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Linux

Linux 下的 df 命令以及其他

手边有 AIX 以及 Linux 环境,df 算是我用的频率较高的系统命令了。这个小小的命令在不同的环境中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 “-v” 这个参数,在 AIX 上可以配合 -k -m -g 等参数显示可读性更强的信息, Linux 上只是为了兼容 System V 的 df 命令而保留 “-v”。在 Linux 上类似的命令 是 “-B” ,可以接 k 、m、g 等. 如 df -Bg 按照 GB 显示。如果同时维护这样的混合环境,在命令的使用上也要考虑“兼容性”。

以前介绍过 GNU 核心工具,不过没介绍那份有趣的 GNU Core Utilities FAQ,前两天又重新读了一遍。多少有点新内容。比如那个比较经典的问题,“Linux 下 df 与 du 显示的为什么不一样” (我自己就遇到过一次),在 FAQ 上更新了很有权威性的线索: df and du report different information

我这里补充一下的是,在比较大的文件系统上,保留给超级用户的数据块也可能会产生混淆。默认是 5%,如果文件系统比较大,这里的浪费还是比较惊人的,需要就实际情况作权衡。这个也会对 df 的显示有影响。如果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需要修改,用”-m”参数指定特定的百分数。

虽说差不多每天都在用 Unix ,但是总有无数知识盲点.

EOF

如何避免 Unix 环境中的 ‘rm -f’ 灾难

在 ITPub 论坛上,最近有朋友发起了一个”请列出你在从事DBA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次误操作“话题讨论,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看下去的话,会发现很多误操作都是类似的,最上镜的就是这个操作系统级别的 “rm -f” / “rm -rf” 了。

在那本著名的 Unix 痛恨者手册 上,rm 问题也作为一个罪状而提出。的确,Unix/Linux 的这个 rm 的 -f 参数是系统管理员(SA)乃至数据库管理员(DBA)最容易引发系统灾难的导火索。

如何避免这样的灾难发生呢?

如果一个人能不犯任何误操作就好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我相信肯定有很多 DBA 或 SA 到现在也没烦过这样的错误,但不要忘了墨菲定律的诅咒。

1.有安全的 rm 命令麽?

一种比较理想的是如果编译源代码的时候把这个 -f 选项去掉,肯定能让不少人少犯错误。不过搜索了整个网络,好像还真没有具体如何操作的。Sun 的 Solaris 10 对 rm 作了一点改进处理,”rm -rf /” 是不允许的。可惜的是 “rm -rf *”类似的操作是没限制的。另外,对于其他系统也不可用。或许,将来 GNU/Linux 能有改进。

2.Alias 方式

第二个方式是在 Profile 层次上设置命令别名( alias ).

alias rm="rm -i"

这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如果脚本上直接调用了 rm 命令的全路径,还是不管用的。这其实也是如果功能上没办法完全禁止,那就提高用户的使用成本 :)

3.替代命令

第三个方法是使用替代命令。如用一个 del 命令来替代 rm. 这个就要挑战用户的使用习惯了。真的会始终用替代命令麽? 这个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不要真的把 rm 命令挪走(比如物理的 rename 名字),如果这样,是很糟糕的策略。

4.修改权限

也有不少人直接把 rm 的权限修改,比如只允许 root 用户而不允许普通用户执行命令。这在调用一些脚本或者编译文件的时候,很容易引来很多麻烦。

任何一种策略,如果要扩大应用到一个团队的话,还需要考虑使用习惯对其他成员带来的影响。毕竟,”不爽”也会让很多人更容易犯错。

最后,友情提示,有的人经常通过层层跳板 Login 到主机上,可能会因为忘记了”身在何处” 而犯错误,最管用的方式是设置一下 PS1 环境变量。比如我在 Dreamhost 上用这样的:

PS1="\n\e[1;37m[\e[m\e[1;32m\u\e[m\e[1;33m@\e[m\e[1;35m\h\e[m \e[4m\`pwd\`\e[m\e[1;37m]\e[m\e[1;36m\n\e[m\\$ "

EOF

Linux 的 多路径 IO 技术

作为 DBA,多多少少要关注点儿关于主机到存储这段链路上 IO 的可靠性问题,Multipath I/O(MPIO) 是需要要了解一下的。业界 MPIO 相关的软件不下几十种,但商业软件居多,开源的似乎只有 Device-Mapper,这也是 Linux Kernel 支持的多路径 IO 软件解决方案。

Redhat 应该是从 RHEL4 U2 开始正式增加的对 Device Multipath IO (MPIO) 的支持。SuSE Linux 则是在 SLES9.2 以后就提供支持了,谁先谁后我还真的不知道,不过SuSE 在这方面还真是一直比较激进,或许这也反映了追赶者的一些急躁心态。

关于如何设置 DM 可以参考 RedHat 站点上的一篇 FAQ:How do I setup device-mapper multipathing i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对于 RHEL 5 ,有一本 Using Device-Mapper Multipath 手册。另外,这里有篇中文的测试,步骤比较详细。

有些存储厂商在 Linux 上没有自己专有的多路径工具,如果需要类似的功能一般是推荐用 DM,但是我对负载均衡算法还有些持保留意见。 IO 路径选择器只有默认的 round-robin 。在负载均衡配置下,似乎这东西每个路径 在 1000 个 IO 之上就会重新选择路径(这个地方我不确定,谁来澄清一下?)。没有最小 IO 队列算法和最小服务时间等算法可供选择。

涉及到的 Oracle 支持情况: Oracle ASM 支持 DM 映射出来的设备.

EOF

Linux 上生成硬件信息与配置报告: Sysreport

今天才注意到 Linux 上这个 Sysreport 工具。当需要 Linux 主机详细完整的描述给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工具非常适合。用 root 用户之行,但要注意最好不要抓取 currently installed packages 信息,这一步非常慢。(用 -norpm 参数)

存储厂商 EMC 也有个 EMCgrab 工具,工作原理类似,额外抓取了存储相关的信息而已。估计各家存储厂商都有,要不远程支持也太费劲了。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