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阅读本站朋友们新年快乐!
新年多一点思考,敢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够呼吸上洁净的空气,吃上更安全放心的食品,少被各种操蛋的规章制度折腾,老家的房子不被强拆,多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无病无痛,家庭和睦。
期待在这一年,这里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有趣的内容,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内容。
–EOF–
假期搭建了一个小玩具,欢迎使用.
恭祝阅读本站朋友们新年快乐!
新年多一点思考,敢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够呼吸上洁净的空气,吃上更安全放心的食品,少被各种操蛋的规章制度折腾,老家的房子不被强拆,多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无病无痛,家庭和睦。
期待在这一年,这里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有趣的内容,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内容。
–EOF–
假期搭建了一个小玩具,欢迎使用.
问:在现在的这样一个国情下,做技术的年轻人,到底应该怎么做,走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才不至于虚度一生,到老的时候后悔?
答:我小的时候,有一本书很流行,就是今天题图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有一句名言: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注意上面是分号,因为这句名言还没完,下半句是这样的
「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我引用这句话要做什么呢?是要鼓励你去做主人公做的事情?很明显下半句说的事情已经不需要我们了,留给八千万党员去做即可。但是上半句呢?现在来看也未必那么正确。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一个技术人究竟怎么才能不虚度一生?
既然你能这么问,说明你是想一生做一个技术人。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个好事情。
应该说,我们身处一个大时代,风云变幻,但我们每个人其实又都微不足道。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最后都还是普通人,做的事情也可能一辈子都是普通的事情,必须要说,普通的事情和普通人也可以改变社会,比如做 12306 抢票插件的那位程序员。怎么能做一辈子普通事情又让自己觉得不虚度一生呢?
我们应该尝试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正价值的事情 而不是去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糟,这是一个普世价值。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技术人,具备给 GFW 做事情的能力,具备做流氓软件的能力,也具备去做电子商务的能力,前两者可能获益更大,但是后者对社会无疑更有价值。我们可以去尝试做后者。至少,后者对这个社会更有价值一点。这么说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不知道,但是选择之前,可以多想一下。
我们应该尝试更有效率一些,做一些高效的事情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每天沉浸在文山会海之中,深陷繁文缛节之中,即使有再大的能力又能做多少事情?如果你想创造更大的价值,要么用更有效的方式,要么投入更大的资源,可惜,绝大多数人力量都很有限,那我们就更高效一点。我们看到身边太多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年纪轻轻就有一种养老心态的人。
我们应该持续学习 看一下我们的父辈,想一下他们那个年代追求的事情,那时候的一份好工作是什么样子,所谓的铁饭碗是什么样子,现在呢?整个社会变化了。看看那些下岗工人,至少我是不胜惶恐。曾经他们也是技术人。如果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很快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包括现在削减了脑袋想进入体制的年轻人,谁知道20年后体制是否会发生变化,到时候你们怎么办?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帮助一下别人 尽我们的能力,去看看能否帮助一些人,就当是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自己的人。帮助别人更有效的事情,也是一种正向价值。
怎么样才能不虚度一生,能做到以上几个「应该」做的,我个人认为就够了,注意,我只是建议。
对了,上面提到的那本书,不值得去看。
{摘自我的微信公众帐号「小道消息」}
–EOF–
最近家里的光纤宽带在访问一些特定的行业网站的时候总时不时的被电信弹窗,这类利用 iframe 劫持网站弹广告的方式实在太下作了,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网络攻击行为。而且这种类型的广告经常会让正常网站的访问用户误解,影响网站的声誉,比如有不明所以的用户会问「你们网站原来没有广告的,现在怎么一访问就弹广告呢?」
如何有效避免这种 iframe 劫持? 有不少朋友分享过相关的技巧,比如常用的代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f (top.location !== self.location) { top.location=self.location; } </script>
将上述代码嵌入页面头部,可某种程度上避免。不过,电信运营商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稍加变化还能绕过去。
有研究人员给出了一段升级代码:
<style> html{display : none ; } </style> <script> if( self == top )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display = 'block' ; } else { top.location = self.location ; } </script>
国外有个特定术语叫 Framekiller ,说的就是如何抵御这种劫持的事儿。不过这个代码也有可能再次被绕过去,就看运营商的流氓手段到什么程度了。或许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加密传输内容(https)。Updated: 在电信运营商那里,这套玩意儿叫做「智能流量增值系统」,其实就是「DNS 劫持」。另外还有更高级的大杀器,「网络定向直投系统」。网络上能找到一些介绍信息。
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也称 iPUSH ),是由中国电信开发的划时代网络技术,可以以各种格式定时定点将广告推送到网络在线用户端的浏览主页面。 通过这个传播平台,不论电信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任何网址进行浏览,网络定向直投系统均可将广告主动送达用户,不依赖于某个固定的网站。
网络定向直投系统「原理」:基于宽带接入网,通过对用户上网行为的分析,在用户上网时、或正在上网的过程中,系统主动、定向、策略性、个性化的向用户推送广告宣传信息。 方式:根据用户当前浏览的网站或匹配对应的关键字,向用户推送图片、Flash、视频等多媒体交互式广告内容。有朋友告诉我,这套玩意儿「通过对电信核心线路的过滤,把目标 HTTP 包整个给替换掉,换成他们自己的页面」,总之电信运营商为了牟利,上的全是黑客级手段。
直白的说,就是在用户好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插广告,非常的流氓,非常的下作,非常的无耻。
单纯从用户端无法屏蔽这种流氓广告,建议自己有网站的朋友们,工程师们,想办法从网站层面抵制这种行为,别让流氓们占了便宜。也欢迎大家给我补充一下更好的办法。我们抵制一点,他们就会收敛一点。
艾伦·斯沃兹 (Aaron Swartz) 于美国时间 2013 年 1 月 11 日在纽约自杀。终年 26 岁。
他是什么人?一个程序员,技术作家,互联网活动家,还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黑客,一个传奇人物。早在 14 岁的时候他就参与制定了 RSS 1.0 的技术规范,并成为 W3C RDF 核心工作组成员,因而有机会和蒂姆·伯纳斯-李这样的互联网先驱合作。。艾伦·斯沃兹在哈佛斯坦福大学读了一年后辍学,在 Y Combinator 夏季班孵化课程上创建 Infogami 软件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 Infogami 并入 Reddit,他成了 Reddit 三位创始人之一。之后 Reddit 被 CondéNet (Wired 杂志的母公司)收购,不过在 2007 年 1 月,他被 CondéNet 莫名解雇。Infogame 是一个 Wiki 平台,曾被他用来支持 web.py 以及 Open Library 项目。
2009 年九月,他与几位技术同道创建 Jottit ,与 Infogami 相似的一个网络服务,为了有效支持 Jottit (一说是在 Reddit 的工作期间), 他开发了 web.py,这个 Python Web 框架在 Python 社区有广泛影响力。在技术领域,他还与 John Gruber 共同设计了 Markdown 规范。
艾伦·斯沃兹是维基百科的活跃志愿者,他开发过类似的网站甚至早于维基百科。他对维基百科的分析文章 Who Writes Wikipedia? 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引用。他是 The Semantic Web: A Network of Content for the Digital City 一书的共同作者。 学术方面,作为研究员完成了在哈佛大学伦理中心实验室关于体制腐败的研究工作。在那里,他与 Lawrence Lessig 教授进行了合作。Aaron Swartz 对政治和社会活动相当热衷,先后参与组建多个非盈利组织,2010 年,发起了 Demand Progress 项目,组织抵制互联网审查(SOPA/PIPA), Aaron Swartz 是最初的抵制活动发起人之一。
艾伦·斯沃兹强烈拥护信息的自由传播,他于 2007 年领导开发了 Open Library 项目,该项目宣称将收集每一本出版过的图书的信息。他于2008年推出了「游击队自由访问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宣称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并同全世界分享」。
在 2009 年 ,艾伦下载了大约 20% 的 PACER 数据库的内容(正常访问每篇要付费 10 美分)并且公布于众,随即被 FBI 调查。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他的人生转折点在 2011 年 7 月,艾伦·斯沃兹入侵麻省理工学院网络,下载了著名的期刊数据库 JSTOR 上大约 500 万份(一说是 480 万份)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随后被捕并被诉讼,如果所有罪名成立,斯沃兹将最多获刑35年以及上百万美元的罚款。此事在美国互联网和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超过 4.5 万人为他签名请愿。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Alex Stamos 的这篇文章阐述了诸多事实,家人和朋友深信艾伦·斯沃兹在这一事件上受到政府不公正的对待,间接促成了悲剧。目前不确定他的自杀是否与此事有直接关联。艾伦·斯沃曾自述长期受抑郁症以及各种病痛的困扰。
迫于公众压力,2011 年 9 月 6 日,JSTOR 宣布将来自 200 多种期刊的近 50 万篇论文向公众开放,全部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不需注册也不用顾虑所属的机构属性。很多人认为,此举不过是 JSTOR 的公关行为。
离世前,他为 Avaaz 基金会工作。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
以上描述仍然无法概括 26 岁的 Aaron Swartz 做过的所有事情,比如他和 Taryn Simon 的作品 Image Atlas (2012) 曾被 New Museum 作为特色作品选中, 不管怎样,这样一个天才黑客,如此年轻离世,对这个社会是一个巨大损失。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在 Twitter 上哀伤的写道: 「Aaron dead. World wanderers, we have lost a wise elder. Hackers for right, we are one down. Parents all, we have lost a child. Let us weep.」
感谢 Aaron Swartz 为互联网做出的巨大贡献!
Smells Like Teen Spirit,少年心气。
{根据维基百科以及各种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或仍有不准确之处。另请访问这里的纪念页面,如果你能访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