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EMC 收购 Greenplum 这事儿

自从 Oracle 收购 Sun 之后,似乎放慢了收购步伐。这次  EMC 收购 Greenplum 的消息传出来,倒像是 Oracle 被偷袭。因为 Greenplum 和 Sun 之间关系密切,据说 Sun 还是大股东 (?),Greenplumn 出来打市场,基本上是和 Sun 硬件捆绑着卖的。Oracle 收购 Sun 后,我一度以为早晚 Greenplum 也会被 Oracle 收入囊中呢。

在我看来,EMC 收购 Greenplumn 目的其实也挺明确–就是为了卖更多的存储出去(当然要打着云计算的噱头)。我不看好这个买卖,EMC 在高端存储的优势余威犹在,在低端上似乎快被甩下了,我不是说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现在整个计算环境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廉价存储方案比比皆是,买存储盒子的用户只怕会越来越少。针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Greenplumn 类似的计算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数据仓库技术环境,估计也是 Oracle 不愿意看到的。但这是趋势,谁也无力抗拒。随着 Oracle 也开始卖自己的 Exadata 存储,与很多合伙伙伴都逐渐开始了竞争关系,EMC 倒也不能不防。

个人觉得 Redhat 倒是挺适合收购 Greenplum 的。原因无他,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捆在一起卖更容易讨用户喜欢,而随着硬件卖,用户会有被挟持了的感觉。当然,我也是信口扯淡,我这么一说,你这么一听也就算了。

这次收购也让人猜测麦克尼利大叔与拉里大爷是不是关系紧张了呢?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大型互联网公司应避免与初创公司争利

前几天关于卷豆网的“淘金链 LinkMiner”产品被抄袭的争论引起了不少业界朋友的关注。在这里我不想探讨抄袭与否或者谁是谁非,而是想说说大型互联网企业与初创公司争利这事儿。

我们常说硅谷有更多的创新,创新来自哪里?多数来自初创公司(Startup)。而大公司针对初创公司取得的创新产品,常常采用收购的策略,这样,不但拿到了产品,占领了潜在市场,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团队。但是国内大公司采取的做法呢?是抄袭,或者说的好听一点叫”模仿”,创新很难,模仿很容易,只要人手够,肯砸钱就成。这样下来的结果是,大公司内负责拷贝的小团队(或者是总算有了活干的产品经理)得到了短期的业绩,但公司长此以往则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创业团队得不到益处。

这种中外差异,建硕认为是因为彼岸的人才在大公司之外,我觉得还是因为大公司心态问题。很多喊着开放的公司,为了一点小利而让整个社区齿寒,什么产品都弄一份”自己的”,试问如何构建所谓的”开放平台”?我想很多公司都梦想着把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成行业平台吧,问题是你骨子里就不打算让第三方开发者真正的得到益处,或者说大家都是来陪着太子读书的,稻子成熟了都叫你圈地收割了,这样如何达成愿景呢?

所以我说,大型公司应避免与初创公司争利,相反,应该花点心思扶植一些这样的团队,毕竟这样,才对整个生态有利。长期来看,这才是划算的买卖。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相忘于江湖

有些时间没写新的东西。关注我的朋友应该已经从Twitter或是业界新闻获知(refer),我已经告别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加入丁香园(http://dxy.cn)创业团队。所以近期比较忙,写东西的频率一下子也降了下来。

很多人认为我转换了行业,其实没有,接下来要做的依然是互联网,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想法变成现实,要做的业务也不排除会更多涉及电子商务。我非常认同丁香园的愿景,可能是因为多少还有点生物技术知识背景的缘故吧,我相信我们要做的事情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一些。

从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到现在,我在支付宝工作已五年多的时间。现在支付宝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彻底改变了电子商务的环境。自己有幸目睹支付宝从最初的数百万用户到今天为数亿用户提供服务的发展历程,对一个技术人员来说,有机会面对这样难得的技术挑战,是一份非常难得的成长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辛和痛苦,但真是获益良多,更值得自豪的是,有幸在这个过程中奉献了一点微薄之力。若干年后回首往事也足以感到欣慰了。

要做的已经做过,想得到的业已得到,接下来在新的公司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临别之际,想到的不是一些大事,倒是一些小事更让人感慨。还记得,一起和同事们奋战过的日子,还有那些欢笑和眼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EOF
PS. 部分内容来自我的告别邮件.

Get Architecture Done -《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

按:承蒙林昊( @Bluedavy )看得起,嘱托我为他的大作《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写序,倍感荣幸之余也颇有压力。读完本书的绝大部分章节后,这相信这会是我今年要向朋友们推荐的关于架构的图书。毕竟我在阿里系工作有年,对几家子公司的技术还算有所了解,内容有没有料还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分辨的出来的。下文是推荐序。


  

提起诸如”高性能”、”高可用”、”大规模并发”、”可扩展性”这些词汇,我相信多数技术人的心情都是激动而稍有点复杂的,当然,也或许是不屑一顾。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面对这些富有挑战的技术场景,也不是每个架构师在面对这些挑战之前都能做好技术上的准备。那些意外故障总是不期而至,疲于奔命的解决问题的场景回顾起来对架构师来说犹如一场噩梦。

  

本书阐述当一个面向数以亿计用户的网站经过几年高速发展,技术团队不得不面临大规模、高并发、高扩展性等挑战带来的技术困境的时候,一个出色的架构师经过多年一线实践后累积的经过时间考验的解决方案以及宝贵的实战经验。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作者在解决一些关乎Web应用问题的指导原则、实践方法、多重工具的综合运用以及作者本人的感悟。要强调的是,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一个Web应用从小到大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的解决之道,并非宏观解析,亦非屠龙之技。无论您面对的站点是大是小,皆会有参考作用,毕竟大站点会越来越复杂,而小站点总有一天也将变大。

  

如今到计算机书店里走一下,会发现Java架构相关的技术图书业已不少,但仍有理由相信本书内容填补了在Java架构实战方面的空白。在互联网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些名义上主题为Java架构的图书,要么单从Java本身阐述,缺乏整体应用的大局观;要么是高屋建瓴,从编程思想的高度坐而论道,缺乏实践性;要么是闭门造车之作,缺乏验证性。本书作者林昊多年来致力于推动OSGi在国内的发展,不乏理论技术功底,而后加盟淘宝网 (Taobao.com)的几年间奋战在架构一线,爬摸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心得。所以,本书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理论结合实践“之作。

  

考虑国内的技术图书出版环境以及必须尽力迎合读者的预期,写书本身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将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无疑是让人快乐的。现在,经过作者近两年的梳理与总结,这本书即将出版,相信您在研读本书之后有所收获并运用到您所面对的Web应用上,也期待将来有更多朋友能够分享架构实践经验,不亦快哉!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