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Twitter 的玩法

Twitter 这两天在 Blog 圈子里火得一塌糊涂。打开 Google Reader 就能看到关于它的话题。为了使得自己不那么落伍,也尝试用了一下。虽然 Twitter 的介绍上说是用来发现朋友们在做什么,但是显然不止这一种玩法,至少还可以告诉朋友们你在想什么,有些喜欢频繁更换 MSN 签名的朋友这回算有救了,只需要帖在这里即可,朋友们就会都知道你的最近”警句”。

从另一个维度展现 IM 信息

第一个感觉是 Twitter 是 IM 信息的另外一种展现形式. IM 交流一般是点到点,其他人很难方便获取聊天内容,Twitter 把这个交流形式展现在 Web 上, RSS 化,,原型似乎有点以前网络聊天室的样子,只是信息是异步展现的。

信息过载?

第二个感觉是 Twitter 可能会信息过载。我没有在手机上使用这个服务,不知道频繁发来信息会是什么样感觉,如果有个朋友不停的更新,岂不是和 SMS Spam 差不多?

运营趣谈

第三个想法是 Twitter 如果在国内该如何运营 ? 考虑到人人都有偷窥心理,走”名人”路线是捷径,看看老徐在做什么? 肯定吸引眼球。就算不能找老徐代言,找芙蓉姐姐的话也应该对广大网民有一定吸引力。
我的 Twitter 地址,看看我在做什么? 可以用 Twitter 来做 Mindpool .
EOF
推荐一篇文章:詹斌的《我也说几句twitter》,顺着这篇文章可以看到国内 Blogger 圈子对 Twitter 的评论。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个问题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话题是响应一位大学师兄的号召而写,有些象命题作文,或许能为师弟们提供一点参考。
我毕业自北方的一所师范大学,在我现在工作的南方这里没有任何名气,都很少有人听过这个学校的名字。当年,这所院校的就业率之高据说全国都名列前茅–只是据说。近几年来,听一些在学校工作或学习的同学说,就业率也开始不那么乐观了。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很多学生就会面临下一步的选择,考研还是工作 ?

继续深造

这个选项包括考研究生、出国。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没有什么生活的压力,家境不错,而且暂时没有参加工作的心理准备,又或者是心里就是憋足了劲儿要搞科研什么的,那么继续读书问题也不大。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三年的时间(博士则为五年或者更多)以及这几年的求学费用,承受了这二者的投入之后,获得的产出包括一个学位证书(硕士或者博士),一篇或者几篇学术论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一点上可能差异很大,此外,多享受几年校园生活。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无论多少钱也不能再买来当年的校园生活了。
研究生这学位,现在多少有点鸡肋。据我所知,现在国内大部分研究生那三年读了也都是扯淡,打打游戏,睡睡觉,有的所谓科研实验其实并不比做豆腐高明多少,所以能读博士还是继续读下去,坚持也是一种力量,只要不是混日子就好。
博士学位到手之后,进入高校进行科研工作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点很重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做个大学教师乃至教授绝对是很有前途/前途的职业,混到一定资格后招几个研究生,申请一点科研经费,一夜之间就小康了,或许这看起来有些庸俗,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要说点实话。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搞学术腐败,否则被方舟子发现,你绝对要重头再来。这里只针对理科生。

就业求职

如果在学校已经憋坏了,对实验室厌倦透了,或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让你不能继续深造,或是已经准备好了大展一番拳脚,那么就就业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现在本科毕业生求职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残酷的竞争,这个竞争之所以比几年前加剧,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扩招搞出来太多的研究生,很多用人单位觉得研究生性价比更好。经济学不是说什么”劣币驱逐良币”, 扩招导致的后果就是”良币”被”劣币”驱逐。这里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假定每个毕业生都自认为是”良币”。
“良币”如果不能脱颖而出,难免卖不上价格。好价格就要有好卖点,找工作前,和其他同学比比,自己有哪些优势? 如果只是在学校里按部就班的学了那几门课程,参加个学生会什么的混混所谓的社会经验,根本算不得什么突出。用人单位一看简历,都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差不多,招聘也就变成了和抽奖差不多的活动。相反,如果憋足了劲儿进入某个行业,甚至是某个特定的岗位,有个半年的时间,系统的收集一下相关信息,足够唬人的了。关键是先要有个定位,找好目标,总比无的放矢要好。
不要太看重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就算这份工资让你现在非常满意,一两年后你还是会嫌少,工资多一点少一点,并不能改变你的生活的本质。
大家都往中心城市里面挤,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中小城市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在北京上海,或许人家小学都不要你本科毕业生去教书,但是中小城市的重点高中往往把你当作一尊人物来对待,不妨就去。回想起我当初那些同学,本科毕业在一些中学教书的,现在生活得都不错,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都全了,潇洒自在,而这些在所谓得大城市工作的同学,都生活得还像个小蚂蚁,蝇营狗苟。这就是生活。几年前谁能预计到自己几年后什么样子? 哪个选择正确谁能知道呢?
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感觉只是开了一个头,还有很多言犹未尽的地方。今天手疼,还是到此为止吧。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看《反恐24小时》的得到的教训与魔鬼词典

闲扯《反恐24小时》的魔鬼词典
1) 人不在电脑旁边一定要锁住屏幕。如果不这样的话,别人有可能在你的机器上操作并嫁祸你,也可能会利用你的网络权限干点你不想做的事情。其实在任何一个工作环境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不锁屏幕的机器,这倒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2) 学会使用各种 PDA。这样遇到在突发事件的时候,你可以拍下现场并传送到远程,还可以收到同伴给你发来的电子地图。手机 24 小时开机,深入敌后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成震动的。
3)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尤其是加密解密)的人是不可替代的。CTU Leader 动不动被撤,但是你看看那些能够解密的技术人员,都是被求着干活,而且他们往往是在最后一刻拿出来很有价值的线索。
4) 做坏事的时候要检查周围有没有摄像机,与人对话检查一下有没有窃听器。如果被拍摄下来,一定要想办法删掉,删掉之后还要检查有没有副本留在那里。相反,如果这个人不是你,那么他往往百密一疏,会有破绽。
5) 有人告诉你有炸弹,那么可能真有炸弹。不过别担心,炸弹最后往往会被拆除。拆除炸弹的人往往是告诉你的那个人,他叫 Jack 。
6) 任何两件事情都可能是有联系的。如果最后没有联系,那一定是编剧临时改变了主意。
7) 防火墙再安全也可以被攻破。但是攻破防火墙的人往往会被抓到,当然,不会追究他/她的责任–当时是迫不得已的。
N) 如果从出问题到最后,时间还凑不满 24 小时,别着急回家,没准儿还有事情发生。
EOF

Dell 开通了中文官方 BLOG

Dell 中国的”戴尔直通车–戴尔的中文企业博客“,在麦克尔戴尔访华前匆忙上线了。之所以说是匆忙,因为页面上到英文 Direct2DellURL 的现在还是死链接,很明显的错误,明天 Dell 就会现身国内,估计是疏于检查。不知道是不是入乡随俗,反正这些外企的面子工程折腾的也挺欢的。
戴尔过去一年在国内名声可不怎么好,”邮件门”、”报价门“都让戴尔灰头土脸。这个”中文官方博客”真能和用户互动么? 还是做样子就完事?
Dell 中国什么时候也弄个中文版的 ideaStorm呢?
EOF
Update:
那个死链接已经修正了。连夜在调整?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