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工作?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这个问题问大多数 IT 人都会选择前者。如果换一个问法,去大公司还是去初创公司(Startup)工作?或许有极小一部分人能改变一下决定。

对于 IT 人来说,选择到大公司工作的理由可能有:觉得「钱多人傻,干嘛不去?」;有人认为 「机会多,有发展」; 也有人被小公司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吓怕了,认为大公司「正规一些」。或是觉得「有挑战,起码几千万用户,数千台机器,数亿 PageView,想想就激动」;也有人说,「有很多牛人在那,能学到东西」…

的确,大公司有很多好处,比如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专人专事,不会让你身兼多职;旱涝保收,起码不会遇到开不出工资来,甚至福利也不错。有人说,够了,我们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些么?不一定。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意味着你的工作可能会是模式化的,革新就会少很多;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未必能释放你的全部生产力,新技术也未必能尽快发挥威力;专业人做专业事,看起来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你的职业风险,专业分的越细,意味着你更依赖于整个体系,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脱离这个环境可能一无是处;至于工资和待遇,大家应该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你依赖工资可能永远买不起房子,或者是一辈子的工资只能交给银行…

大公司的确有光环,要清楚那光环并不属于你的。大公司有牛人,可能牛人内心也很苦闷。大公司还有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能调动的资源的确大,是小公司没法比的。但一定要明确一点,那些资源如果不能被你所充分使用,其实和没有是一样的。在大企业做事情,似乎都是大项目,大战略,所以,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也会提升到某个高度,召集一群人反复开会、讨论、分析、论证,对技术人的天性是一种无情的摧残。

回过头来,我们说小公司。如果小公司的老板是依赖于某些潜规则赚钱,那么你尽快想办法离开,在这样的小公司工作越久,对你伤害越大,除非你将来也要做个这样的小老板。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有活力,有潜力,目光远大但不冒进。虽然短期内赚不到太多钱,但能让你受到很大的锻炼。绝对不要忘了在小公司发展,实际上你的潜在收益更大。记得王健硕说过类似如下的观点:小公司总有一天会淘汰现在的大公司,自己也会变成大公司,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那些恐龙级的企业了。新陈代谢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你觉得对小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有过失望的话,哪或许是你根本没去尝试做一些改变,你能确保你到了大公司一切都让自己变好?

隔岸观景是人的普遍心态,尤其是技术人员,始终觉得有些没有尝试过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比如在小公司做久了,一厢情愿的觉得大公司会很美好,但不知道加入到那些大公司后,你还会坚持自己当初的想法?你的短板在大公司得到了锻炼没有?你的技能提升了没有?你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人要想让自己变化,不能依赖于周围环境,驱动力来自自身,只能靠你自己。

最近在 丁香园 招聘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居然会选择去外包型公司(最离奇的一个理由是可以去练习外语)。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最糟糕的职业途径了。在外包公司工作,公司把你发放到客户企业去(常常是那些大公司,因为自己的员工都去开会了,没有人写代码作一些边缘项目),工作起来的确压力不大,按照一些套路完成那些企业非核心业务就行了,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很难会产生归属感,你到底是属于哪家公司的人?你做的事情得到的回报,除了薪水还有其它的么?我的建议是,外包公司对你的职业生涯只会有害无益。

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亦或是去外包公司?我说的这些或许并不能改变有些人的固有想法,没关系,多想一下也是好的。

PS. 这篇文章是重读范凯的去跨国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有感而发。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Jobs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Web 产品的改进

这一段时间来,一直在考虑快速改进产品的事情。Web 产品的改进是个麻烦事情。远不是收集一大推需求列表,然后三下五除二修改上线那么简单。

产品的改进,也是个不停作选择的过程,不要被用户牵着走,尤其注意那些专家型用户的意见,是很好的参考,要尊重他们,尽快给他们反馈,但未必要全盘采纳。如果真的存在易用性问题,用户会从更广范的角度不停的反馈给你。不能看竞争对手的,因为他们可能在跟你学呢。

改进的前后,数据收集的丰富性将影响最后改进的结果。但不能完全跟着数据走,因为你收集的数据可能不是准确的。此外要记住,不要事先定一些数据上的指标,比如注册增长多少啦,流失率减少多少啦,没有意义。有些改进,内部数据上未必会好看,但用户会叫好。要知道,越大的公司,数据越是用来唬人的。反正决策层没几个人懂数据。

针对产品改进,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只有对产品本身的熟悉程度是不够的。其实越了解自己的产品,越容易做出有失偏颇的决定。而如果能对用户加深了解,会有助于做正确的事情。但必须承认,了解用户可不那么容易。

既然是改进,就不是翻新,就不要做大项目,”大山临盆”的事情常有,只是失败过后没有人好意思说。快速上线,快速反馈,不但用户容易接受,团队也会从中受益。

好的技术人,能让产品变得更好。而团队越大,产品会变得越糟。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永远都适用。

说到底,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废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EOF

灾难究竟要多么惨痛,才能不让它再次发生?我的朋友们阿,答案在风中飘扬。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与工作有关的几则信息

从大公司出来,投身创业团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招聘问题。创业公司,薪水不可能像上市公司那样大方,公司福利也做不到国企那要啥有啥。好不容易瞄上个技术差不多的,仔细沟通下来,人家还未必愿意一起来参与创业,更想着找个钱多人傻、事少家近的地方,不能破坏人家美好生活不是。其它包括地域问题的、家庭原因的… 所以,招聘是个困难活儿,也是个持久战。创业团队,只能慢慢来,只找合适的,找对的。

下面是广告时间:

北京方面,豆瓣技术团队在寻求运维工程师、DBA、系统架构师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具体信息请移步访问豆瓣招聘页面。在北京的技术人,不妨考虑一下豆瓣的的职业机会。

杭州方面,我所负责的丁香园技术团队也在招聘,需要的人才包括:视觉设计师、Java开发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等。如果你不愿意去北京,不妨考虑来杭州看看。

当然,如果你只想在上海发展,PHP 方面的牛人不妨联系一下我,也有很不错的公司求贤若渴呢。更多工作机会,请关注 JobsDigg.com

另外,我的Blog首页放了一则技术推广广告,Adobe Flash Builder 4 中文版的下载。请路过的朋友支持一下吧。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Jobs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在 Sedo 交易域名应谨慎

最近在 Sedo 上尝试购买一个域名,折腾了一笔不算成功的交易,算是交了一次不菲的学费。

或许是因为技术因素的限制,Sedo 的交易过程没办法像国内域名交易商(比如 4.cn)那样很严格的确定交易中的每一步的状态,而是完全靠代理人(也就是客服人员)对交易状态进行驱动,用户容易被误导。让人不能理解的是,Sedo 会在卖家将域名 Push 到 Sedo 后就给卖家付款(这个过程居然是不通知买家的,或许国外的担保交易都这样?),这个时候如果卖家申请取消交易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就是在失误在了这里。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新手的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比如我。

事后搜索了一下,用户对 Sedo 的抱怨还是挺多的。虽说 Sedo 已号称进军中国,但实际上只是汉化了几个页面而已,客户支持方面的力度弱也可想而知,据说 Sedo 负责亚太区的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张谦先生,尽管反复的沟通后被告知结果不可改变,但还是感谢他的耐心吧,沟通中还是了解了不少东西的。

教训或许有点惨重,但是自己疏忽在先。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购买域名的时候建议朋友们优先考虑国内的平台交易吧,毕竟沟通起来更方便一些。

EOF

更新:我在后续要求 Invoice from Seller ,Sedo 给我的明显不是卖家的信息。只是他们自己简单做的一个 Invoice。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