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Jobs

说说校园招聘这事儿

这段时间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校园招聘的高峰期,应该说,每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把每年一次的校园招聘当成一件大事而来抓,尤其是对人力资源部来说,更是大事儿中的大事儿。今年我已经投身创业公司,恐怕三两年内也不需要参加校园招聘这等大费周章的事情了,倒是可以说一些过去的感受,供同学们参考。

且先说两个来自 Twitter 的关于招聘的段子:

其一,据说某公司招聘,先把收集到的一大堆简历随机挑出一半扔掉,因为他们的招聘理念是 “不要运气不好的人” 。

其二,某 HR 说:校园招聘简历挑选法就是第一轮先把长得太寒碜的男生刷掉;第二轮,把长得太漂漂的女生刷掉;第三轮,再把星座和自己不和的刷掉。

且不说这两个段子真实性与否,但至少可以肯定的透漏出两个信息(尤其是对临近毕业的在校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有很大的偶然性(运气成分)在里面,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则一定有其必然性;而对于招聘方来说,发出去的 Offer 信则是绝对有很大的随机性的事情。

要知道,每年的校园招聘,那些招聘人员风尘仆仆奔波几个城市的大学,还要起早贪黑的阅卷,忍饥挨饿的面试,负责联系面试的人力资源部门甚至连基本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有的同学收到夜半电话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面试官有的一天要面试数十人,需要相当有体力才能坚持下来。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一定有疏漏发生,比如张冠李戴,比如阅卷的时候多给加了几分,或者是看着写字太烂把卷子扔掉(没错,字写得好机会都比别人多),比如想早点结束征程,所以,能拿到 Offer 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人应该先感到庆幸,要想想你找到这份工作的时候有多少人还奔波在各个面试考场呢。你真的是脱颖而出么?

的确有极少数的同学是相当优秀的,也就是那些能同时拿到几份 Offer 的人,暂且把这样的同学看做优秀吧,这类同学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更为适合自己的工作,更能让自己有所施展的工作,这个选择或许比较难,但有一点,千万别因为钱而做出愚蠢的选择,你的第一位工作可能决定你以后的职业生涯,但你的第一份工资不会改变你的命运。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要靠你自己平时多去留意一些业界信息,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你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去和什么师兄师姐去比较,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尤其不要去比较薪水,这是最等而下之的事儿。听取建议的时候也最好不要只听来自师兄师姐的信息,其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搞清楚。考虑一下你做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价值?你的能力能给你未来的雇主带来怎样的价值?你做的事情会给你怎样的回报(不只是工资)? ……

求职受挫的,不要气馁,不要去怨天尤人,那些顺利拿到 Offer 的人未必比你强到什么地方,但他们一定有些特质才会拿到好机会,而你,和周围的人相比,有什么长处与整个会场的数千人竞争呢?依靠运气是有可能找份工作,但如果没有经历过努力和挣扎,那运气未必在你这边。仔细分析一下自己,认清自己,有利于你做下一步的决断。

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我觉得求职竞争起码还算公平的,所谓”贫寒子弟无着落,富家儿女进机关,在校学业虽优秀,没有背景靠一边”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少有发生。你选择别人还是别人选择你,这是要取决于你过去几年的积累与努力,取决于你是否是个有心人,所以我多希望是那些大二大三的同学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是否花了更多时间去夯实基础知识,比如操作系统、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这些永远都用得着的知识,而不是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取决于你是否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业界信息。国内大学的这个垃圾教育网–局域网内的局域网–极大的限制了很多同学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想起来就有些火大–有些扯远了,暂且不说。

对于招聘的随机性,记得自己说过一个玩笑话,我说这些学生随便站成一排,随机挑一堆带回公司按照既定的课程培养几个月,魔鬼训练之后,坚持下来的也能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这话或许没错,但很多公司看重的是候选人将来是否能融入公司的文化,是否契合某种感觉,是否是公司需要的那一类人,这才是他们眼里的”人才”,多数”人才”都是针对某类公司或者工种才是”人才”。比如做销售的,性能内向的人就很难吃的开,比如做数据的,太粗心的人也不成。所以,没被录取只能说你和这家公司不够契合,总结经验更为重要。也有的招聘人缘木求鱼,直接看这个人能否符合公司的价值观,这实际是候选人进入到公司后才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当对方问你一些类似个性或是价值观相关问题的时候,你需要能传递出来一种信息,起码要能了解对方问你的是什么。比如,很多考官喜欢让你说说在大学里经历过的最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如果是:没有。这就话不投机了。

好吧,还是扣住”校园”来说吧,其实校园招聘是个成本相当高的事情,算下来,多数招聘团队在一个学校能人均招聘到一个毕业生就算不错的了。考虑到宣传和场地布置都是外包给那些专业招聘公司的,可以估算一下平均招聘一个人的成本如何了,这也是多数创业公司不希望采取的做法,这也是大家说的大公司”人才争夺战”,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蒸(争)馒头也争口气 :) 也有些公司的校园招聘主要是出于宣传目的,比如 08 年经济危机来袭,有些公司在招聘会上根本不发 Offer ,让不少同学空等一场。

校园招聘,对很多公司或者很多人来说,是公司形象宣传会,是年底晋升的铺垫,是赚钱的好机会,是笔大生意即将来临……不过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则面临着一定的参与、操作难度,所以,采取吸引学生来实习的方式吸引人才,非常值得尝试,而且可以比较合理分配公司的资源–起码不用倾巢出动去招聘。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来说,少了到处挤招聘会的困扰,可以专心利用这几个月多学习一些实际的东西,多锻炼一下自己,也是相当可取的。至少比参加什么北大青鸟之类的回炉培训要好得多吧。当然了,有些实习生实习期满也未必愿意留在这家公司,另攀高枝的事情常有发生,也要保持平常心才是:) 顺便说一下,我们团队近期实习生的招聘已经临近尾声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接触过的一些同学,其实到毕业前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如果稍微专心一点,即使是自学,也完全能掌握一门可以混口饭吃的 IT 技能,可还是有很多人飘来荡去最后一筹莫展。诚可叹也。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唠唠叨叨,博君一笑而已。

EOF

后记:想起我当初毕业求职的时候,给我机会的那位大姐来着,真该隔着互联网说声谢谢!工作后,我也曾给了不少同学同样的机会,甚至有和同事吵架争来的 Offer 机会,尽管他们有些人并不知道来龙去脉,也从来没跟我说声感谢 :)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工作?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这个问题问大多数 IT 人都会选择前者。如果换一个问法,去大公司还是去初创公司(Startup)工作?或许有极小一部分人能改变一下决定。

对于 IT 人来说,选择到大公司工作的理由可能有:觉得「钱多人傻,干嘛不去?」;有人认为 「机会多,有发展」; 也有人被小公司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吓怕了,认为大公司「正规一些」。或是觉得「有挑战,起码几千万用户,数千台机器,数亿 PageView,想想就激动」;也有人说,「有很多牛人在那,能学到东西」…

的确,大公司有很多好处,比如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专人专事,不会让你身兼多职;旱涝保收,起码不会遇到开不出工资来,甚至福利也不错。有人说,够了,我们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些么?不一定。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意味着你的工作可能会是模式化的,革新就会少很多;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未必能释放你的全部生产力,新技术也未必能尽快发挥威力;专业人做专业事,看起来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你的职业风险,专业分的越细,意味着你更依赖于整个体系,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脱离这个环境可能一无是处;至于工资和待遇,大家应该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你依赖工资可能永远买不起房子,或者是一辈子的工资只能交给银行…

大公司的确有光环,要清楚那光环并不属于你的。大公司有牛人,可能牛人内心也很苦闷。大公司还有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能调动的资源的确大,是小公司没法比的。但一定要明确一点,那些资源如果不能被你所充分使用,其实和没有是一样的。在大企业做事情,似乎都是大项目,大战略,所以,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也会提升到某个高度,召集一群人反复开会、讨论、分析、论证,对技术人的天性是一种无情的摧残。

回过头来,我们说小公司。如果小公司的老板是依赖于某些潜规则赚钱,那么你尽快想办法离开,在这样的小公司工作越久,对你伤害越大,除非你将来也要做个这样的小老板。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有活力,有潜力,目光远大但不冒进。虽然短期内赚不到太多钱,但能让你受到很大的锻炼。绝对不要忘了在小公司发展,实际上你的潜在收益更大。记得王健硕说过类似如下的观点:小公司总有一天会淘汰现在的大公司,自己也会变成大公司,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那些恐龙级的企业了。新陈代谢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你觉得对小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有过失望的话,哪或许是你根本没去尝试做一些改变,你能确保你到了大公司一切都让自己变好?

隔岸观景是人的普遍心态,尤其是技术人员,始终觉得有些没有尝试过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比如在小公司做久了,一厢情愿的觉得大公司会很美好,但不知道加入到那些大公司后,你还会坚持自己当初的想法?你的短板在大公司得到了锻炼没有?你的技能提升了没有?你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人要想让自己变化,不能依赖于周围环境,驱动力来自自身,只能靠你自己。

最近在 丁香园 招聘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居然会选择去外包型公司(最离奇的一个理由是可以去练习外语)。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最糟糕的职业途径了。在外包公司工作,公司把你发放到客户企业去(常常是那些大公司,因为自己的员工都去开会了,没有人写代码作一些边缘项目),工作起来的确压力不大,按照一些套路完成那些企业非核心业务就行了,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很难会产生归属感,你到底是属于哪家公司的人?你做的事情得到的回报,除了薪水还有其它的么?我的建议是,外包公司对你的职业生涯只会有害无益。

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亦或是去外包公司?我说的这些或许并不能改变有些人的固有想法,没关系,多想一下也是好的。

PS. 这篇文章是重读范凯的去跨国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有感而发。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Jobs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与工作有关的几则信息

从大公司出来,投身创业团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招聘问题。创业公司,薪水不可能像上市公司那样大方,公司福利也做不到国企那要啥有啥。好不容易瞄上个技术差不多的,仔细沟通下来,人家还未必愿意一起来参与创业,更想着找个钱多人傻、事少家近的地方,不能破坏人家美好生活不是。其它包括地域问题的、家庭原因的… 所以,招聘是个困难活儿,也是个持久战。创业团队,只能慢慢来,只找合适的,找对的。

下面是广告时间:

北京方面,豆瓣技术团队在寻求运维工程师、DBA、系统架构师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具体信息请移步访问豆瓣招聘页面。在北京的技术人,不妨考虑一下豆瓣的的职业机会。

杭州方面,我所负责的丁香园技术团队也在招聘,需要的人才包括:视觉设计师、Java开发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等。如果你不愿意去北京,不妨考虑来杭州看看。

当然,如果你只想在上海发展,PHP 方面的牛人不妨联系一下我,也有很不错的公司求贤若渴呢。更多工作机会,请关注 JobsDigg.com

另外,我的Blog首页放了一则技术推广广告,Adobe Flash Builder 4 中文版的下载。请路过的朋友支持一下吧。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Jobs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支付宝校园招聘的信息与建议

从明天开始,阿里系的校园招聘就开始了。这次校园招聘分两批,9 月份是阿里巴巴集团统一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招聘(参考1),据我所知,这次招聘的规格是相当高的。招聘到的毕业生届时会分到每家子公司去。10月份是各家子公司发起的招聘(参考2),范围也是覆盖全国,宣讲的学校会稍有不同。

对支付宝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支付宝 2010 校园招聘 这则公告。仔细阅读其中提到的各项信息。

我过去也算参加过几次校园招聘活动,有些同学在网上知道我的联系方式,最近提了不少问题。这里一些建议(或者回答)如下:

  • 笔试是必须要参加的。否则没有任何机会。在校园宣讲后一般会立刻开始笔试,所以请提前准备好。笔试题目并不是特别难,覆盖面比较广。
  • 如果有机会来参加面试,不要带着什么面试宝典之类的垃圾书傻呼呼的过来。每次看到这样的学生在那里临阵抱佛脚不管怎样都会给面试官非常差的印象。而实际上,面试官提的问题都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只是看你的回答能体现什么而已。
  • 提前选好几家目标招聘公司(广种薄收的想法基本不对路子),多去对方网站上学习研究,多熟悉一下该公司的业务。对你面谈的时候肯定有好处。
  • 专业、学校是不受限制的。面向的是应届毕业生。
  • 面试官也是人,也有失误的时候,经过马拉松一样的校园招聘行程,人都瘦一圈。有感觉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请多一点宽容,面试无论成功与否都最好别到网络上臧否个人或者公司。
  • 简历一页就好。千万别弄好几页加上封面啥的,没用,还不环保。电子版的最好也是一页。
  • 支付宝这次是招聘 DBA 的,但是有些地方的职位描述没有清晰的注明,这不要紧。提交简历的时候可以选择相近的岗位并注明想应聘 DBA 即可。招聘的时候我们部门的同事会额外关注有这方面潜力的人。当然,如果能表现出来数据库方面的能力就更好了。
  • 一定保持 24 小时开机状态。因为有的时候面试官批完卷子是凌晨3-4点钟,经常要后半夜打电话通知面试时间。

EOF

注意:这里的信息和建议是非官方的,所有正式信息以每家公司招聘网站上公布的为准。

此文作者:, 位于 Jobs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