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可以休矣

其实到现在我还在怀疑「啤酒和尿布」(Beer and Nappies)故事的真实性。这个故事最开始应该是从一些做商务智能(BI) 的软件厂商那里传出来的,神乎其神。按理说,这个故事应该给超级市场以无限启发才对,可实际上在超市里面观察一下,发现根本没有类似的物品摆放,相近的都很少。更多的时候,「聚类」才是最大的关联性。

「智能」是一回事,凭借经验也同样能推导出所谓的「智能」,比如找一些有经验的人站在收银台观察,应该也能同样总结出所谓的「模式」,成本或许更低。软件有的时候也不过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而已,何况很多时候只是「指哪打哪」似的模拟。

经常在网络上能看到一些人拿着这个故事生搬硬套自己的观点,什么数据仓库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啊,商务智能啊,甚至什么数据库营销都拉上这个故事来显示所谓的重要性,诚可笑也。在各种的商业场合上,看到太多造出数据从而证明观点的例子了。

国内的互联网应用中,能看到的一个真正有突破的是淘宝以前的推荐系统,用户在搜索婴幼儿智力玩具的时候,关联搜索会出现「孕妇减肥」相关的产品,稍微饶点弯才能发现其中的关联性,而且是真正的关联。这个还是有那么一点智能的意思的(不用去测试了,现在已经发生变化了)。其他如豆瓣、Amazon(中国) 的购物推荐,基本上还是根据「类别」的信息做关联,看似智能,不过是程序帮你更多做了一步。

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可以休矣,以后可以用「智力玩具与减肥药」了。

EOF

更新,最近看到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有人建议「在线播放器」旁边放「卫生纸」的广告,当然是开玩笑的,不过我觉得比「啤酒和尿布」更接近真实场景一些,至于为什么,宅男估计很容易明白。

这是四年前写的东西,今天重新翻出来更新一下,面对各种以讹传讹的故事,我们还要仔细想想,不要自己骗了自己。

Updated: 后来证实,这个故事的确是编造出来的。信息来源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病中的 eBay

电子商务巨头 eBay 有恙,病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已经好久不写针对竞争对手公司的评论了,但《福布斯》这篇文章真的让人感触良多。

硅谷的 IBM

谁的会议多,谁的效率低下:

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个笑话,说eBay已经成了”硅谷的IBM”。20年前,IBM的官僚作风最终导致了公司风光不在,而这一比喻正是对eBay当前状况的真实写照。一些现任和前任eBay员工纷纷在采访中抱怨说,eBay总是有开不完的会,公司太看中幻灯片的演示而忽视了真正的创新。他们说,eBay成了 “商业咨询师”的聚集地,但是这些人大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接触,而且缺乏技术眼光,行为方式过于保守,而真正工程师却只能在一旁听候指挥。

不吃自己的狗粮

eBay 管理人员不用自己的产品,自然也就无从知道用户的感受:

“eBay的管理人员都很聪明,但是这些聪明人却从来都不用eBay,也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来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eBay的。”

电子商务公司需要技术高层

除了刚刚加盟前网景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之外,eBay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中找不到任何的拥有技术背景的人。

尽管有些问题,但是 eBay 仍然是需要我们仰视。

EOF

《简单法则》不简单

《简单法则》这本书只有 100 多页,一个睡前的阅读时间即可看完。

法则1 是:精简(Reduce) ,原文翻译做”减少”,有些山寨的感觉,当然作者肯定经过斟酌的,我还是觉得”精简”比较好。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然后的指导方法是:SHE,这不是指那个流行偶像团体,而是指缩小(SHRINK)、隐藏(HIDE)、赋加(EMBODY)。

HIDE

看书的过程中,这是第一处让我产生很深印象的地方。用 Twitter 改版后的界面来说说 “隐藏”:

Simple_Example.png

注意右上角的处理部分。鼠标移动上去才会显示可操作内容(这一点国内的几个模仿者还没有跟进呢)。再去看看 Facebook ,对这一点也有很好的提现。当然,类似的设计不是对所有 Web 站点都适用,必须要考虑用户群的 Web 使用经验。Twitter 是个很容易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地方。不过设计者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简单法则》一书中的观点,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吧。

BTW: Twitter 界面上的消息发布时间用斜体字我觉得很不协调。

时间

这一点和很多时间管理的思想是相近的,大部分看我网志的人都知道 GTD 的吧? 只是执行起来的人很少,执行好的人也不多。这一原则相当再一次提醒我们。

信任

为什么在网上会出现 Paypal、支付宝这样的服务? 那是因为人们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不够,这样对整个交易的成本也是增加的,事情也自然复杂化。

最后的法则?

远离(Away),我觉得应该把这一条单独提出来。

写到这里,我发现这本书还是很适合做产品设计的朋友看看的,体会一下其中的思想。不要因为实现某些垃圾功能而把产品设计的那么臃肿,那么难用。

EOF

浙大招聘见闻

如果你是Google日历的用户,请订阅这个支付宝2008校园招聘行程表

今天晚上和公司招聘团队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进行招聘。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不带纸质的简历了,问了几个同学,都说在网上投递了简历。其实随身带着简历还是有用处的,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多和招聘公司的人聊聊,还是会给自己和招聘公司很大机会的。毕竟校园招聘其实是个误差很大的事情。

有些简历其实没有加任何心思。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些课程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如果几百封简历放到一起,如何脱颖而出呢? 我倒是抓了点机会和现场的同学聊了一下。写简历其实是有点讲究的。

和学校里的志愿者聊了一会儿,发现现在的学生其实信息挺闭塞的。工作轻松,赚的钱多,是大多数人的不切实际的梦想。

现场效果不错。有个同学问的问题很中规中矩。现在是笔试时间,估计今天要后半夜回家了。明天是现场面试,所以一大早就要起来准备。招聘是个体力活。

浙大的校园无线网络很好,所以上来写几句。对了,在邵逸夫科技馆里还看到了常书鸿的塑像,注意到常先生卒年是 1994 。

EOF
补充一些:

我也是今天晚上才看到的笔试题目。怎么说呢…题目应该是内部收集上来的,主观题部分还是有些……虽然考场内空气不是非常好,留下来参加笔试的同学都挺认真,找工作也不容易。

到了阅卷的时候,发现有的人主观题部分其实已经拿到足够多的分数了,而客观题的回答千奇百怪。到这个部分阅卷评分也只好”主观”一些了。

可能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是奔着开发工程师去的,而关于系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UED 的投递者非常少,稍微透漏一下,因为投递者太少,导致这几个岗位竞争一点都不激烈。实际上在支付宝这几个岗位的成长性也都是非常棒的。

尤其是 UED 和前端的一些知识,我相信大多数学校教的东西都是很肤浅的,但是,如果平时能多关注网上的一些东西,考卷上体现出来的东西还是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只可惜,今天晚上很少让我看到眼前一亮。

我相信考试只是一个手段,是否能完全体现出所有人的能力? 肯定不能。但是几百号人,怎么能做出有效的筛选? 看简历? 误差会更大。可能考试是唯一的过滤办法了。

以上都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最新的招聘活动更新请参考支付志(支付宝官方网志)

EOF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