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户人家擅自合用一条宽带线路共同上网,属于违法行为
–茂名市公安局
买你一度电管我接几个灯泡?
–有用户对茂名市公安局的上述规定的评论
真正就个人来讲,马云是95年开始,是我们第一拨做互联网的人当中,公认的口才好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样好我不敢说,但肯定跟我差不多
–雅虎中国新任总经理谢文
中国Linux开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Linux社区,因而就不能充分利用开源社区的资源
–中国开源软件联盟主席陆首群
在反流氓软件这个事情上百度一直在积极的做一些事情,百度搜霸是绿色软件,百度与反流氓软件联盟的目标是一致的.
–百度客户端软件部产品经理王瑀峰
分类归档: Review
招聘会见闻
今天去参加阿里巴巴在浙江大学的招聘会。我的职责是面试 DBA 岗位的应聘者。到了才知道,昨天 600 多人参加了笔试,报名 DBA / SA / 测试的人并不多,通过笔试的更是少的可怜,后来又多通知了几个人,一天下来,还是没有找到很合适的,倒是给其他部门推荐了两个。
说一点自己的感受与印象。
1) 关于简历 很多人的简历都有 4、5页,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一页纸就足够了,把真正有用的信息写在里面。既然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那就更没有必要把 “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熟悉 Office,熟悉 HTML” 之类的话写在里面(这样写的人还不少)。
2) 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有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声称自己精通 C/C++ ,问一下写过的最大的程序有多少行代码,一般的都没有超过 1000 行–还是实验室部署的作业性质的,少的呢,只说写过 100 行左右的 C 代码。至于其他语言,”学校没有教,所以没有弄过。” 似乎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课都是 C++ ,所以真的很难找到自己学过 Java 的人。现在基础课程的教材,基本上还是好多年前的那几本,唯一的不同可能是作者不一样了,现在不都流行任课老师”自己编写教材”么。一些学生有和老师做项目的经验,不过这些项目一般都是什么”科技攻关”之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在里面,要说创新就是项目的名字创新,这些导师可以用来换取名头。
3) 赶场似的面试 可能很多学生就是所谓的”面霸”吧,几乎不对面试做什么准备,没有明确的目的。来面试之前也很少有人了解一下该岗位到底是做什么的,也很少有人在网络上获取该公司的背景。就用他/她在课堂学的那点玩意儿准备”不变应万变”,太难了。
4) 对业界环境很陌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教育网隔离的缘故,校园 BBS 、书刊报纸似乎是学生们的主要消息来源。而互联网的一些新应用没有几个人关心过。说起来这个狗日的教育网也真有些莫明其妙,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环境是把学生放在”互联网的温室”里吧
也有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学生。有个从南开到这边来面试的学生(老家是浙江的),能看出他对面试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本身底子也非常好。这样的我当然要强力推荐一下:)
现在的学生底线可真的不高。本科生一般 2000-3000,研究生 5000-7000。研究生一抓一大把,或许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毕业求职,想想自己当年凑巧进入这个行业算是幸运的了。
面试真是一个体力活,回到家里,浑身快散了。
–EOF–
覆水难收的电子邮件
今天在晚饭的时候有个朋友情绪很是低沉,原来他在白天的时候把内部小组讨论的邮件不小心抄送给了合作公司的技术人员,很糟糕的是,这封邮件里有他对合作公司技术人员的评价–当然不是什么好评价。
对于电子邮件这样覆水难收的东西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在今年就已经有好几起颇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由电子邮件扮演主角。”史上最牛女秘书“用电子邮件发泄自己的情绪,随着该事件的扩大化,当初给她脸色看的所谓老板也被迫走人(虽然 EMC 否认陆纯初辞职与该事件的直接联系)。新加坡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因为在电子邮件中表达了个人对新加坡政府的不满情绪,最后他也被迫辞职,因为那封该死的电子邮件泄漏了。前一段时间 Dell 中国公司的价格事件中,也泄漏出来一封关于如何应对这些“钻空子”客户的内部邮件,令本已灰头土脸的 Dell 形象更加受损。
电子邮件正在成为更多事件中的关键证物,更为可怕的是它的可传播性,使得每一个读者间接成为该事件中的证人。
或许,可以快速收回的电子邮件会在不久的将来大范围应用。
–EOF–
国内 BlogNetwork 存在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 Blog Network,过了理论阶段,就该开始实践了。一时间我们看到很多 Blog 站点都改成三栏的了。不过,三栏是三栏,如果你在这些站点上转转,发现每天更新的那些内容几乎都是类似的。特点也都是相似的。
国内一些 Blog Network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星论“,盯住某个明星公司,只要这个”明星”一丁点新的变化通通弄上来,就是一个勤快。Google 毫无疑问就是现在的互联网的最大明星,有个风吹草动,你要是不早点知道并张贴出来你都不好意思,对,Google 就连放个屁都是香的。至于报道的原创性、深度,都去见鬼吧。
国内一些 Blog Network 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唯新论,每日张贴的内容哪怕再没有价值、再无聊、再和主题不符,只要”新”就可以了,别人 Blog 上出现的,都给”转载”, “CTRL+C, CTRL+V” 弄过来,反正也是 CC 共用享的嘛,不太过分就成。别象 PostShow 被 Zola 所质疑的那样就成了。
现在国内这些 Blog Network,在我看来还是没有技术含量,虽然看上去貌似很专业,但每个站都憋足了劲儿要做成特定主题的新闻站点,新闻站点倒也罢了,有影响力的原创分析作品还是太少了(当然也不是没有,网谈的 Hung 前一段时间关于 Blogging 的一系列文章就很好)。
去看看 TechCrunch ,每日的更新不过几篇而已,但是每篇几乎都有内容可嚼。如果我们的 Blog Networkers 也做 TechCrunch ,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想了很多,写起来就没了,今天太不舒服了,封键。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