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订阅数量超过 1k , 简单分析

虽然有点…还是忍不住要记录一下. www.dbanotes.netRSS 订阅数量终于超过 1000 了。本来以为今年最多订阅数量能达到 400 而已。订阅数据分布如下:
DBAnotes.net RSS 订阅数量超过1K, 数据分布图
Bloglines 的用户仍然是最多的. Firefox Live Bookmarks ,抓虾GreatNews 三者各占大约 10% 。GreatNews 是一个很好的 Web 2.0 项目,有潜力,只是关注这个产品的人还太少。抓虾的订阅数量从这几个月来看,一点点增加,我估计很多 Bloglines 用户已经放弃了 Bloglines 转而开始使用抓虾的服务。
客户端工具的使用份额超过了 25% 。
今天注意到到 FeedBurner 已经监控到了 Souyo 的Agent(Souyo G-bot) ,Souyo 的野心似乎很大,但是推出的每个服务做的似乎…都不那么到位。
订阅数量虽然貌似不少,可从留言数量的角度上看,估计大部分还是重复订阅的。所以,也没啥值得高兴的。看看 Keso 的订阅数,IT Blogger 写成那样还差不多。
EOF

高效能 DBA 的七个习惯

邮件列表中有人推荐了 DMReview 的一篇文章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DBAs, “高效 DBA 的七个习惯”, 这个题目应该是受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启发。虽然颇有拾人牙慧之嫌,还是记录一下吧,就算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开篇有一个关于什么是个”高效能 DBA” 的定义, 作者指的高效并不是说 DBA 每天都在忙于救火的那种”高效”,而是能够防患于未然.
1. 专业的多面手(Be an expert generalist)
熟知存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知识, 跨平台数据库的技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不能离开了 Windows 环境到了 Unix 下什么都作不了. 看上去这一点似乎有些苛求,不过个人认为通过持续的学习能力加上良好的知识积累方法会让你无限接近这种能力.
2. 理解来自商业、用户的需求(Understand the business and user expectations).
如何把掌握的数据库知识应用到商业需求上,还不给用户一种“木匠拎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的感觉是需要一点艺术的。
3. 通过可量化的度量构建更加正规的服务级别协议(
Build more granular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 via quantitative and easy-to-understand metrics)
用户(或你的老板)对你的数据库管理工作是否满意,总要有一个可以达成一致的地方,这个一致应该来自”服务级别协议”. 服务级别协议是很多 DBA 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
4. 把环境分割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Break down the environment into smaller, more manageable pieces)
一揽子计划不是个好主意,分而治之。这样也容易与委托方达成一致。
5. 关注于任务,而不是实现的细节(Be task-focused, not necessarily on how to accomplish it)
这一点应该是说于开发人员的关系的。DBA 不应该去关注太多程序设计的细节,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任务实现上–有效的与数据库交互. (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有些勉强,或许站在高效 DBA 的角度上就容易理解了,呵)
6. 隔离并委派普通任务(Segregate and delegate the mundane).
如果从一个技术领导者的角度上说,这是必须的。既然是高效DBA ,那么在没必要事必躬亲拘泥于一些琐碎的事情. 否则再高效也不成.
7. 淘汰特定环境下才可以用的那些玩意儿(Weed out the one-trick ponies)
特定的第三方工具、GUI 工具等只会使得整个环境更为复杂。一个高效的 DBA 应该致力于整个环境的简化与标准化。
说的是 DBA ,其实放到其他工种上也是蛮适合的。
从卓越到优秀,还是从普通到平庸,这是个问题.
EOF

2006 Young Innovators Under 35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日前发布了 2006 Young Innovators Under 35 。35 岁以下技术创新者。
获得年度创新者奖的是 Joshua Schachter ,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 del.icio.us 就是这个老兄一个人打造的.
发现有几个是华人:
Song Jin . 97 年北大毕业的. 纳米技术.
Alice Ting . 出生于台湾基隆。致力于生物化学的研究。
Ling Liao . Intel 实验室, 芯片技术。 看名字应该是华人.
Ben Zhao . P2P 技术. 看名字应该是华人. 以前似乎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
这个评比虽然不是官方的,如果在国内,这样的人物的称号应该是什么”长江学者”之类的吧?
EOF

免费杀毒工具 Active Virus Shield (Kaspersky)

我写过一篇 免费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现在又多了一个 AOL 发布的 Active Virus Shield
这个工具其实就是简化版的卡巴斯基。卡巴斯基官方媒体介绍说:

Active Virus Shield 是卡巴斯基实验室互联网安全套装 6.0 个人版的 OEM 版本 , 由卡巴斯基实验室开发,由 AOL 免费发放给个人用户。它包含了反病毒功能以及反病毒数据库的升级

旧闻,绝对的旧新闻。只不过最近有一篇什么 全球最佳反病毒软件排行榜在被到处转贴, Active Virus Shield 被排在第二位,第一位就是卡巴斯基。
试用过两天之后觉得不习惯杀毒工具的存在,删掉了。界面和卡巴斯基基本一致。(现在 Windows 安全最大的问题是抵制流氓软件、间谍软件与木马程序。)
另外 Avira AntiVir PersonalEdition Classic 也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微软的 Windows Defender 加上一个免费杀毒工具,家庭用户足矣。
推荐一个精选的免费软件站点:Concise Freeware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