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Google 对数据中心的影响

传闻 Google 从 Intel 订购芯片,要求更具耐热性,要求 CPU 能在超出标准工作温度 5 摄氏度情况下运行。这样可以大量节省空调制冷带来的电力费用。

最近的另一个消息是 Google 在号召厂商采用 12V 电源的主板。节省功耗。

空间和电力是 IDC 头疼的两个地方,对于节省空间,Google 的服务器设计趋势是在一块主板上设两个服务器 ,有些类似硬件上的虚拟化。

Google 的这些举措其实也是其他上了规模的公司要走的路,肯定也会对 IDC 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昨天和朋友在聊省电的事情,我当时能想到的也就是低功耗硬件, 比如低功耗 CPU、采用SSD、硬盘自动降速等几个有限的方式,倒是没想到更耐热的 CPU 这一点,而面向 IDC 的硬件集成这也是个很好的参考。

参考资料:

EOF

豆瓣新九点

看到了豆瓣内测中的新的九点服务。从老的九点,到广场,再到重新上阵的九点,我们多少能看出豆瓣团队在去中心化路上的挣扎。豆瓣对中心化的内容非常反感,但任何一个网站,必然要存在中心化内容,如何把这部分内容让有需求的用户有效获取才是网站设计者需要做的地方,人为的打造或者误导用户看到一些伪中心化内容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国内其他站点所一贯采取的方式,美其名曰–网站运营。

新的九点直接划了四个频道: 文化、生活、科技、趣味,代替原来需要猜谜的四套、二套等是个不算改进的改进,对于任何功能,不应该挑战用户理解力,好的应用必须能适应 80% 的大众用户,另外的 20% 所谓高端用户其实会有自己的玩法。

douban_9.png

新的九点,我建议应该把读者对内容的反馈(如推荐语, 评价)有效展现出来。这也是旧版九点我一直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如果有人推荐了某篇文章,并留下了评价的话,我期待的是这个交互内容能被用户有效的获知。但旧版九点基本上只能看到推荐人数,看不到推荐语–推荐语在广播那边,这就抑制了用户的互动性质。现在的九点,看上去仍然像一份电子报纸。我期待能更好玩一点。

今天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和詹膑郝培强聊天也提到了豆瓣新九点,说起抓虾和鲜果的类似页面,我也表达了同样观点。网易的新闻其实是个很好的借鉴模式。尽管这个聚合页面是抓取来的内容,但是应该允许用户进行方便无痛的反馈,这部分内容如果要提供给内容提供者也并不复杂,开发一个 Widget 脚本就几乎可以了。这样的做法其实也会给 Blog 作者带去一定的流量,如何判断一个聚合应用是否会受到内容提供者欢迎? 能给他们带去流量才是王道。

新九点似乎也在尝试增强阅读器的功能:

douban_9_reader.png

我更愿意把这个功能看作九点对用户关心内容的另一个角度展现。

豆瓣去年的每次改版都引起用户不小的反弹,这或许某种程度上说明对产品不同方向的尝试。这次新九点应该骂声会小很多。或许,现在的九点仍然还在继续进化中,但不管怎样,还是期待能有一个适合国内用户的 Digg + Techmeme 产品的出现。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如何走出软件作坊?

software_workshop.jpg记得看过一个数据,中国软件企业 50人以下的公司数量达到 70% 以上,规模普遍偏小。我想这 70% 中至少有 80% 还是小作坊的研发模式,”三五个人,十来条枪”,有一部分企业偏居一隅,远离信息技术发达城市,摸索着发展团队,其中甘苦谁人能知?

阿朱这本《走出软件作坊》,以切肤之痛,现身说法,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当然,此书未必能解决很多公司的问题(也没有任何书能做到这样),但至少能引起多数人共鸣,引发大家进一步思考与探讨,少走弯路,这正是当下缺少的。书店里管理学图书汗牛充栋,有的告诉你把信送给加西亚,有的告诉你不要有什么借口,还有的说是办法比问题多…… BULLSHIT! 凡此种种,多数是管理者写给管理者的洗脑心灵鸡汤,此类图书,多半中了成功学的流毒,读后三天如打了鸡血兴奋,三天之后打回原形。而阿朱毕竟是过过苦日子的,说白了,是做过咱技术民工的,久病成医,现身说法,疗效尤佳。

打造软件团队,或许很多人以微软、IBM 等巨擘为师,但文化隔阂在哪里摆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有人从实践中来,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才是好猫,我想阿朱属于后者。有的时候,看了阿朱说的话,挺生气,比如说技术人员与老板的关系,”老板把你提上来就是为了让你给他赚更多的钱…” ,也挺让人绝望,但这也是实话,早点认清了这一点,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反而更有利于把自己全身心投入,从而打造一个老板赚钱、下属满意的团队文化。否则一味抱怨,也不会解决问题,也就失去了改造团队的机会。最近,自己也多有反思这样的事情,一声叹息。

最后,从这本书里学到比较多的两个章节是关于”售前经理”和”演示方法”(记得在北京 SD 2.0 大会的时候雷军也特地提到了这个章节)。看过很多所谓大公司的售前做演示,出色的不多,糟糕的倒是看到不少。阿朱这两个章节的内容可以拿去给这些大公司做一下培训。

希望阅读这本书的朋友都能从此书受益,让自己的团队不再山寨,顺利走出软件作坊。也期待阿朱同学能通过网络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心得。

EOF

莫让 KPI 成为”作恶”诱因

年底了,收到的垃圾骚扰信息也多,到处都在搞年底业绩大跃进,什么中奖活动、折扣信息…… 眼看着元旦还有几天,最后的疯狂不能错过。

和朋友讨论类似的现象,都认为是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惹的祸,完全以 KPI 为导向的团队,要想成员不作恶是不可能的。为完成小团体的业绩,管他什么企业价值观什么使命感,都是狗屁!赶紧把相关指标搞定,年底好分奖金才是真格的。

国内某些企业的败局,有些案例的导火索就是某些追求业绩的中层捅出的篓子。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未尝没有道理。

或许用企业价值观强行对 KPI 进行干预是一种办法 ? 可操作性还是个问题。

Don’t be evil ! 与君共勉!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