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Startup

技术人创业建站简略指南(第一季)

你是一个技术人员,你想创建一个站点,或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是…「创业」前的热身准备?那么,如何少走弯路的构建起来你的 Web 站点呢?别笑,不是每个做技术的都捣鼓过个人站点,不是每个人都独立搭建过网站(我不是说个人Blog这样简单的东西),下面的简略指南或许能帮到你。毫无疑问,以下都是广告。

0. 信用卡 这个真要有!

确保有一张具备境外支付功能信用卡。这一点我想不是难事,就算是在校的学生,申请信用卡的门槛也小了很多。现在各个银行发信用卡都是求着用户的,申请的时候问清是否具备外币支付能力就好了。有了信用卡之后,你可以较为方便的申请 Paypal 、App Store 帐户、Google Checkout…

有了信用卡之后,你可以大大方方的收美元了 — 如果你是面向非中国用户的话。

1. 购买域名 不要在国内的域名提供商那里购买域名。为了一时方便以后你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你可以看一下这里的血泪史。购买域名,我建议在Name.com(或 Godaddy,可以用一下这个 Refer Code: WOWhutu )上购买就可以,顺便说一下,GoDaddy 也支持支付宝。如何买到好的域名? 我没办法告诉你(如果你要从别人手里购买域名的话,可以看一下 4.cn).

域名备案怎么办?如果你的内容不是特别敏感的话,不备案可能问题也不大,低调一点,别自己往墙上撞。

备选: Domain

2. 主机服务

有了域名之后,那么购买主机就要提上日程。建议用 Linode 的 VPS 服务,价格不算贵,关键是容易上手,相对比较稳定,Linode 在东京的 IDC 访问速度居然…和国内某些 IDC 差不多。有些做技术的朋友,可能自己手头有个主机什么的,尽量不要托管在 IDC 了,机器硬件坏了或是被拔了网线,会让你很闹心。备选主机提供商:DigitalOcean , 最低的配置每个月只需要 $5。

国内云主机服务商推荐: UCloud, 个人用户就算了,如果是小团队和商业公司,我愿意推荐这个服务。 而且,用了他们的服务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暂且卖个关子。

如果你的Web应用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购买主机之后不妨进行部署,在线测试。如果应用正式上线,那么不妨买一个备份服务,每个月5美元而已。

有了境外的 VPS 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通过 VPS 「翻墙」,锻炼一下腿脚。怎么做,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如果要简单的优化一下 VPS ,参考这篇

备选: DigitalOcean – 一个月 $5,20G SSD。

3. 域名解析

为什么要单独提 DNS 解析?GoDaddy 和 Linode 都提供 DNS 解析能力,不过,域名在哪里注册的和域名在哪里解析是两回事。重要的是,DNS 修改之后的有效验证是个不小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影响因素 DNS 解析速度,所以,有必要启用智能 DNS 解析服务,DNSPod 做的相当不错。用了之后你就知道,而且,没有副作用 :)

4. 静态文件

服务器在境外,经常遇到的一个性能瓶颈静态文件(尤其是图片)的访问速度上不来,而恰好你的应用要存储较多的静态文件的话,不妨研究一下 UpYun 的服务。如果你是个开发者,你会体会到一定的妙处,去看看又拍云的 API,你会喜欢的。重要的是,价格也可控制。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切能节省时间的手段都要充分利用,否则国内 Startup 怎么做到比国外快

阅读: 又拍云实战

备选: CloudFlare(如果你的服务是面向国外用户的话)

5. 运维监控

即使是最简单的站点也有必要关注可访问性,监控机器运行状态。推荐监控宝的免费服务,足以满足小型个人站点对于监控的要求。Google Analytics 和 Google Webmasters 有必要启用。百度的统计服务最近一段时间也越做越好。

6. 邮件方案 如果是做邮件托管的话,也就是你的站点本身的邮件帐户解决方案,Google Apps 是不二之选。如果需要发邮件给你站点的注册用户,或者做小规模的 DM , 在 Linode 上启用 EXIM 就差不多了。

备选: 网易免费企业邮局/腾讯企业邮箱

7. 字体问题 如果你的项目需要较多的设计工作,不可避免的要用到一些商业字体,如果想避免收到律师信或是勒索信的话,建议使用造字工房的字体,性价比非常高。

N. 接下来呢? 下一步该做什么?或许有必要成为 Github 的付费用户,开发、部署、上线、推广…等你到了一定规模,咱们再来第二季。

恭喜你走上不归路,也祝愿你得到一些因为折腾而带来的乐趣.

EOF

延伸阅读:技术人创业建站简略指南(第二季)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丁香园技术团队是怎么招人的

不知道国内是否有创业团队招人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至少我了解到的绝大多数创业团队都面临招聘难的问题,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和一些中小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交流,也都会为招人的问题而诉苦,丁香园 作为创业团队当然也是这样。从去年年中我加入丁香园负责技术团队开始,招聘就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今天在阅读完知乎上「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招人?」这个讨论之后,在这里也想分享一下丁香园技术团队的招聘经验。

我们找什么样的人?

概括一下说,我们要找的人最后一定是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另外,需要有一定的自我驱动能力,不要事事都要别人来管理。一定程度上,我们力争把技术团队打造成「自我管理型」的团队,真正「有效率」的团队。

通过影响力吸引人

是否小的团队影响力一定小?是否足够有名气才有足够的影响力?当然不是,看你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去影响什么人。比如对我们来说,Twitter 是相当不错的扩大影响力的工具,也是个非常好的招聘渠道,在长期认真经营之后,有必要进行合理利用。有很多给丁香园投递简历的人在之前都通过我的 Twitter 关注我在丁香园这家公司的动态,绝大多数人也都阅读过我的Blog上的文章,如果他们认为我是不靠谱的人的话,不可能投递简历过来。

Twitter、微博、Blog 等平台和工具是创业团队最应该利用好的渠道。谁让你没有其它资源呢? 这就是创业团队的局限性。我不喜欢用相对封闭的资源(比如学校的BBS)去发招聘信息,同时希望能找到的人有一点信息外向的意识,而不是只等着别人找到他/她。

通过价值观说动人

当然,投递简历过来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沟通并确定是否是”志同道合”的人,是否认同这个团队做的事情,是否认同这家公司做的事情,是否认同这个行业,是否想让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 这些当然都要弄清楚。还要弄清楚候选人不单单为了一两个技术明星而过来,「慕名而来」往往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会很反感”价值观”这三个字,别误会,在这里我只是想强调一下我们彼此共同认可的东西,我们是为了彼此认同的东西才共事,而不只是通过薪水去诱使人进入公司。同时,在面谈的时候我也会直接告之候选人丁香园技术团队的不足之处,甚至我们公司的不足之处。短期内我们给不出足够高的薪水,但我们力争中长期让你有足够的回报。甚至就拿办公环境来说,肯定不如一些大公司那么舒适。当然,有差距不要紧,只要真的能够逐步改进。

不作校园招聘 但招实习生

坦率的说,中小公司如果不是特别特别有魅力的话,跑到学校大张旗鼓的去做校园招聘,无论时间、人力还是物力,都实在是一种铺张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好,毕竟那是在和大公司直接在校园招聘市场竞争。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 Twitter、Facebook 等网站寻找实习的同学(尤其倾向有能力「翻墙」的同学),提供不固定限额的实习岗位,提供成长环境和学习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话我们提前支付转正后的薪水。过去一年中,一共有 8 位同学来实习过(包括即将大三的也有),最终有四位同学留下来,正式加入了我们团队,在各自的技术方向上都有不小的进步,而且对团队贡献不小。

有效控制招聘成本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技术团队的招聘停掉了在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各个大型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广告,我不是说通过这些网站找不到适合我们的人,而是因为隐性成本相当的高,不只是广告费用上的投入,还有简历筛选以及面试,都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年2010年下半年还有通过这些网站在收集、筛选简历,2011年基本上就停掉了。不过,我们依然会在专业的技术网站上投递招聘信息,当然,免费的更好。

尽管之前曾经通过委托招聘的方式找到过非常好的人才,但以后将不再通过猎头进行招聘工作,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另外如果花钱就能解决,那么还要我有什么用?

节省下来的招聘成本一部分用在推荐或是内部推荐的激励上。对于内部推荐,我们给出的是相当高的激励标准:一个月的薪水。有些特殊岗位的招聘,自荐也给奖励。我们不会去「高薪挖人」,这实在是很愚蠢的做法。对每个人来说,薪水和回报是自己的工作付出得到的,不是被挖了才有的。

随时随地做招聘工作

Facebook 前工程总监黄易山在总结 Facebook 研发文化中的宝贵经验中说道「永远将招聘作为你的第一要务」,于我心有戚戚焉。实际上,要我说出来我用了多少时间去做招聘,无法给出具体可靠的数据(如果有人给出你数字,要么公司足够庞大有闲人去做统筹,要么是在蒙人)。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随时随地做招聘,时刻想着招人。比如,我在知乎阅读 iOS 相关问答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位不错的工程师的主页写着准备找工作,立刻联系… 最后又经过几次沟通之后成功说服他加入了我们团队。

不能等有了招聘名额再去行动,那样必然被动,创业团队不要做刻舟求剑的事情。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作限制的情况下不是招到越多的人越好。这个似乎人人都明白,但是有些人一有点小权利就喜欢扩充地盘,盲目的认为自己管理的人越多就是权利越大,就越有晋升的机会,在大公司里面很常见,最终是人浮于事。这一点上我倒是很庆幸。

招聘工作永远要改进

每过一个季度会审视一下整个团队过去的招聘工作,如果发现过程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招聘环节衔接上的疏漏)需要立即在下一个周期着手改进。招聘工作永远都不是完美的,但能做的更好一点为什么不做?

在这里也向曾经接触过的朋友们说一下: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望见谅!

一年过去了,回头一看,团队规模已经扩大了整整一倍,四分之三是新人。当然,我们现在依然缺人。比如,现在依然在招聘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

如果你对丁香园技术团队感兴趣,我们干脆一起谈一谈!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用户是上帝

因为今天在微博上抱怨支付宝在Mac下控件的问题,又想起了「用户是上帝」这句话。恐怕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也有很多人、很多公司将这句话写入公司章程,写在墙上,甚至挂在嘴边,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把这句话放在心里。

静下心来仔细想一下,发现自己过去可能没有明白「用户是上帝」这说法到底有什么含义。

用户是上帝,不是说对于上帝的所有需求或是要求,你都去满足,那样你无形中在心里将上帝当作了魔鬼,切记不要轻易出卖自己产品的灵魂,不要动不动被用户所驱使。对于上帝,我们要有敬畏心,不要欺骗上帝,不要取悦上帝,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事情,遵从你的内心,就是最虔诚之举。对于上帝,不要将其当作观音菩萨,不会有求必应;也不要将其当作泥菩萨,初一十五拜一拜草草了事。而有些公司将用户当作砧上鱼肉,肆意宰割,纵使称霸一时,无法横行一世,早晚会被用户抛弃。

上帝说:「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而作为用户的我们,作为某种意义上的「上帝」,倒是应该起码有点同理心。你是服务提供者的上帝,但不要将服务提供者当成孙子,他们更不是你的奴仆。现在用户容易形成当爷爷的的心态,动不动就将「坑爹」的话当口头禅,其实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尤其容易形成心态上的对立。如果作为用户是这样的心态,那么也很难服务好别人。

「仁慈的主啊,请您宽恕我们这些无知的罪人吧」

EOF

Updated:张小龙认为无论将用户捧为上帝还是贬为仆人都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是朋友,这一点会在我们的产品里体现出来。」此言深得我心。

Updated: 以开发人员的思维评估产品,落眼点很容易在产品缺陷上,进而忽视产品的核心功能。记住,「好的产品不等于是没有缺陷的产品,好的产品不等于是面面俱到的产品」.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大公司为什么总是缺人?

各家互联网大公司总是缺人,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而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团队,在人员激增之后但生产力并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往往又不可避免的引发员工的积怨。

高速发展中的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似乎总有做不完的项目,不停的加人也忙不完,项目越多,意味着潜在的变化越大,一年遇到几次团队结构的变化,基本上一年的辛苦就泡汤了。

新项目越多,平均每个人能抓到重点项目的可能性就越小,拿不到重点项目,晋升和奖励的机会就少,越累越没机会。而新加入团队的人薪酬一定会打破先有薪酬的平衡,生产力差异又大,又会加剧团队成员心里上的不公平感。

大公司为什么总是缺人?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恰恰是人均生产力没有提升,增加人手无济于事,反而引发团队矛盾激化。考虑到反摩尔定律,这样的公司竞争力必将逐渐下降。

怎么判断人均生产力没有提升?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一下团队中最好的技术人员生产力是否是普通技术人员的三倍或是五倍–不要指望十倍了,在大团队中这是非常难的。

人均生产力为什么没有提升?管理者能力如果还没提升起来,怎么会着眼改进人均生产力呢?

本来号称是高科技公司,做到最后往往做成劳动密集型企业。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