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个人技术学习路上的那些事儿

上个礼拜三下班后和同事东哥闲聊,说起各自走的技术路线,回忆了不少以前学习路上走的弯路。今天想起来,越发觉得有意思。

最近好几个同事都对 Python 感兴趣,由这个开聊。我开玩笑说,当初我还搞过几天 Python 呢,如果坚持到现在…嘿,可能都饿死了。几年前,Python 新手估计真的养活不了自己。这倒幸亏自己没有坚持下去。其实还在学校那会儿,自己也不知道学什么好,好比没头苍蝇乱窜,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现在看来,这倒是个好事情,起码自己知道了那些东西不适合自己。

要说那会儿学习热情可真是高啊,节衣缩食买了好多图书回来,可真正啃完的其实没几本。我经常自欺的说,每本书学到一个知识点,如果累计起来也不少了。谁让咱是非科班的呢。每次搬家,那些舍不得扔掉的书都是一层灰…

如果怨天尤人一点的话,最坑人的是谭浩强的那两本 BASIC 和 C 的教材,绝对是坑了一大群学生,尤其是 C 语言那本书,把好好的 C 变成了数学算法实现工具,说起来不怕丢人,对于 C 我现在还是门外汉。倒是东哥说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很是欣慰,”并不是某个语言太难了,很可能这个语言不适合你” — 当年可能大家都干过类似的事儿。还记得当年学校的一景: 一个菜鸟掤着本厚厚的 Delphi ,对着书上的例子在计算机前狂敲代码(上机时间有限嘛)。可是,那些人到哪里去啦?

最近有两三位朋友给我发邮件来,要我说说怎么能做个 DBA。我想每个人的经验可能都是不可复制的,正如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也不尽相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难确定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作数据库管理也是这样,没有把你扔到实际的环境中,你不会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的。如果要我说点经验,那可能最主要的一句是“隔河观景的心态应该尽量避免”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Geek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Vista 下支付宝控件、证书的相关使用问题

整理一下 Windows Vista 下使用支付宝控件、证书的常见问题。

问题:错误提示 “Cenroll 为空或不是对象,错误代码 800A138F

场景:安装支付宝数字证书时出现。

解决办法:
1) 确保 Windows Vista 服务 Protected Storage 是启动的。开始->控制面板(经典视图) -> 服务–Protected Storage
2) 确保 https://www.alipay.com 在 IE 的信任站点中。
3) 下载微软 Cenroll 控件

另一个同事告诉我,降低 IE 安全级别也可能解决问题。但这毕竟也会带进来新的隐患。

问题:浏览器页面自动关闭

场景:Vista 操作系统,IE7 浏览器,在登陆支付宝的时候出现页面自动关闭。

解决办法:开始->控制面板(经典视图) -> 用户账户 -> 打开或关闭”用户账户控制” ->
“使用用户帐户控制(UAC)帮助保护您的计算机” ,点击把”对号” 去掉,确定。

按提示重启电脑。严格来说,这不是个很彻底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 Vista 的 UAC 机制并不是很灵活。我们可以针对 IE 设置下面提到的 “Configure an application to always run elevated” 模式,这样安全性稍微好点。

附注:UAC 关闭是否安全? 见仁见智的问题。UAC 是个好东西,但是过份作为就变成了对用户的干扰。另外,说一下这个 Vista 上的一个很关键的特性,熟悉 Ubuntu 的朋友会发现这和 Ubuntu 的设计哲学(或者 Unix 的 sudo 机制)有些神似.

友情提示

遇到类似的问题,第一入手点是查找 Windows 系统日志,然后根据日志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引擎查询。尽量不要用
“自动关闭”之类的信息去查,耽误时间。

BTW: 针对这个贴只算整理者,将持续更新。尽管转载。有相关问题可以在这个帖子下面提问,也便于我整理出更多的问题。

EOF

哪有那么多云计算

或许没几个人能说明白到底什么算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讨论他的热情,并且热心的与之套近乎,恨不得分身两处,自己给自己隔着虚空贴上云计算的标签。

云计算,离不开规模吧? 每家公司都把自己网站弄得和信息孤岛差不多,突然就喊着云计算? 要用户怎么相信呢? Amazon 早在抛出云计算概念之前多少年,就已经提供 Web Service,这个预热过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比国内,还是要补一点课的吧。

云计算,离不开核心基础架构吧? Google 有 Bigtable + MapReduce ,Amazon 有 Dynamo ,国内有那家公司弄个自己的架构并形成论文给业界看看呢? 简单的弄个名字出来怕是也没什么意义的。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 Facebook 的开放带来的业界跟风,现在甚至天涯社区开始东施效颦…看看天涯那烂页面结构吧,谁好意思吧内容引到自己的站点上呢?

以前都说中美互联网差距有点距离,但单从嘴皮子上看,其实没什么距离–几乎是同步的的嘛。人人都言必称云计算的时候,不妨给这东西泼点冷水。该喝豆浆喝豆浆,该吃油条吃油条。满汉全席大可作为文化给大家熏陶一下就成了。

EOF

关于 Discuz! 的二次开发

可能是因为 Discuz! 庞大的用户群的原因吧,发现有些中小网站也有在 Discuz! 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的,巧的是,到了某个阶段,不约而同的遇到类似的问题:开发进度明显滞后。

个人觉得 Discuz! 设计的初衷是面向中小站长的,对于二次开发可能并不是很重视。去官方论坛看了半天,甚至都没有专门二次开发的板块。莫非大家的二次开发都是各自为政,摸着黑搞的么?(好像的确是这样,代码开源,对着修改就成) 一些简单的门户开发估计问题都不大的,如果业务复杂一些,并且流量相对较大,可能隐忧就会比较明显了。

有次因为要验证一点东西,看了一点 Discuz! 的代码,发现一些基本的模块性能上并非很好(我自己并不很懂 PHP,只是出于性能考虑罢了),类似的页面在一定规模下并不会对性能有太大影响,可一旦突破某个量级,影响就非常明显了。有的网友可能会说,别装了,你不知道 Discuz! 功能有多强大吧? 问题可能恰恰就在于功能强大这儿了,一个软件如果自身已经在一些细节上考虑的足够细致,那么无疑也会给二次开发带来不必要的开销。就这一点上说,或许 Discuz! 有必要开发一个面向二次开发的版本,削减一些锦上添花的小功能。

另外,UCenter 这个 SNS 产品我觉得也不会有太大作为,千站一面的 SNS ,除了让大家消磨一些无谓的时间,会带来什么创新呢?

这只是我心血来潮,对产品设计的一点思考罢了,可别真的绕到 Discuz! 到底有哪些优点上去…

EOF
更新,有朋友和我说

Discuz! 代码里面本身包含监控隐私的东西,如果你的网站达到一定数量的用户,程序会触发通知 Discuz! 公司。

谁来证实一下?

附加阅读:

此文作者:, 位于 Web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