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缔造乔布斯神话

icon_jobs.jpg乔布斯擅长的事情,一个是谈判,一个是设计 Apple 机箱(或者是 iPod 外壳)。

记得前段时间有同事开会的时候问大家这个世界最有品位的人是谁? 天,居然说是乔布斯,我宁愿说盖茨,也不愿意说是他。如果选择最苛刻的人到差不多可以是乔布斯,因为苛刻,才能”选择”出比较完美的东西。不要说是他”设计”的。

那么多苹果迷应该明白,你们喜欢的是苹果的产品,而不是乔布斯这个人。 乔布斯头上的更多光芒都是抢来的(他也自诩为海盗),因为他是苹果的创建人之一,所以他有这个权利。就像古代皇帝喜欢给自己个大将军的称号一样,Jobs 最喜欢干这样的事儿,而且,绝对不会脸红的。当然,这世界太多攫取别人工作成果当成自己的案例。每当看到业界人物厚着脸皮自己介绍”曾主导设计某某产品”,那就让人明白这个家伙除了在这个项目里面”坐顺风车”之外什么都没干。

即使是 Pixar 的成功,也丝毫看不到他在里面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时期,他不过是个老板罢了,可一旦那些动画大作成功,镁光灯下的却是乔布斯,那些天才们早都知趣的躲到了一边。

这也是个绝对拧巴的人,多少年都不承认自己的女儿,却把他视为珍宝的项目命名为女儿的名字,Lisa,最后这个注定要失败项目被人视为笑柄。

相比之下,Steve Wozniak 倒是更像一个神,从凡人到神。而 Steve Jobs ,只能是这个商业社会中的一尊偶像。

EOF

链接:购买《缔造苹果神话 》 (翻译这本书的人不太懂 IT )

史冬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史冬鹏没能进决赛,但他尽力了。纵观大史一直以来在赛场上的表现,他是真正诠释体育精神的英雄。

赛前,我是多么希望史冬鹏能在这次”家门口”的比赛中夺得一枚奖牌,但这毕竟是比赛,胜负只在一瞬间。尽管以后还有更多的比赛,还有世锦赛,大史说”那毕竟不一样”,这是绝对的真心话!

刘翔几乎独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留给大史的资源太少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刘翔是一个团队在作战,而大史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赛前刘翔的信息铺天盖地,关注大史的文章少而又少。看过的文章中,只有《环球企业家》的这篇特刊《奔跑者》能让读者了解一下关于大史的更多信息。

史冬鹏,加油!期待你的精彩!

EOF

还要控诉一下冬日娜这”梅超风”,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弱智的话? “没关系,毕竟你上次连第二轮还没跑进呢” ,这是人说的话么?

关乎天下 — 阿里巴巴赢取江山的秘诀

guan_hu_tian_xia.jpg今天收到了这本小书《关乎天下》,副标题是「中小企业赢取江山的秘诀」,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阿里巴巴赢取江山的秘诀(现在 Alibaba 是大型公司,但当年是绝对的小企业)。

这几天好几位朋友先后提及阿里巴巴前 COO 关明生(Savio)。先是白鸦说 Savio 是很值得研究的人 ,后是同事 Kimi 的回忆。在论坛上看到有人留言说 Savio 写过这本书,所以买了一本回来。

这本书篇幅并不长,64 开本,正文 125 页的样子,差不多是两课时培训课程的信息容量。图书市场里关于阿里巴巴的书现在有很多了,但似乎加起来还不如这一本小册子传递出来内容精炼、精准。从 「独孤九剑」 到 「六脉神剑」 ,Savio 就是塑造阿里巴巴文化最主要的那个人。以前的一些趣闻通过这本小书页到了印证,比如 Savio 能够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为的是「要发现人才潜才」,作为企业管理人,这的确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以前我有幸听过 Savio 将过一次课,这次书里发现的一些素材和那次课程上的有重复的地方,而且网上搜索到 Savio 的采访,也发现他非常喜欢举 「明星和野狗」 这个例子。不难明白,企业管理哪里需要长篇大论的东西,凝练下来精华的部分,并且成功的执行、继承下去才会成功。

建议还在起步中的并且对阿里巴巴公司文化、管理方式比较好奇的中小企业主读一下这本书,这就是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第四部分的销售篇读来也非常有收获,非常值得作销售的朋友一读。最后也建议阿里巴巴同事能读一下这本书,第一版发行只有 5000 册,我相信公司其实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多。

EOF

点击购买《关乎天下》

Inside Facebook 读书笔记

Inside Facebook.jpg
利用电脑启动、收邮件的一些零散时间,看完了这本 Inside Facebook 翻译版,感觉有所得。有些朋友说没看到”实质性”的东西,什么是”实质性”的东西? 难道你要看到”成功宝典”么? Facebook 只有一个,东施效颦的模仿者学其形或许还成,学其神就难了。

观点

  • 任何一件没有全力以赴的事情,都会对其它员工造成不良影响 … 一个成功的公司的公司,绝对不应该允许其员工只是简单地维持现状。
  • 对于不需要第二天早上八点半爬起来送孩子上学的年轻人来说,熬夜工作是一种纯粹的乐趣。
  • 若是待遇不错,客服人员是公司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手。他们甚至会发自内心地以愉悦的面貌投入工作。

细节

  • Google 趋向于招聘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而 Facebook 则鼓励工程师成为多面手。
  • Note: 一个公司能有几个技术上能包打通关的人(比如 @Livid 同学)是幸事。但在国内,往往走从的路线。

  • 任何公司里都只有一小部分工程师是最出成果的。
  • Note: 这么说是不是会伤害很多人? 但这的确是一句真话。对于公司来说,如何在创业初期找到的人都是这一小部分工程师? 对于个人来说,在创业团队如何成为这样的一小部分工程师?

  • 现在 Facebook 内部还在用 Trac 。
  • Note: 工具无所谓轻量级重量级之分。Trac ,可能上一点规模的开发团队都不屑一顾了,看看Facebook,用的挺好。

  • 简化会议
  • Note: 虽然没看到 Facebook 如何开会的,如果 CEO 在会议上的 PPT 都不超过 5 页,其他人也不会好意思来进行冗长的会议。

  • CEO 肖恩在生活细节上非常马虎。
  • Note: 嗯,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特点,没准也能做CEO呢…

这本书尽管翻译行文上有一些不一致和粗糙的地方,但还是指的一看的。毕竟应该看传递出来有价值的那一部分,盯着一本书的缺点就没意思了。这本书定价不贵,建议买一本也算支持译言翻译小组辛苦的劳动了。

EOF

BTW: 最近工作、私事都很多,奥运也来了,可能更新频率会不那么高了,朋友们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