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产品的最短路径

最近和同事以及一些业界朋友聊起用药助手这款应用的产品理念的时候,我常常会提及「产品的路径要短」这句话。其实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你的产品和用户要靠的非常近,尽量缩减中间环节,减少不可控环节的依赖。比如,通过一款产品解决人们看病的问题,的确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那需要太多支撑技术,遥不可及。远不如针对个别场景解决一个基本问题来得实际。

比较长的产品路径会有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假定你是一个创业者,从种种渠道的信息你断定健康信息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开发了一款小型电子设备,这个设备可以测量收集个人的健康数据信息(我们从各种报道中经常看见此类产品上市的消息),然后通过手机或者无线网络再传输到你的服务器上,然后… 听起来这是个很好的创意,健康数据多么值钱… 进行医疗分析或者辅助治疗,激动人心。且慢,这样的产品路径太长了。首先,你的设备制造就要考虑很多事情,设计、外包生产,然后,最起码做数据接口,各种设备得适配,再然后,要有渠道去推销给人们使用这个设备,用户毕竟不会飞来(能说服他们买单?),还需要有很好的售后支持…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创业团队来说,要控制好,成本都太高了,而且,链条太长,也注定无法快起来。

所以,我建议创业团队做产品,路径必须要短。拥有简短路径的土鳖产品,也比华而不实的靠概念堆砌起来得产品更有价值。当然,凡事都有反例,但别用反例来反驳了,有些朋友会想起苹果公司,毕竟苹果的成功目前来看,还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是我不太看好一个电子商务巨头去进军手机市场的理由。

补充一点,做产品,也不要绕路绕的太远。比如,你发现有的用户在你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欺诈,于是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反欺诈技术手段,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显著,反欺诈工具无效? 提高技术研发力度?… 当然,也是治标不治本。正所谓,为了一根香肠,没必要去买一头猪或是养一头猪,更没必要去开养猪场。甚至,你需要的那根香肠可以用其他食品替代。

EOF
Updated: 就这个话题延伸一下,一个传统企业(比如某些医药企业)试图打造的自己某个产品品牌的在线社区也无疑是徒劳的,要么是拿钱打水飘,要么做成了「体外循环」,背离初衷。比较合适的方式?借助已经成熟的社区,事半功倍。毕竟,你只是想拉近和用户的距离,宣传品牌,培养忠诚度,但没必要总把用户拉来你家打牌吧?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文案的力量

文案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作用,就好比路标对行路人的作用。清晰无误的文案带来的效果有的时候胜过胜过数百行代码。和百姓网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谈到他们的一个真实案例:付费产品的转化率始终始终无法提高,后来产品人员在表单下面添加了一小行文字,意想不到的是,转化率增加 20% 多;最近丁香园的某个产品改进过程中也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功能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一行文字提示,结果? 询价量大幅上升。

我无意夸大这两个案例有多么神奇,而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成本最低的改进来改善我们的产品,那就是,写更好的文案。

差的文案有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吧,糟糕的路标有的时候让人恼火,比如北京地铁最早用东西南北做出口的标记,你可以想一下有多少人在地铁里能分清方向? 这是一个经典反面案例;而支付宝当年因为证书问题导致用户修改信息陷入「死循环」,其实也是加一行文字就能避免用户多次重试;再想想我们经常遇到的「您提交了非法请求」、「提交的表单无效」之类的让人莫名其妙或是哭笑不得的提示信息吧……

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似乎并不怎么重视产品文案的力量(当然当下多数人也不重视文字的力量)。有些团队喜欢在技术和数据分析上猛下功夫,但是不知道,用户有的时候在一堆功能前一头雾水的主要原因就是你的文案写的不够清晰。好的文案样本可以看一下豆瓣的,清晰直接,一目了然。每次豆瓣发布新产品或是改版,我都要仔细学习一下豆瓣产品经理的文章,比如这篇 豆瓣的初衷 ,在国内互联网产品团队中堪称无出其右。

国外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相对来说,更重视写作能力,看重文字,比如 37 Signals 一以贯之的实践,甚至在《重来》这本书中写到「会写就代表会思考」,并且建议「如果你准备从一堆人挑出一个人做某份工作,那就挑文章写的最好的那个」,我个人很赞同这个观点。接下来,在团队成员的招募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候选人写作能力的要求,这也是丁香园团队目前做的很不好的一块。据说俞军在百度招产品经理的时候就让应聘者写一份产品分析文档,不知道这里面有多看重候选人的文字方面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产品人员应该关注文案、写好文案,重视文案的力量,文案不只是对网络编辑的要求,产品经理、工程师,同样应该重视。我们常说重视细节,其实文案、文字,同样是细节。

注意:以上所说的「文案」,单指互联网产品的「文案」,不是指广告公司面对的那种「文案」。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游击队 vs. 军团作战

在过去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 Amazon、Google、Facebook、Tencent,已经非常倾向于「游击队」作战模式,也即启用技术小团队,快速灵活、便于沟通;而不是动辄几百上千人攻关大项目,我知道淘宝以前有「上万人天」的大项目。

比如,亚马逊 CTO Werner Vogels接受访谈时透露:「亚马逊就建立了很多的技术小团队,每个团队基本上都是 8-10 个人,这种团队的灵活性体现在,当有了新的想法马上就能够行动起来,而且沟通简单,不需要开很多会议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这些技术小团队围绕的是亚马逊提供的各种服务,比如购物、推荐系统、甚至评论服务。」

而 Facebook ,公司已经形成了「特别认可小团队」的文化,「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at Facebook, we believe in particularly small teams」(refer), 绝大多数项目最多六七个人。

至于 Google,施密特曾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成功产品都是由反应快的小团队开发的」,即使 Google+ 这样毕其功于一役的项目动用了超过 500 人,但「Circles 的设计是由一个人主导的。团队约为5-10人,他们在通用平台上做彼此的工作」

至于腾讯,从对张小龙的采访可知一斑。甚至去年的明星产品微信,团队也并不大,「微信第一批成员不到十人」(refer)。

我不厌其烦的举众多例子,是无意陷入到争论中(至于软件行业的朋友,就更没必要来抬杠了)。这些信息或许给我们一个启示: 游击队模式或许是个好方法。毕竟,军团作战,我是说几十乃至数百上千人的协同开发,实际上给协调和沟通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与其投入昂贵的管理成本,不如反其道行之,让这些问题不存在。

从我过去一年中的实践来看,收效不错。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尽量克制投入军团作战的野心,尽管「小即美」的道理浅显易懂,但跳出思维定势似乎不那么容易。对于创业团队,人手本来就少,更是应该将单个开发小组尽可能的缩小,两三个人一个小组,效率应该会非常好,而且,创业团队几乎不存在「基础设施集中与否」的问题。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2011 年个人总结

本年度的最后一天,个人惯例,度过元旦的方式是做一下过去一年的个人总结。翻看了一下去年的总结和计划,完成度还过得去,这一年虽有遗憾,但没有虚度。

2011 年中在工作上多少做出了一点成绩,回顾了一下,上半年经历了从业以来几乎是最为严峻的考验,有段时间头发都急白了不少;下半年则相对顺利,团队效率提升很多,项目和产品上到了收获期,我甚至还能有时间顺路做做公关宣传。这是最有效率的一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丁香园全站过去一年中从传统的 1.0 模式升级到了 2.0 版本,打通了任督二脉,甚至还有一点延伸 –比如丁香园用药助手。作为第一款试水性的移动应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并且在业界有一点反响,这是整个团队乃至我个人都是始料未及的,很欣慰。总体来说,从大公司到小公司落了地,并且还能做点实际的事儿(某些人看这事儿:真是奇迹),也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技术团队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0%。因为自己不喜欢大公司做事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对团队完全采取采取扁平结构、氛围尽量保持宽松,收效还不错。其实,一个团队负责人如果能充分调动大家的能动性,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天才。《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是个值得努力的境界。

经济上,因为机会合适兑现了一些原公司的股票,算是过去几年的加班费吧,能让家里生活质量暂时提高一点点。投资方面,收获不错。投资老同事的项目成功出售,作为小小天使的另一个项目已经拿到风投并进入良性循环期;贝塔咖啡开了两家分店,「无形资产」起码增长了不少 ;) 允许我自我满足一下。尝试炒了一点美股,战绩还行,这个更大的收获还是了解到了一些公司的业务模式,其实也是在学习。顺便说一下,雪球是个有价值的网站。

这一年中,如果要问在那几个地方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最多?第一个是曹政大侠的神秘群组,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互联网生态圈;第二个地方是在知乎,内容质量非常好 ;第三个地方是新浪微博,获取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产品反馈;然后是 Twitter,这一年发言少了很多。当然,要了解医学和健康知识,那还必须是丁香园,中立、客观是丁香园的准则。

拖延了好久的驾照考试终于通过(refer:学车记),虽然这事儿说出去挺丢人的,但对我自己来说,起码证明我的执行力终于改进了一点儿,自我满足一下。考过驾照之后出门也不怎么晕车了,伴随我这么多年的老毛病总算有所缓解。今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回到母校参加了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是啊,大学毕业10年了,从业也有10年了,就连我自己的个人站点都存在八年多了,时间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不知道下一个十年会是怎样。我想,我应该抽空再修改一下上半年写的那篇《十年莽撞IT路》,算是一份人生的记忆。

这一年,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创业者。心态、思维模式改进了不少,人要改变自己很难,还好我不是不可救药。要批评自己的是在微博上不知不觉的暴露了个性上不那么讨好人的一面,有必要收敛一点。读书方面,阅读量还行,和去年相比不相上下(荐书清单)。参加的会议与往年相比,少了不少,只参加了QCon和移动开发大会等几个会议,全程免费的 Oracle Open World 也没时间去了,不过并不遗憾。Blog 数量少了很多(写邮件倒是多了),一是我不再想重复以前的那些东西,二是质量的确所下降,水分增加了,对读者朋友们说声抱歉! 对了,喝咖啡多了,但是失眠少了;几经折腾之后,开始尝试新的生物制剂药物,关节痛基本控制住了,体重居然也增加了 :)

身边的朋友多多少少对这狗日社会的渐渐有了幻灭感,只要我们相信有些事情会变好的,那不妨就积极的一点点做起来。从你我开始。

家庭生活上,有一点失落,但总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随遇而安吧。

我的 2011 榜单:

年度致敬:陈光诚 这个社会缺少有勇气的人; 年度媒体:知乎 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嘛; 年度图书:吴军大作《浪潮之巅》。候选图书:《黑客与画家》… 年度视频:罗永浩 保利剧院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II); 年度电影钢的琴 ,有些生活总是让人感动; 年度音乐:左小祖咒《苦鬼2011》
2012 年的 TO-DO List:

Lean Startup. 过去的一年,其实团队做事一定程度上已经暗合 Lean 理念,2012 还要深入实践。如果还用老思路、老方式做事,不想办法做改进的话,成长自然不会好到哪里,所以,需要新思维。PS. 精益创业模式的理念和原则如下:1.创业第一天就设定收入目标 2. 持续的客户互动 3. 如果没有收入,就一定限制规模(别乱花VC的钱) 4.产品开发周期粒度减小:以小时/天计而不是月或者年为单位 5. 产品开发 – 最少的功能,最大的客户覆盖率 6. 客户驱动的产品开发.

产品研发. 如果2012不是世界末日的话,事情还要继续做下去。计划中还至少有两款有意思的产品要推动,要做出来;

运营意识. 毫不客气的说,过去一年中做的产品有几个并不那么成功,这并不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运营能力不足的确存在,技术部门当然也要有运营意识。多和业界同仁学习,实践,还要勤奋一点。

寻觅人才. 丁香园技术团队仍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想在浮躁的环境中想静下心来做点对中国人有价值的事情,为什么不联系我一下呢?

好好生活. 新的一年要多出去走走。旅游,2011年两次国外旅游都挺有收获,怀念长滩的芒果沙冰。新的一年争取好好利用一下假期。另外,如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尽量少购买。简化一点生活,没什么不好。

最后,祝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致谢:曹政、Hawk、召唤、大风、周拓、肖头、云风、Benjurry、Robbin、校长、Bluedavy、Hugo、国平、夏天天…… (不分先后,肯定还有遗漏的朋友,见谅! ),感谢各位朋友们一年来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让我学到很多很多,感谢! –EOF

这里有我的一份针对互联网的 2012 预测,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