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创业城市的杭州

本文首发于 PingWest

近期有几家面向创业者的媒体不约而同的写了国内最佳创业城市这个话题,不可避免会提到杭州,不过杭州真的算是最佳创业城市之一么? 我在杭州生活也有七年多了,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跟很多人聊起过这个城市的创业环境。谈不上对杭州有多熟悉,简单说说我对杭州作为创业城市的看法。

大学与人才

杭州的大学并不少,浙江大学的规模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下沙大学城有几十万师生,但这些大学附近都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科技园区,更别提大一点的科技公司了,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那样的作用。中国很多开发区都梦想复制一个「中国硅谷出来」,毕竟这只是一个梦。大学和企业之间协同效应太差,跟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应该也有一定关系,毕竟那么多地产商在觊觎着每一寸土地,怎么能不充分利用并「开发」呢? 现在有个别大学园区将部分场地租给公司,但规模化和效应怕是还要再等很久。

相比北京上海而言,杭州的科技类人才还是偏少了一些。也可能是外流的人才多,流入杭州的人才还少。

科技创业园

大概创业园业已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开发区的标配,当然,开发区也是每个中国城市的标配。杭州创业园区不少,冠之以科技园创业园啊什么的比比皆是,但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划上显然不够周全,注重整齐划一,相对缺少人性化的考虑,生活配套设施明显跟不上。

发展较快的创业公司想在杭州找一块够大的办公场地多多少少有点难度,丁香园公司前一段时间准备在滨江区寻找一块 2000 平方米左右的办工场所,要场地够大,价格合理,发现真是难上加难,写字楼并不少,但是,也的确都是「写字楼」,高端居多,适合互联网公司的办公楼少而又少。硬件不差,软件和周边设施跟不上。丁香园最后入住的园区周围吃饭居然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更别提咖啡馆什么的了,街边不允许有。

气温与气候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惊讶? 不是「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么? 杭州气候不够好? 没错,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游客,春天来杭州走一圈,的确会觉得这地方非常宜居。但实际上,总体而言,杭州的气候比较糟糕:冬季阴冷,在室内伸不出手;夏天炎热,整个城市像个火炉。一年四季,除了台风来袭的日子,几乎没有什么风,空气质量近年来表现也不够好。

但气候和创业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体会一下夏天办公室挥汗如雨是什么样的感觉,就知道有多么影响工作效率了。另外,因为夏季用电过度,个别区域动不动就要被迫节能限电,这多少也是一个麻烦。

互联网带宽

互联网宽带质量相对不错,作为家庭用户使用的话资费并不算贵,如果是企业使用的话,价格就不菲了,当然这个全国都如此,不过还是期待电信能在这方面对中小创业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否则的话,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这是个不小的负担。

交通与物流

最近几年,杭州的机动车辆激增,造成杭州的交通极其拥堵,虽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成为彻底的堵城,但这个趋势怕是短期内无法缓解。交通不便利,员工上下班就成为一个大麻烦。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在交通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降低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公共自行车网点遍布全城,堪称一大便民措施。

因为电子商务在杭州乃至浙江的带动作用,公路铁路运输以及物流条件堪称一流。

政策与扶持

这方面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在杭州多多少少都能享受到一定政策上的扶持,最起码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总会让创业公司受益。举个例子,如果西湖区不待见小公司,滨江区或许欢迎你,搬过去,自然也会随之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是之为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多次在文章中提到的「县际竞争」关系。

这是我所了解的杭州,或许跟你眼中的杭州并不一样,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不要被我误导,杭州看似如此不堪,但已经比国内很多城市好太多了,不要忘了,咱这里是中国,不能过于苛求。

期待杭州成为一个创业者的天堂,尽管现在看起来,还要有很多路要走。

EOF

那些写过博客的人们

整理 Google Reader 里面的 RSS Feed,已经将数量从 2200 个「裁员」到 1600 个,还在不停裁减中…

重新看到了不少过去熟悉的名字,或是真名或是网名,和他们曾经的博客(他们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网志」),还记得不少人弄个地址写上几篇之后就来兴冲冲告诉我订阅交换链接什么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来网络那一端他们的兴奋劲儿,那种无法抑制书写的热情。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个不善表达的国度 - 我还记得这句话,他们准备表达了…

可现在,那些地址的更新时间停留在 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那感觉就像他们曾经在某一年去过香格里拉,去过稻城,去过那些更多人蜂拥而至的地方,一瞬间他们觉得莫名欣喜,觉得应该像当地居民这样生活,可很快,他们就记起不属于这里,尽快的忘掉这些,那些体验将成为某种记忆,成为一些数字的照片,但无法再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再也无法抵达曾经认为美丽的地方。

他们还记得写过的文字么?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MyLife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如何将 Outlook PST 文件内容导入 Gmail

如何将 Outlook 的备份文件( PST 格式)的内容,比如邮件、联系人等信息导入 Gmail 中? 这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需求。过去工作中使用 Outlook 备份的邮件,如果查找或者回溯的话,非常不便利。

因为微软的 Outlook PST 文件格式长期以来没有公开(现在似乎可以得到了),所以可以使用的第三方迁移工具非常之少,后来采用了 Google 的工具,加上一次转发,基本达到目标。现将可行的解决方案分享一下。

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没有可靠的工具能直接把 Outlook PST 文件导入 Gmail,只得选择一个间接的办法来完成:

PST 文件(源数据) -> Google Apps for Business (中间邮件帐户中转) -> 转发到 Gmail (目标邮件)

Google 提供有 Google Apps Migration for Microsoft Outlook ,但这个工具只能导入到 Google Apps for Business 帐户中(如果你有的话),既然能从 PST 导出,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以免费申请使用 Google App 面向个人与中小团队这个版本(参考地址) ,单个帐户的空间大小是 10GB 。

具体如何申请略过,假定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 Google Apps 帐户,在这个帐户中创建一个邮件地址;在迁移之前,还需要在 Google App 的 Domain Settings -> User Settings 里,选中 Enable provisioning API 选项,以便激活 Email 迁移 API 功能(参考此图)。

在前面创建的邮件中设置一个邮件转发(Forwarding),转发到标准 Gmail 帐户(目标帐户)中。

下载并且安装 Google Apps Migration for Microsoft Outlook,然后输入前面在 Google Apps 创建的邮件用户名和密码,之后选择 PST 文件,定义要迁移哪些内容。迁移开始进行,迁移的速度取决于你的网络到 Gmail 服务器之间的速度。检查目标 Gmail 帐户邮件进来的情况。

一些注意事项:Google Apps 邮件的转发规则最好选择转发后删除,否则单个邮件 10GB 的空间可能不够用。而标准 Gmail 帐户可以购买额外的空间,价格也不贵。如果是 Google Apps 帐户购买就太贵了,承受不起。

在目标 Gmail 邮件地址中要配置好各种过滤器,否则大量涌进来的邮件可能带来较大的干扰。

或许个别人也有和我类似的需求,记录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如果哪位知道更便利可行的办法,请留言告知。

EOF

更新: 有朋友留言说采用「PST 直接挂到 Outlook 里,Gmail 用 IMAP 方式也挂到 Outlook 里」然后同步,这个方式对正在使用 Outlook 的人是有用的(我已经不用 Outlook 了),另外,要求内容相对较少,如果大量数据,基本上不太适合。

用常识做产品

新浪微博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反人类的功能「智能排序」,验证了我以前喜欢说的一句话: 智能和弱智只有一步之遥。当然这个所谓的智能也是表现的绝对弱智,在几乎遭受了绝大多数用户的声讨之后,现在终于消停了,已经不是默认给用户设置智能排序了。

不过最近又有点故态重萌。以前曾公开私下里都夸过好几次新浪微博 WAP 版的团队,我也是少数用智能手机的… WAP 版本的重度用户,WAP 设计的够简朴,必备的功能都有,还没有那么多干扰。好景不长,WAP 版本微博评论现在这是按照什么顺序了? 怎么如此怪异?

还以为这个团队有点发昏了? 问了一下,有人告诉我现在评论顺序是「会员评论优先」(然后又有人告诉我,是所有客户端现在都 「会员评论优先」了)。 我想问,做这个决定的人,你长了一个猪脑袋么? 且不说这给用户带来多大的困扰,会员用户增加曝光率就一定能让更多用户购买会员资格么? 你以为你们是 CCTV 啊?

新浪为了赚钱,着急乱出王八拳情有可原,无独有偶,想起百度空间这个产品,做搜索起家的百度,用户的空间居然没有搜索功能,要查找一个用户写过的内容,必须要想点别的「技巧」。更为搞笑的是,前一段时间百度空间升级,估计是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终于升级得更为难用了,居然默认把用户的 RSS 直接插入一个产品升级通知,一打开 Google Reader,发现订阅的百度空间的内容齐刷刷的是这个产品通知……

建议新浪百度阿里腾讯这种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定期测试一下管理人员以及产品经理的智商,低于平均线的早点开除掉。对中国互联网有益,对人类也有益。另外,也测试一下管理人员以及产品经理的常识水平,低于平均线的立刻开掉。

有的时候想,为什么豆瓣的产品经常被人称道呢? 或许豆瓣团队也不都是聪明人,但他们能用正常人平常人的思维做事情,用常识做产品,而不是用「榨汁机」、「提款机」或「升职机」的脑袋做产品。

我们常说做产品要有点敬畏心,什么是敬畏心? 也就是说别没事卖弄你的智商,你一卖弄智商就暴露了你的智商;你越想着做点智能的东西就越显得产品弱智。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