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 Fenng

精通 Web Analytics

Web Analytics  An Hour a Day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我懂 Web 分析,看了之后才发现之前其实并不明白。

算起来,用 AWstats 做了几年的小实验,尽管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有所了解,但如果要详细说明背后的含义,还是并不清晰。这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吧? 我遇到过一些做 Web 分析的同仁,整天看网站数据报表,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尽管我们常看到 Web 分析工具的更新,但国内互联网的 Web 分析思路似乎并没有”与时俱进”。 不管承认与否,毕竟是现实一种。

普及这本书,我想能有效避免 Web 分析中的一些误区,以 PageView 为核心的 Web 分析时代应该已经过去。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通过数据去了解客户,真正做点能起到”正反馈”的事儿,而不是到了节假日弄一些无聊活动疯狂弹出一些用户烦透的垃圾页面。这对你们公司也是莫大的损失。

负责网站数据分析的主管啊经理啊总监啊都把这本书偷着买回去仔细读两遍,然后整点靠谱的针对 Web 的 KPI 出来,也让下面的员工心里服气你还算个合格的管理者。把这本书当作了解 Web 的另一面镜子(如果是从传统行业过来的话),通过另一个角度(数据)观察 Web。

此书翻译质量一般…但我想不影响阅读。

Web Analytics,An Hour a Day ,不需那么多,只要一点点。

EOF

作者 Avinash Kaushik ,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观看他的相关采访视频。更多信息访问豆瓣上的 精通Web Analytics页面,如果买书直接点击豆瓣上的链接去买吧,也算支持豆瓣了 :)

又及:这本书也被我列入豆列 Web 2.0 网站架构不可或缺的图书

2008 年个人总结

今年世界上大事儿够多,雪灾地震奥运神七金融危机毒奶粉战火……相比之下,个人的一点点事情就是绝对的鸡毛蒜皮了。

去年年末的计划列表,相比之下,完成率提高了一点:结婚,参加的是公司组织的集体婚礼,相对比较省心一些;折腾房子大半年,前几天也搬进了新居,一年内大事算完成两件。

工作上,这一年并不痛快,变动还是不小,暂且不提这档子事儿吧。年初计划的交流、培训倒也进行的凑合;在技术分享上应该也及格了;主机托管这事儿不靠谱,现在优化后的访问速度也还凑合;写书? 只好放到 2009 年了。其他折腾的事儿也不少,比较有趣的是参加中文网志年会。真正让自己感到放松的几天。

对我个人而言,2008 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也是混沌之年。

2009 年的 TO-DO List:

  • 翻译一本书. 和同事合作翻译 Troubleshooting Oracle Performance,这也是我认为 2008 年非常重要的一本 Oracle 图书,期待能按时交卷;
  • 写一本书. 博文周老师的诚意让我感动不已,时候不早了,需要开动我的键盘啦;
  • 提高团队声望. 提高我们技术团队的影响力,尽量去做;
  • 提升技能. 技术是安身立命的东西,不能丢掉;此外需要提升时间掌控能力,多学点有趣的东西;
  • 技术交流. 多参加一些活动,提升一点演讲技巧。

还有一些不方便列在这里的。

我的 2008 :

我想你和我都需要一些变化,就像我们这个正在剧烈变化的世界那样。

EOF

莫让 KPI 成为”作恶”诱因

年底了,收到的垃圾骚扰信息也多,到处都在搞年底业绩大跃进,什么中奖活动、折扣信息…… 眼看着元旦还有几天,最后的疯狂不能错过。

和朋友讨论类似的现象,都认为是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惹的祸,完全以 KPI 为导向的团队,要想成员不作恶是不可能的。为完成小团体的业绩,管他什么企业价值观什么使命感,都是狗屁!赶紧把相关指标搞定,年底好分奖金才是真格的。

国内某些企业的败局,有些案例的导火索就是某些追求业绩的中层捅出的篓子。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未尝没有道理。

或许用企业价值观强行对 KPI 进行干预是一种办法 ? 可操作性还是个问题。

Don’t be evil ! 与君共勉!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面向用户的网站性能优化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已经达成共识,但很少听到有人说”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性能优化”之类的话,很多时候,网站性能优化是面向服务器来进行,或许,应该扭转一点思维,改到考虑如何面向用户进行网站性能优化的时候了。

优化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优化? 不外乎如下几种原因:

  • 节省资源,服务器、网络资源;
  • 消除或者减少系统瓶颈;
  • 提升用户体验

多数公司做优化都是从前两者出发,而”提升用户体验”虽然是从用户(网站访问者)角度出发,但却很少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

此外,或许也有炫技的因素在内,为了优化而优化,当然这是不可取的做法。

建立有效的度量

有效的优化方式前提是要能有有效的度量。一个用户访问网站,从 提交请求到得到响应,完整看到页面,中间的每个环节都应该确保优化得当。否则如果后端已经”完美”优化,单用户请求的页面有 N 多大图片,也是个糟糕的事情。在没有建立端到端的度量数据收集之前,很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end2end_web.png
(图Refer)

一些常见的问题是,您知道访问自己站点的用户在使用什么样的线路? 什么样的 ADSL 线路,有多少还在用拨号上网? 在网吧上网的用户有多少? 多少是移动设备用户? … 如果此类数据收集有所欠缺,也很难做出有效的性能度量。

一些优化的错误认识

服务器压力降低 = 用户访问速度快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优化态度。技术人员对自己的网站用尽了各种优化手段,服务器压力终于降低了,单用户会真的满意么? 未必。但如果从没观察过终端用户的访问习惯和网络连接方式能客观因素,也是徒劳。

前端优化不如后端优化重要 前端优化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仍有多数设计者对性能问题熟视无睹,随手弄个 1M 大小的活动页面对他们来说,图片设计是否华丽可能才最重要。对于越来越需要多媒体、富媒体表现的页面来说,前端优化其实是重中之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户访问费劲的页面,再华丽也是垃圾。

节省 PV = 减少 PV 以 KPI 为导向的 Web 公司中,PageView 可能是很多人的饭碗,轻易不要太岁头上动土。不过对于 KPI 制定者来说,起码要具备如何识别虚假繁荣的 PV (除非也是作弊团伙成员)。不必要的 PV 能节省就节省,节余的带宽资源留给更有价值的应用。

把优化作为项目来做 有些网站会有”起个项目对某某块做个优化”之类的事儿。优化应该是个长期、持续的事情,如果单纯的作为项目来做,可能一波热乎劲儿过去就没人管了。

–未完待续–

此文作者:, 位于 Arch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