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iPhone 提示空间不足的解决办法

写这个帖子主要是因为在 Google 里搜索 “iPhone 提示空间不足” ,居然翻了几页都没有可用的信息,只有一个什么“释放最大潜能…”的垃圾帖,点击进去发现根本没有具体细节,可能是拷贝粘贴的时候把人家原帖信息给丢了。

为什么会空间不足?

估计是咱破解的 iPhone 还有点小 Bug。那 8G 硬盘分成两个分区,一个 300M(系统空间),剩下的 7G 多的空间都给了另外一个分区。所以当安装软件过多或者拍照过多的时候就会提示空间不足,而拍下来的照片信息可能也会被擦掉。

如果你熟悉 Linux,其实是比较好办的。就是把占用空间比较多的目录挪到第二个分区上,然后建立一个符号链接链回来即可。

比如,移动照片文件的目录。前提是能够通过 SSH 登录到 iPhone 上,最简单的可能只需要几条命令:

# mkdir /private/var/DCIM 
# cp -r /DCIM/* /private/var/DCIM/
# mv /DCIM /DCIM.backup
# ln -s /private/var/DCIM /DCIM

重启动一下,没啥问题就可以把 DCIM.backup 目录删掉。 有人说你咋这么费劲? mv 一步再 ln 一步不就搞定了? 我的机器上会提示你权限不足(估计是和下面说的小陷阱有关)。土鳖一点吧,管用就成。

还有个小陷阱,如果你挪动了应用程序相关的目录,你会发现应用程序不干活了。这时候需要修改一下 /etc/fstab 文件。默认的是这样的:

# cat /etc/fstab
/dev/disk0s1 / hfs rw 0 1
/dev/disk0s2 /private/var hfs rw, noexec 0 2

修改为:

# cat /etc/fstab
/dev/disk0s1 / hfs rw 0 1
/dev/disk0s2 /private/var hfs rw 0 2

记录一下,估计有 N 多人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不够详细,我后续继续完善。

EOF
Updated : 可以拥 BossTool 来图形化进行空间挪动的工作。

验证字(CAPTCHA) 的安全问题

验证字/验证码(CAPTCHA) 最早作为 Carnegie Mellon 大学的一个科研项目,Yahoo! 是CAPTCHA 的第一个用户。 CAPTCHA 这个缩写来自 “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 ,其目的就是通过用来区分机器与人,其安全性与 SPAM 数量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是此消彼长。

验证字是每一个网站不可回避的一个东西。前几天 Slashdot 上一则题为: Yahoo CAPTCHA Hacked 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震惊。乖乖,精确度能达到 35%!要知道,一直研究 CAPTCHA 有效性的 PWNtcha 项目的评测中,Yahoo! 的验证字几乎是最安全的那种, “A very good captcha, but not always human-solvable”,之前也有 专门针对 Yahoo ! 所用验证字进行破解研究项目,比如 Gimpy

肯定没有 100% 安全的验证字–除非你根本不想让人看明白,在用户可识别性与机器识别之间的平衡是最大的问题,”挑战–响应”,两个环节之间的问题其实也挺微妙。在注册微软的一些服务的时候,验证字很难让人看明白,要多刷新几次才能有个好认的;而一些电子商务的网站,比如 Paypal ,验证字被 PWNtcha 破解的概率是 88% ,这么做应该也是有苦衷的,毕竟要考虑用户体验。

中文网站所使用的验证字机制,个人觉得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 “中文” 验证字算是一个创新(估计是申请专利了),估计能够抵挡住国外 SPAM 的攻击(谁让老外不认识中文呢). 而从我个人的体验上来看,通过机器人发送 SPAM 的大部分来自国外,国内目前处于”手工“ Spam 方式比较多,当然,更为精准。这就是技术的”马奇诺防线“啊!

参考:

EOF

不疯魔 不成活

开源软件界的大牛往往都有点魔症。这几天看到两个相关的信息:一个是 Richard Stallman 根本不用浏览器,另外一个是 Linus Torvalds 从不用手机 ,可以说相映成趣。

R.M.S 和 Linus 都属于比较有脾气的人,R.M.S 属于那种比较”犟”的人,我们常说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如果没有 Richard Stallman 这样的 “偏执” 怕是也没有今天的 GNU 运动; Linus 呢,我感觉属于那种比较”拧巴”的人,不过没有 Linus 的”拧巴” 也不会有 Linux 。

Richard Stallman 的另外一个趣闻是在征婚。有个朋友在论坛上的签名是”不疯魔 不成活”,用来比喻这两位大约是蛮适合的。

EOF

书评《构建 Oracle 高可用环境》

Building_Oracle_HA.jpg

前几天在 Blog 里提到答应了 Piner(陈吉平) 要给他的新书《构建 Oracle 高可用环境–企业级高可用数据库架构、实战与经验总结》写篇书评。书是拿到了多日了,断断续续再看,一直没看完。

首先恭喜一下 Piner 的新书终于顺利出版,写一部书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一本有质量的书就更难上加难了。也恭喜一下博文视点顺利拿下这本书,装帧质量的确不错,相信读者也会对此满意。记得好几年前 Piner 最早在 CSDN 论坛数据库版灌水,签名经常写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灌水地移师 ITPub 后没多久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家伙。那个时候他就经常发一些总结的很好的技术文档(可见写作能力早早就开始培养了),新书的出版也是他厚积薄发的体现。

DBA 久了,有时也难免动一动写书的念头,可面对 Thomas Kyte 、Lewis 这些大师的书,真有些”眼前有书写不得,大师图书在上头”的感觉。但是《构建 Oracle 高可用环境》没有作无意义的重复,就内容上,可以说是独辟蹊径。有些章节堪称填补了 Oracle 技术图书的空白,比如第 10 章的 “高可用环境下数据迁移” 与第 16 章的”高可用环境监控架构设计” 都是前人所未能阐述的东西,对很多 DBA 来说,似乎是隔了一层窗户纸,可实际上,能够有功力捅破窗户纸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足够的经验写不出来,只有经验而没有总览全局怕是也写不出来。

身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网站的首席 DBA,”经验总结” 毫无疑问会让无数 DBA 心痒,到底淘宝的数据库是怎么维护的? (我就时不时的去偷师借鉴经验)。不只是 DBA 应该看这本书,架构师、技术经理都应该是这本书的读者。通过本书由点及面的阐述,能够树立一个以 DB 为核心的架构观,进一步理解企业信息技术体系,增强实践技能。

我会向 DBA 推荐本书(建议春节期间就买本回家看)。《构建 Oracle 高可用环境》将会是 2008 年中文图书市场比较重要的一本数据库类图书。

(最后挑个小毛病:建议批量数据更新的处理策略能够用 “Bulk Collect”方法,Piner 似乎一直不喜欢这么用。)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