计稿? 多烦。

首先要说的是,我在工作中看到不少人混淆了「试错」和「错误」这两个事情。有些试错根本就是纠正错误,既然事情无法一次作对就别找别的客观理由了,一个功能,每改动一次,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样产品人员肯定要你不停的去修正,几次三番,作为开发人员自己没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反而会把问题怪罪在产品人员头上。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应该先看看自己做的事情是否不够严谨,自己考虑得是否不够周全。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频繁的被动的改动自己的已经「完成」的工作,文案不喜欢改来改去的,设计稿也不喜欢改来改去的,做完的功能不喜欢改来改去的,总而言之,你别来折腾我,别来烦老子,别来惹老娘…有点情绪可以理解,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事情是,如果你要把东西做的更好,就是要不停的改动,不停的改进。没有人能一次弄出来一个完美的东西,除非你是神。对了,乔布斯不是神,因为 iPhone 第一代产品现在看起来根本就是个半成品。「改动」和「改进」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差别就在于改进是要使产品、项目乃至工作变得更好,能进步。

一看到「进步」两个字,很多人说,我喜欢进步,更想得到成长,但是我讨厌别人来折腾我。听起来你没错,只是因为「反馈」的信息不在你这里,而是被别人掌握,可你又从没想着去了解这些反馈。举个简单的例子,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搭配工作,产品经理要程序员改动某个功能,程序员觉得你很脑残啊,要改动你怎么不早说,之前你干啥去了? 答案是之前他犯错了 – 因为经验或是能力的问题或是因为概率问题,然后他试图纠正或是校正这个问题。这是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他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对,除非你做一个根本不会有人用的东西,没人反馈问题,因而也就看起来没问题。

不对劲儿,你说的好像哪里有点问题: 产品人员能否提前去做好调研,做好分析,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决策,然后让工程师一次把东西弄出来不需要频繁改动呢? 当然能啦,在过去的软件开发工作中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好吧,跟我们的环境有点远。还有一种呢,是离岸外包,需求分析说明什么的文档写出来一大堆,然后开发人员直接实现就行了,你可以想见,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不过是螺丝钉,然后你一定又会觉得,哎呀,接触的东西太窄了,这样长此以往人都废掉了怎么办啊? 去「试错」。

还有一种不需要试错,其做法就是跟着别人的产品去复制,别人有的东西你也要有,别去问为什么,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做了,我们也要做」。这样的做事思路下,的确不需要试错的,因为这个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绝大多数中小公司做事情,就是要不停的试错,创业团队尤其是要如此,这并不丢人,也不是为无能找借口。因为真实世界真实商业环境真实的用户需求就是远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复杂,只有不断尝试才可能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柳井正写书剖析优衣库的成功之道,「一胜九败」,如果我们「一败」都没有过,就想有「胜」,未免也太自大了一点。如果你只想按部就班的做事情,我建议你还是早点想办法进入大公司进入大的机构去。

如果你没做成什么事情,那是因为你犯过的错误不够多,你试错的次数太少,或是你根本不愿意试错。

试错是正确之母。

Updated: 要知道,试错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这个成本,基本上是由公司在承担,公司心在流血啊…当然,个人也会浪费时间。如果能不用试错当然是最好的。问题是,谁能呢? 如果你知道,请一定要告诉我,我请你喝一杯咖啡。

此文位于 Startup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当我做产品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提醒:本文将涉及到我对医疗健康类应用的一些看法,但会被不少读者视作软文进而引起强烈反感,如果你不想读下去,赶紧换台。

言归正传,这几天我自己进行了隆重的产品发布 – 女儿出生;公司团队也发布了重要的产品升级 – 家庭用药 2.0 版本,iOS 与 Android 以及 Windows Phone 平台都已经发布上线。

家庭用药 2.0

产品发布之后当然要进行宣传,有一些朋友或是读者看到我提及这个产品之后就有疑问,「你们不是做了一款用药助手,又做这一个家庭用药干什么? 」

能够知道我们发布过「用药助手」,说明之前对我们的产品还是有点关注的,实际上,「用药助手」是面向专业人士的,比如医生、药剂师;「家庭用药」则是面向更广泛的大众人群。

在「家庭用药」2.0 版本之前,与「用药助手」的基础数据是一套,但是功能上差异很大,因为面向的最终用户不同,而最终用户的使用场景又不同。从这个版本开始,「家庭用药」将逐步引入一些辅助类数据以便更好的为大众人群服务。

既然提到了「使用场景」,那有必要强调一下,医疗健康类乃至生活类的的移动 App 是无法绕开「使用场景」的,不强调「使用场景」则无法提供价值。比如有人说「我用了你的工具,想查询一下胃疼应该吃什么药,可我应该怎么查? 」抱歉,这款工具做不到这样,而且,目前任何医疗类工具都无法帮你自诊,因为诊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要诊断,去看医生,这才是正确的场景。

或许有些人根本不明白「使用场景」到底是个什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使用场景不是靠纸上谈兵谈出来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用户行为得到的。

有人说,那这个工具的「对症找药」是干嘛的? 你不是自相矛盾么? 恰好相反,这是在你先明确自身疾病的情况下,比如我已经知道自己是个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那么我可以查询一下相关的治疗方案和推荐药物。这有什么用? 自己对相关的药物信息了解越多,风险就越可控,以我自己为例,吃了止痛药之后不能喝酒,同时应避免开车,因为药品「不良反应」里面会提示少数病人可能引起视力模糊或是嗜睡等,而我刚好是这样。

疑问又来了:我买的药本身就带说明书,我用你这个工具干嘛呢? 举个例子,今天在医院里,我刚出生的女儿有点黄疸,医生说不放心的话要不先吃点中成药,茵栀黄颗粒。我反对,跟家人说这样就更不放心了。新生儿黄疸很多能自行恢复,吃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玩意儿有效,如果指标继续升高,还是要照蓝光。而且还不知道副作用。查了一下「家庭用药」发现药品说明书标注「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中成药基本都这样),「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于一个新生儿,我不放心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物,也担心药物过敏,只能对医生说我们不用该药物,这是在医生开出该药物之前。这也是一个「使用场景」。

这样一个一个「使用场景」的做,累不累? 累,而且用户的使用频度也不高。但用户一旦发现一个功能刚好在特定场景下起到了作用,他们就再也不会忘掉你的产品,慢点,但是有效。

为什么不做一个「智能」的牛一点的工具? 抱歉,以现有的技术和数据,做不到。没有什么工具能取代医生面对面的问诊,哪怕是通过网络的问诊也难有实效。如果有人号称他开发的东西能做到帮你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毫不客气的说,那是在骗人。

当然骗人也是一门生意,如果去看一下 App Store 医疗分类里面的应用,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垃圾,有些就是赤裸裸的骗子应用,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时候把这些应用称为「谣言大全」,实在是恰如其分。

在这些垃圾产品中,能够让人记住你,首先并不是产品做的多酷,多智能,体验做得如何牛(当然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也不是说能抢占用户手机,而是要有正确的产品价值观 – 对用户真正有价值。有些垃圾产品的确能吸引眼球,通过刷榜或是各种方式能搞到不少安装量,但是小毛驴拉车 – 没长劲儿。用户慢慢会发现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除此之外,「耐心」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款工具刚发布的时候,难免会引来不少评论,什么「看好」「不看好」之类的论断,倾听这些评论但别轻信,因为产品还在不断改进,还会不断的进化。我们的「用药助手」刚发布的时候界面也很粗糙,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比如「医生还会记不住用药说明书?」能够证明产品价值的,是目标用户。

「耐心」还意味着别总想着靠产品赚钱。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做这个东西怎么赚钱? 我的回答是先做价值,没有价值别想着赚钱,那么想赚钱还不如去骗好了。那些想着赚钱但不提供价值的产品都会慢慢消失 – 他们逐利的本性就决定了很难有耐心。

当我们做产品的时候,我和我们的团队更多想到的是这些东西。供大家参考。

感谢你对一篇软文这么有耐心,居然能读到这里。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价值,不妨安装并体验一下「家庭用药」这款 App。

此文位于 Startup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无解之解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做技术的朋友提出的问题:

怎么能不让DBA看到应用的任何数据?

是个有趣的问题,不过是个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需要解决?因为即使解决了,也是个非常糟糕的办法,反而带来更多的隐患,付出更大的成本,看似解决,实际上无济于事。最多给点心理安慰。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有的时候我们费了很大力气不过是在寻找无解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你把精力耗费在了不正确的地方。 比如这个如何彻底避免 DBA 看到所有数据? 还有类似如何彻底杜绝 Unix 系统管理员(SA)执行 rm 命令? 如何设计完备且不会让员工钻空子的流程制度? 如何避免让医生看到手术台上病人裸露的身体…

在大一点的公司里面,这类问题一般体现了领导者的行政意志,一层一层压下来,结果执行层面只得硬着头皮搞解决方案。如果领导者最后能醒过神来还好,否则的话,就会苦了不少人。

我看到的另外一句有趣的话是这样的说的:「如果你觉得你需要一把戳不坏眼睛的勺子,其实你应该想想为什么要用勺子戳眼睛。」

创业团队和小公司,应该尽量避免绕开这类问题,不要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成本。当然大公司该浪费就浪费吧,那么多人,那么多资源,不浪费一点怎么能称之为大公司呢?

说起大公司,其实我心底一直敌视大公司,或者说鄙视大公司的所作所为,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大公司做的蠢事就觉得乐不可支,而且坚信今天的各家大公司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历史,会因为自己的愚蠢死掉,会因为自己的傲慢错过更多的机会,会因为自己的庞大而无法适应新的时代,会被各种小公司蚕食掉,而哪些新成长起来的小公司会再演变成大公司,这就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EOF

此文位于 Startup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