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老弟跟过我一些日子,显然没有学满师。最近北京的经济专家群起而出,大叫经济过热,说什么危险情况云云,易老弟的声浪竟然最高。
–张五常 《经济要从整体看》
成为中国首富,以前我定的期限是28岁,现在觉得用不着到那么晚,改成26岁了。
–陈峰伟 南京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休学学生,南京“唐电”电器销售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其人事迹.
我愿意与方舟子先生签订如下的生死对决协议:
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
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
–黎鸣 这位黎明先生声称自己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证明了“四色定理”
数字霸权管理(DRM)是一种以限制用户为目的的程序设计方法。这些程序不是被设计成为你工作,而是以控制你为目的。
–Richard Stallman
现在这群小兔崽子,总是把自己的欲望当成爱,把对别人的控制说成喜欢,把满肚子邪恶包装成一脸无辜!
–《白板报》 《“爱”你妈个肺》
分类归档: Review
Munging Email 地址,避免 Spam 骚扰
相信大家每天都被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Spam)烦透了,即使是目前对付垃圾邮件最好的Gmail,在我的邮箱里每天也会因为判断不明错放进来几十封。国外已经有些组织针对 Spam 开战,今天访问了 Project Honey Pot ,简单介绍一下该项目介绍的关于 Address munging 。
首先对于 “Munging” 这个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翻译,来自英文 Wikipedia 的说法是:
Mung (or munge) is computer jargon for “to make repeated changes which individually may be reversible, yet which ultimately result in an unintentional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large portions of the original item.”
Address munging is the obfuscation of e-mail addresses…
第一种方法是简单的替换法。例如:dbanotes#example.com (把# 替换为@)。当然也可把地址中的某个短语或者字母替换掉。 英文环境中用 dbanotes(AT)example.com 或者是 [email protected] 可能更人性化一些。
第二种方法是稍稍复杂一点,如果熟悉ASCII 码的话,@ 等价于 “.”, 可以在 HTML 代码中用这个替换 @ 如果 SpamBot 智商不太高的,基本可以骗过。从这一点出发,你可以考虑把整个邮件字符串都进行 ASCII 化。即使 SpamBot 比较高的智商,恐怕也束手无策了。
第三种方法则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除非 SpamBot 是人。 这个方法是脚本加上图片。很多 Blogger 站点上的联系方式都用图片,地址可以用一个 JavaScript 来代替。 具体的脚本获取在这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 Spam 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 SpamBot 应该已经具备读取图片的能力(我的Blog 验证字已经不管用了),如果是网站站长,还可以协助 Project Honey Pot 来进行 AntiSpam。也可以考虑加上这个”稻草人”:
@ | MEMBER OF PROJECT HONEY POT Spam Harvester Protection Network provided by Unspam |
估计可能国外的 SpamBot 还能害怕一点点,国内的就不那么遵守流氓规则了。
–EOF–
Dell 以为消费者是小孩子么?
自从 Dell 中国网上商店八月七日出了价格纰漏之后,很多下了订单的消费者都在静观 Dell 的动态。第二天晚上就有传出来消息说 Dell 赖帐了。
到现在为止,我接到 Dell 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是 10 日下午 5 点多,一个女的,上来就说自己是 Dell 公司的,说价格问题是某个员工的错误, 然后给我开出的条件:
一个是取消订单;
第二个是 7.5 折买那款服务器;
第三? 没有第三。
虽然我早都在朋友们听到这样的选择结果,我还是火大。套用范伟的话说,”你这个人不讲究啊,你的承诺 Ni?”
我给的答复是: Dell 不是说安全购物么? 员工的错误也是 Dell 公司的错误,总不能把这个错误说成是消费者的责任吧?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们的道歉呢?你们连在公司首页做个道歉声明都做不到,我对这样的选择都不能接受。
不要给我退款,如果贸然把款退到我帐上,我会认为那是 Dell 给我的赔偿!
昨天下午,又接到 Dell 的电话,男的,这会上来自报家门,说自己是 Dell 销售经理,谁谁谁,然后还是那两个条件,让我选择。
那家伙说,”这款服务器原价 8000 多,7.5 折后才 6000 多,而且,这里面包含了一个软件就价值 4000 多…” ,什么软件我倒是没有听清,”那好,你把软件都去掉吧,我看看价格能不能接受” ….噎住了半天,说回去给我做个报价。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 Dell 都做的非常不光彩。消费者的确是钻了你的漏洞,但漏洞是你们自己造成。总要拿出个让人满意的态度来吧 。
Dell 公司都以为消费者是小孩子么?
–EOF–
转载技术文章是对互联网的一种伤害
前几天看到某 BSP 上的一个所谓”博客”,把我写的一篇技术总结原封不动的转载过去,甚至下面的用户评论也不放过。这种现象在中文网络恐怕是司空见惯,很多人可能也习以为常了。
中国互联网有一种现象恐怕是老外很难看懂的,那就是网络论坛无比繁荣,甚至繁荣得泡沫四起。传递繁荣的载体之一就是”转载”(“转贴”,”ZT”,”ZZ”),对于有的内容(比如实事评论、文学作品),转贴是一件好事,平面媒体不也有什么《文摘旬刊》之类的么? 但对于技术类的文章来说,转载则是一种很有问题的传播方式。
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
1) 丧失了原有的格式。HTML 语言标记过的内容经过简单的 CTRL+C CTRL+V ,丧失了原有的格式。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文档,虽然原作者精心排版,可是在若干次拷贝粘贴后面目全非。
2) 丧失了数据准确性。技术文档可能包括实例代码、表格数据等内容,几经转载后很难认为该数据是不被篡改或是丢失,数据的可读性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困惑。
3) 读者无法得到更新内容。超链接是 Web 一大基本属性。转载后的技术文档,很难保证原有的超链接仍旧存在。如果这个通道断掉。那么原作者对文章的更正、修改、补充等内容读者无从知悉。有此产生的误解、困惑谁应该负责?
4) 损伤原作者积极性。看着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技术文章,一转眼的功夫就被人张冠李戴,任你再有涵养也要深为沮丧,几次过后也就没有了继续写作的兴趣。从 Web 页面本身来说,PageRank 也会受损,久而久之,劣币必然影响良币。
也或许,问题并不止这么几个。如果你看到一篇技术文档的确觉得不错,非常想转载,在转载之前不妨尝试如下几个步骤:
1) 收藏为书签。比如添加到 del.icio.us 或者是 365key,收藏的时候加上自己队该文章的一点评论最好不过。
2) 如果第一条不是很好,转载的时候把原作者署名,并且一定要加上原文地址。别人看到这个’鸡蛋’不错,让他们直接去找生那只蛋的’母鸡’。
3) 如果还不行,问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转载一篇很牛的文章后技术社区里的人会对你更有好感么(还是仅仅因为虚荣诱使你这样做)? 别人是否会误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 如果他们就这个问题对你提问,你能搞定么?
4) 最后一条。看过了前三条你觉得很麻烦,那么就不要转载了吧。
有的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好东西自己也要有”的心理,最喜欢用的理由是: 万一别的地方找不到了呢?
别担心, 搜索引擎会缓存互联网所有有价值的东西。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