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SNS

谨慎对待自我生成内容(egc)

标题里的 egc 代表:ego-Generated Content,是我模仿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造出来的一个词。用以表示个人生成内容,尤其是在一些 UGC 网站产生的内容。

记得 CSDN 的曾登高问过我:

如果 CSDN 开发一个 Google Group的功能,你会创建自己的小组,建立一个兴趣小圈子吗? 

我的直接回答是”不用”,尤其是国内的很多明显是克隆国外服务的站点,比如饭否这样的。最近一段时间里,一觉醒来,似乎遍地都是 SNS ,对于一些明显是浑水摸鱼的服务,我一般会敬而远之,即使注册了,也基本不会真的花费心思去参与。原因只有一个:自己生成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要随便扔到不靠谱的地方,当然,这么说肯定会引起一部分人的误解(我现在也在用个别的 SNS 服务,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研究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至少到到现在为止,还没从 SNS 服务里面发现比较有价值的技术内容)。

自我生成内容成本其实很高。考虑到每个人的一生也就那么长的时间,如果你的时间有价值,那么产生的哪怕每个字符都有必要保存,一旦内容丢失,对个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浪费。我个人不认为 SNS 之类的服务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倒是有可能产生更有价值的”关系“,而且,SNS 的服务很少让人静下新来作一些”沉淀”,每天被新信息充斥着。

至于 LifeSteam:之所以会产生 Lifestream 功能的服务,其终极目的还是要把一个人产生的内容融合起来,但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做信息的归档保存(类似数据库-> 数据仓库的机制),只是即时更新的信息流而已。从这一上来说,也不利于 egc 的整理。

所以,有必要谨慎对待自我产生的内容,尽管你还没发现这些内容的价值。也不要趋之若鹜的去到处尝试一些新服务,做小白鼠其实没什么大价值。

个人建议:

  • 同类服务只用一个,最多用两个,如果用了三个,那么你是一个义务测试员。

EOF

Oracle 的 SNS Startup

我必须要说,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差的 SNS startup ,尤其这还是软件巨头 Oracle 弄出来的。为了验证我所言不虚,请登陆 Oracle MIX. 这 UI 啊…

此前,Oracle 低调的推出了官方 Wiki, (友情提示,可能会经常的打不开该页面)。在 SNS 如此火爆的今天,卖水的也都开始甩开膀子准备下场掘金,最起码,也要把自家院子里的金子挖一下不是?

EOF

SNS 站点中的’水葫芦’

看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有疑问,SNS 站点和水葫芦有啥关系?

周六周日和项目团队去华庄生态农业园玩了一次,钓鱼,钓龙虾都挺有趣的.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还是水道上到处可以看到的水葫芦。有的地方已经占据了大半的水面。据说这玩意儿已经在滇池、太湖以及不少水域肆虐多时,因为繁殖飞快,很难根治。其危害来自”生长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又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又有”专家”要用这玩意儿以毒攻毒对付蓝藻,我看完全是欠抽。

网络上也有’水葫芦’, 在 SNS 站点里尤甚。拿我在 Wealink 中的体验来说,里面所谓的从事猎头和营销的用户就和水葫芦差不多,拥有几千个’连接’的猎头不在少数,而且这些人在里面折腾的还挺欢,每天收件箱里面都能收到转发来的所谓体现”人生智慧”之类的玩意儿。以致于我现在看到猎头人员发来的连接请求一律拒绝。记得很久以前 Wealink 还是不能主动和联系人断开链接的,我申请了几次后新功能也开发出来了。新型 Web 2.0 站点是这样,其实传统的论坛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我以前喜欢去的一个技术论坛,就是因为有些用户大量的自我繁殖,发送格调低下的垃圾信息而导致不少用户流失,当然,很多站长还是喜欢这样的”水葫芦用户”,毕竟带来了更多的 PV –垃圾 PV。

水葫芦消耗大量氧气,而”水葫芦用户”消耗大量网站资源,水葫芦使水体富营养化,使得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葫芦用户”使得 SNS 站点”富信息化”–导致其他用户信息过载。这一点不少 Twitter 用户也深有体会吧?! 水葫芦破坏生态,”水葫芦用户”破坏一个社区的生态,而且会”暗示”更多的用户加入水葫芦的行列,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那些喜欢树立 “用户标兵” 的站点(比如新浪)就知道了。

任何站点都不可能没有”水葫芦用户”,关键还是看管理者的态度。有些听之任之,甚至喜欢”水葫芦用户”带来的虚假繁荣,短期内可能好像有所收益,长期来看,最受损伤的还是站点自身。

国内的站点中,豆瓣在这克制水葫芦用户上做得很好,值得表扬。

EOF

Twitter 的玩法

Twitter 这两天在 Blog 圈子里火得一塌糊涂。打开 Google Reader 就能看到关于它的话题。为了使得自己不那么落伍,也尝试用了一下。虽然 Twitter 的介绍上说是用来发现朋友们在做什么,但是显然不止这一种玩法,至少还可以告诉朋友们你在想什么,有些喜欢频繁更换 MSN 签名的朋友这回算有救了,只需要帖在这里即可,朋友们就会都知道你的最近”警句”。

从另一个维度展现 IM 信息

第一个感觉是 Twitter 是 IM 信息的另外一种展现形式. IM 交流一般是点到点,其他人很难方便获取聊天内容,Twitter 把这个交流形式展现在 Web 上, RSS 化,,原型似乎有点以前网络聊天室的样子,只是信息是异步展现的。

信息过载?

第二个感觉是 Twitter 可能会信息过载。我没有在手机上使用这个服务,不知道频繁发来信息会是什么样感觉,如果有个朋友不停的更新,岂不是和 SMS Spam 差不多?

运营趣谈

第三个想法是 Twitter 如果在国内该如何运营 ? 考虑到人人都有偷窥心理,走”名人”路线是捷径,看看老徐在做什么? 肯定吸引眼球。就算不能找老徐代言,找芙蓉姐姐的话也应该对广大网民有一定吸引力。
我的 Twitter 地址,看看我在做什么? 可以用 Twitter 来做 Mindpool .
EOF
推荐一篇文章:詹斌的《我也说几句twitter》,顺着这篇文章可以看到国内 Blogger 圈子对 Twitter 的评论。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