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日落西山 – Oracle 收购 Sun

真是一种嘲讽,就在刚才,收到一封广告信,标题是 "Sun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对于 IT 产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Sun 要做 Web 2.0 中的这个 Dot 没做成,74 亿美金把自己卖掉了。

zot_sun_s_oracle_b.gif

尽管我不是 Sun 的粉丝,还是感觉不太痛快。这次收购意味着又有若干产品有可能被打入冷宫。而大家比较关心的 MySQL 可谓命运不济,被 Sun 折腾一年多,在开源社区里面一点好没讨到,这回在 Oracle 新的产品线里面如何定位呢? will be an addition to Oracle’s existing suite of database products… 当然,InnoDB 这回和 MySQL 算是破镜重圆了。是否有其它变数,比如被原 MySQL 团队赎身出来? 难!

对于 Oracle 来说,这次自己终于有了硬件(SPARC)和操作系统(Solaris)这两块王牌,其实 Oracle 和 Sun 算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了(超过 25 年),相信整合起来可能问题不大。这次收购比较失败的可能就是 IBM 了,Oracle 这次给了竞争对手 IBM 以更大的压力。难道蓝色巨人出不起这个价格麽? 还是觉得足够鸡肋? Sun 手里的 Java 技术对于 IBM 的小型机是个很好的补充,想不通。再过几年,这可能就是 IBM 犯过的最大错误。

不痛快的除了 IBM ,恐怕还有 RedHat。不过别着急,没准儿哪天 Oracle 也把 RedHat 也一并收了,我相信 RedHat 手里的 JBoss 至少让 Oracle 眼馋不已。有 JBoss 在,其他中间件就不可能赚到更多。

一切皆有可能。其他事情不好确定,但有件事情还是能基本肯定,拉里·埃里森大叔这回又有机会体验一下世界首富的滋味了…

EOF
延伸阅读:

是什么阻挡一家公司创新?

当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可能就不如初创时那么有朝气了,初创时,没有包袱,轻装前进,高标准,严要求。而江山渐渐坐稳,”创新”渐渐就会成为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汇。

如果整天喊着创新而实际上产品没有任何新意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是否那些管理人员在其中起着阻碍者的作用。所谓创新,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无意识的妨碍基层员工进行创新,更多是出于管理者自身本位主义的考虑,管理者们应该知道”不破不立”的道理,但是”破”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远不如原地踏步,或是拿来主义,这样才稳妥,这样最不济犯错也是别人先犯。这个时候,很难去对他们奢求”用户第一”的自我要求。

回过头来,如果产品自身千疮百孔,被用户整天批得体无完肤。与其开发一些未必靠谱的产品,还不如埋下头来把当下的问题搞定。创新要在一定基础之上,缺乏叫座的产品做铺垫,所谓的”创新”只是空中楼阁。

创新还是撞墙,这是个问题。

EOF

技术人员的生产力

按:这其实是某一本书的推荐序(我这段时间没写 Blog 净帮着人忽悠了)。不过遇到了不靠谱的出版社不靠谱的编辑,据说整篇文章最后”只采用一两句行不行”? 当然不行。以后如果有出版社找我免费写推荐序或者书评,请自己考虑好再来浪费我的时间,多谢配合。


有的时候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会谈到国内国外技术人员的差异。我常喜欢说一句话”国内的 IT 公司基本上是劳动力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比如就国外 Web 2.0 站点来说,CraigslistWikipedia 等流量比较大的网站不过数十人的小团队而已,如果放在国内,这样规模的网站起码要几百人乃至更多人员才能足够支撑。国外程序员一个人做的事情,国内可能要一个团队来做,当然可能还做不好。这里面或许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因素存在(宁愿相信是这样的原因),不过大家都不愿意说的另一个因素是我们技术人员生产力效率低下。这种差异来自不是智力、体力上的差异,而是因为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人工劳动,对技术不能充分有效运用。如果不能对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改进,我们永远都是技术流水线上的编码工人。

我们常说,重复的行为才能形成习惯,只有良好的习惯能导向成功。或许有人某些书籍或者聆听了某些”教诲”会逆反性的产生不以为然的想法,”这个我早就知道……” — 我自己常常就是这样自以为是。问题是,只是”知道”而没有行动起来加以”运用”,这样即使知道再多的技巧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自然无法产生实质的改进,这可能也是技术人员惰性的一方面吧。其实我们需要的是能有更多的技术人员真正的行动起来,利用这些经验/教训/技巧…提升自己,也去积极影响他人,形成更良性的互动,不要让”持续改进”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必须要补充的是,如果技术人员持续从事低效率的工作,极有可能逐渐厌烦技术,疏远技术,乃至对技术绝望,而一个高效的技术人才能从技术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也想告诉那些所谓的管理人员,不提升每位技术人员的生产力而希翼增加人手来解决技术困境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那样做除了给企业增加负担,使组织更加混乱低效,很难起到什么实质作用。好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引导下属持续提升生产力,不能一味用死板的流程制度限制团队的整体节奏。彼德克鲁克这之类的管理大师的大腿人人都好抱,但那是屠龙之术,您暂时还可能用不上,来点痛快实在的才是王道。

EOF

文章有删节。出版社的名字我就不直接说了,不过类似的经历的人还有潘加宇。你猜这是哪一家?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Google 对数据中心的影响

传闻 Google 从 Intel 订购芯片,要求更具耐热性,要求 CPU 能在超出标准工作温度 5 摄氏度情况下运行。这样可以大量节省空调制冷带来的电力费用。

最近的另一个消息是 Google 在号召厂商采用 12V 电源的主板。节省功耗。

空间和电力是 IDC 头疼的两个地方,对于节省空间,Google 的服务器设计趋势是在一块主板上设两个服务器 ,有些类似硬件上的虚拟化。

Google 的这些举措其实也是其他上了规模的公司要走的路,肯定也会对 IDC 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昨天和朋友在聊省电的事情,我当时能想到的也就是低功耗硬件, 比如低功耗 CPU、采用SSD、硬盘自动降速等几个有限的方式,倒是没想到更耐热的 CPU 这一点,而面向 IDC 的硬件集成这也是个很好的参考。

参考资料: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