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智力浪费

每次看到 App Store 上那些精美的效率类(主要是时间管理相关)的工具,都要感慨一番:真是他妈的惊人的智力浪费。

一些设计和开发能力超群的人在做一些根本没啥价值的东西,米粒上绣花,现有的一些时间管理的工具已经足够用了,你不可能再做出一个颠覆性的产品来,把一件无聊的事情从 99 分做到 99.1 分能有个鸟用? 设计再精美的日记本也不可能让今人写出王羲之的字来,何况现在用钢笔了,何况那么多人不写字了。在我看来,有些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们的工作跟那些一辈子研究国学的没啥区别。正如王小波所说「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在微博上经常有一些不错的设计师、产品经理们批评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丁香医生」这个 App,说产品「不好看」「不好用」,遇上这样的反馈,我也无可奈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只好尽量先做到「有用」。我知道你们把大把的时间上都用来做那些非常「酷」的东西来,不过遗憾的是,那些东西并没多大的具体功用。这么说武断吗? 你知道有个词儿叫「重复建设」么? 效率工具真的能提升效率嘛? 我看更多人的时间是在诸多时间管理工具之间把时间浪费掉了,即使能够节省时间,你节省那点时间还不够跑一趟医院浪费的时间多,后者,才是痛点。

到目前为止,医疗健康领域的几乎所有产品都烂 – 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慢行业,赚不了快钱,需要有一点的耐心,否则还不如去做虚假医疗小广告,那样来钱快。 可就是这样的事儿,你做个产品,被各种喷。喷也没啥,有闲功夫多帮这个行业做点事情呀,这是目前最烂的一个行业,最需要改变的行业,医疗健康关系到每个人,需要更多人进来,一起把这领域的事情做好。

我这又说跑题了。说回来,没事儿别做各种「精美无无用」的产品了。你在这种事情上话费的精力越大,对这个社会的浪费就越大。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大众对医疗的常见误解

在一个行业久了,能慢慢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聊到的大众对医疗的常见误解,尽管很多人不会承认这些误解。

大众对医疗的误解之一:根据服务态度评价医生医术的好坏。实际上,在中国这环境下,对你态度好的还真未必是好医生。至于说「医生的大众点评」基本是扯淡,如果有人做,张悟本这样的骗子得分无疑更高。同样,公立医院体验都不好,如果你想就医体验好,要么去民营医院,这类医院基本上也很难给你可靠的服务,除非你有足够多的钱可骗,或是去高端的外资私立医院。

大众对医疗的误解之二:生病了总想找最好的医院和医生。哪怕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病,也要到处托关系走后门。实际上,在中国这环境下,医术一流的医生资源是稀缺的,意味着你找到了也未必在你身上能花多少精力给你看病,你千里迢迢赶过去被敷衍几分钟得到的诊断很难说那是最好的治疗。这是人性的弱点吧,结果就是导致稀缺的资源更为稀缺。

大众对医疗的误解之三:医生收入高。实际的现状是,医生普遍收入不高,学了那么多年医,工作强度那么大,非常大,比 IT 行业工作强度的大多了,相比之下,那点收入真是一般,IT 这行业,自学半年前端开发技术都张口 10K 的要。很多人喜欢拿金字塔顶端的主任专家举例说他们赚的多,那有什么可比性呢? 任何一个行业顶端赚的都多。

大众对医疗的误解之四:因为自己或亲人被误诊而责怪医生医术没责任心、医术不高明,甚至骂医生草菅人命。实际上,即使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医院的误诊率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还不低,英美医疗体系里也存在很高的误诊率。这个误诊率对医生来说,只是概率,但是对患者来说,误诊了就是 100%。正确认识误诊率,有的时候人生是要拼一点点运气。尤其是你生活在一个需要拼运气的国家。

大众对医疗的误解之五:迷恋养生。骗子们的口号是「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听起来是学会了养生就不会生病一样。哪有那么简单,实际上,以癌症来说,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跟你是否养生有什么关系? 更多时候,中老年人是被骗子们打着养生的旗号骗了钱而已。近年来,年轻人迷恋养生的趋势也有抬头。真不知道年纪轻轻的不锻炼身体整天养生做什么。

这些误解会有例外么? 当然会有。可是例外不是普遍现象。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写一封「用户体验」良好的求职邮件

昨天抛出了一个话题: 如何写一封「用户体验」更好的求职邮件,让 HR 或是招聘者对你顿生好感。

我之所以要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在处理求职邮件的时候,就深受「用户体验」不好的困扰,很是头痛。从求职者的角度上说,你的目的是让招聘方(一般是 HR)从数十封甚至上百封简历里把你筛选出来;从招聘方的角度上看,则是如何从数百封简历里筛选出感兴趣的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求职邮件要传递足够丰富恰到好处的信息。

我给出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下:

1.先注意收件人用什么邮箱。举个例子,如果收件人留了 Gmail 的邮箱,标题怎么写? 写多长合适? 正文第一句话应该是什么? 不明白为什么,打开你的 Gmail 看一下,如果你有 Gmail 的话。

2.如何避免求职信进入收件人垃圾箱?

3.你的邮件发送出去,收件人收信之后,看到显示的名字会是什么? 中文名? 英文名? 还是火星文? 不知道怎么设置的话,翻看一下邮箱的帮助。为什么有人讨厌求职者用 QQ 邮箱? 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用 QQ 邮箱的人「名字」那个地方显示的都有问题。

4.你谋求什么岗位? 如果是 HR 处理你的邮件的话,每天面对很多种岗位的求职信,怎么知道你是针对哪一个岗位求职?

5.针对谋求的岗位,你最关键的优势是什么? 最关键的技能是什么,最关键的经历是什么? 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写在邮件正文里。

6.你的简历能够让接收者方便的打开么? 你用的是 Word 简历还是 PDF 格式的简历? 如果对方电脑没安装 Word 怎么办? 你用的简历文档是怎么命名的? 是简单的写了「简历.doc」还是「你的名字-技能-求职职位.doc」,你知道类似后者的格式会让 HR 节省多少时间么?

7.你还在用前程无忧那种老掉牙的简历模板么? 说实话,那个模板真的已经让无数招聘者审美疲劳了。尤其是有些人根据那个模板填写的还不够认真。

8.你有必要在正文里深情款款的贴你的所谓求职信么? 还是以「尊敬的公司领导」作为开头? 很多时候都没必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很少去看简历中的求职信。当然会看邮件中的正文,如果看到不那么肉麻又令人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还没什么错别字的话,肯定会加深印象。

9.你的邮件,接收者在手机上也能很方便的阅读么? 不确定的话,自己发给自己,然后测试一下。你邮件里的附件,接收者在手机上也能方便的查看么?

10.如果招聘方终于打开你的简历看了,对你感兴趣,准备通知你面试。你猜,通知你之前他/她最关心什么? 当然,你可能猜不到。绝大多数人会需要确切的知道你现在在哪个城市的哪个区,是否能方便的过来面试。问题是,你写清楚了么? 没有的话,那就写明你现在在哪个城市发展,当下,人在哪里。你是否愿意到招聘方所在的城市或是区域发展。

怎样算是「用户体验」良好? 就是你做的事情必须为对方考虑,而且,你的确考虑到了。

点击「更多信息」可以看到我以前发的招聘信息。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警惕偷懒的智力判断

这么多年来,听到或看到过无数人重复过如下的所谓论断:

1.微软是一家邪恶的公司。
2.腾讯靠抄袭获得的成功。
3.淘宝能做起来,因为上面都是假货。
4.小米这么牛因为营销做得好。
5.陌陌是个「约炮」工具。
6.美剧《纸牌屋》的火爆是因为大数据。
7.创业,「得屌丝者得天下」

以上并非全部类似的论断,如果要列举的话还有很多。在任何场合,如果我遇到有人在对我阐述上述观点,基本上我会觉得这是个不动脑子的人。包括很多业界大佬,毫无创见,人云亦云,跟着他们,直接被带到沟里去了。

互联网行业流行的这些脑残观点的特点是将很复杂的事情用一两个基本的原因来概括,这样倒是易于传播,也容易被受众接受。不好意思,这其实就是智力上偷懒的表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智商并不低,只是对复杂的事物不愿意动脑子罢了,有个现成的观点拿来就用,省时省力。重复听到多次类似论断之后,潜移默化的直接拿来当成自己的「观点」,再去口沫横飞的对别人讲。

有必要警惕这样的思维判断,这种「偷懒」对你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干扰你的认知,阻碍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EOF

此文位于 Review on by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