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国内 BlogNetwork 存在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 Blog Network,过了理论阶段,就该开始实践了。一时间我们看到很多 Blog 站点都改成三栏的了。不过,三栏是三栏,如果你在这些站点上转转,发现每天更新的那些内容几乎都是类似的。特点也都是相似的。
国内一些 Blog Network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星论“,盯住某个明星公司,只要这个”明星”一丁点新的变化通通弄上来,就是一个勤快。Google 毫无疑问就是现在的互联网的最大明星,有个风吹草动,你要是不早点知道并张贴出来你都不好意思,对,Google 就连放个屁都是香的。至于报道的原创性、深度,都去见鬼吧。
国内一些 Blog Network 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唯新论,每日张贴的内容哪怕再没有价值、再无聊、再和主题不符,只要”新”就可以了,别人 Blog 上出现的,都给”转载”, “CTRL+C, CTRL+V” 弄过来,反正也是 CC 共用的嘛,不太过分就成。别象 PostShow 被 Zola 所质疑的那样就成了。
现在国内这些 Blog Network,在我看来还是没有技术含量,虽然看上去貌似很专业,但每个站都憋足了劲儿要做成特定主题的新闻站点,新闻站点倒也罢了,有影响力的原创分析作品还是太少了(当然也不是没有,网谈的 Hung 前一段时间关于 Blogging 的一系列文章就很好)。
去看看 TechCrunch ,每日的更新不过几篇而已,但是每篇几乎都有内容可嚼。如果我们的 Blog Networkers 也做 TechCrunch ,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想了很多,写起来就没了,今天太不舒服了,封键。
EOF

本周言论 之 狐臭还是铜臭

国内那些没名气的博客就算写的再有道理别人也当是放屁,而另一些所谓教父级别的有名博客即便是在放屁别人也当是至理名言。
–熊猫邪 内容来自网谈
我们的方针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卖
–进京卖瓜的老李打趣地说自己对付城管的方法
哥伦布要去印度,结果到了美洲,他意外地发现,世界是圆的;我从美洲到了印度,结果意外地发现,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狐臭被铜臭给盖住了
–有网友疑问”外国人一般都有狐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女子抱着他们?”,上面是另一位网友的回答。
假如我喜欢日本,那是因为我喜欢她的地震与火灾
–成仿吾

继续阅读

浏览器, Opera or Maxthon or Firefox ?

Maxthon 升级到 1.5.7 (Build 82) 之后发现是一个错误。系统时不时的占用 CPU 超过 90%,运行中崩溃的老问题也出来了。迫不及待的使用这个版本是因为这次更新后支持 Google Toolbar 了,没错,支持是支持了,可是 Maxthon 下的 Google Toolbar 默认不支持回车,每次还要多点一次鼠标。
今天尝试使用一会儿 Opera ,惊喜,速度好得很,尤其在使用抓虾的时候。看来我一直是错怪抓虾了 :) 一个软件能否成功替代另一个类似的软件,当然主要看看用户依赖性的功能是否都能实现,对于 Maxthon 来说,”超级拖拽”是很多用户用来很满意的一个功能。那么 Opera 能实现么? 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从Maxthon 迁移到 Opera 的用户也都在问这个问题。搜到的一个办法是这样的:
1) 在地址栏输入opera:config,
2) 搜索 drag
3) 修改值为:255
对于这个值的解释

Enable Drag=X
"X" is one of the following:
255: All drag operation enabled
0: Drag and drop completely disabled
1: Drag elements from document window enabled
(cannot be dropped within document)
2: Drag bookmarks enabled (from panel to document window)
4: Drag from "Location" label on address bar enabled
8: As 1, but drag and drop inside document enabled
"Enable Drag=7" is the default,
and a combination between 1, 2 and 4 (1+2+4=7).
It will enable all drag and drop operations,
except that dropping is disabled within the document
the dragging started in.

设置了之后重启动了几次根本没有生效。问了 Hung, 他的办法也是和我一样的,可在我这里不生效。后来发现鼠标手势就可以做到这个功能。以前很少用鼠标手势(总觉得这个东西有学习成本,土吧?),慢慢的试用了一会儿,挺顺手的, 也没那么难用 :)
暂时把 Maxthon “打入冷宫” 一段时间再说。Maxthon 的软件质量似乎控制的并不好,这次的 1.5 的升级就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带来了几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而 Maxthon 2.0 也测试了这么久了,尝试了一下不得不放弃–太复杂了。我需要这么复杂的浏览器么? 我使用 Maxthon , 99.9% 的时候都在使用两个最基本的功能: 分页浏览、超级拖拽。而我对浏览器的要求呢? 第一个是稳定性,不要动不动就应用程序假死,或者 CPU 资源占满。第二个是速度,不要一个浏览器就占用了太多资源,要知道我的机器性能并不是很好。
至于 Firefox ,或许大家对他的期望太高了,我使用了这么久,倒也并非感觉这个工具是不可替代的。而且,用 Firefox 和用 IE 相比,浏览速度没什么实质的差别,或许,”安全” 是 Firefox 的卖点,可是”安全”对我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
据说这个月 IE 7 要正式发布了,虽然前几次试用都不是很满意 IE 7 的表现,没准正式版让我们眼前一亮也说不定。
对我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浏览器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这只是关于浏览器的个人感受罢了。我把自己当作初级互联网用户。
EOF

卓越(Joyo)与 Amazon 接轨后的’智能’

卓越网似乎是在国庆前夕进行的改版? 没看到改版说明在什么地方,总之界面和 Amazon 的风格终于一致了,访问速度也快了很多。
登录进去看看,在”个人信息”页面看到如下内容:
Joyo 改版后的一个小Bug
我的 ID 怎么成了”礼品卡”?
“报告长官,我的确不是礼品卡!”
看来是 Joyo 数据迁移过程中字段映射的问题,这个值应该显示账户 ID 才对,而”礼品卡”是账户的类型。(这个账户就是根据礼品卡带的 ID 创建的)
虽然最后找到了地方修改了自己的 称呼, 但是第一次看到系统把我叫做”礼品卡”,还是觉得怪怪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EOF
Updated: 发现 Joyo 的 UI 有一处小 Bug , 左边栏”商品分类”的类别,最后一个的后面怎么还有个竖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