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对话即服务 对话即搜索

微信公众平台堪称是本年度国内互联网产品领域国内最大的创新,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微信公众平台,我其实没怎么「看」 ,因为我一直在尝试学习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做运营上的实践。我个人运营了公众帐号「小道消息」,微信号: WebNotes ,基本上是每天一篇文章,和朋友们交流一下我的一些观点;丁香园团队前一段时间也利用微信的开放消息接口做了「用药助手」的即时信息查询的功能,目前来看还只是具备一定的功能,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

小道消息二维码

如果非要我说微信公众平台是怎么回事,那么可能一句话就够了「对话即服务 对话即搜索

对话即服务 这里说的「对话」,是指用户和微信公众帐户的交互。对话即服务,或许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初衷。通过公众平台帐户让第三方服务直接在这里完成,Web 端和移动端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常见的是客服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就是个绝佳的客服反馈系统,用户遇到问题,发个消息过来,服务人员在 Web 后台看到,立刻可以跟进处理,信息是异步的,直达的,经济而有效。随着公众帐户越来越多,可以看到能够完成的第三方服务正在增加。

从信息的到达率上来看,微信公众帐户群发到每个真实的用户,因为基本上可以认为每个微信使用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匿名的网络身份. 到达率和用户群细分远比 App Push 精准. 从 Email 到 SMS 到 App Push,再到微信,信息到达的成本越来越低。

对话即搜索 什么叫「对话即搜索」呢? 举个例子来说,你关注了「用药助手」,然后发送「药品 阿司匹林」过去,用药助手给你返回的消息就是关于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这就是一个搜索服务,同样,对于「大众点评」和「微信路况」这样的公众帐户来说,用户发送当前的地理位置过去,返回的消息则是周边的饮食和路况信息,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搜索服务了。我相信腾讯自己的搜索用不了多久即可进入,或许这帮家伙还没意识到,不用离开当前应用即可完成搜索服务,这是以前所有非搜索类 App 无法完成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一定会蚕食搜索引擎的市场。如果搜索引擎愿意接入微信,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搜索本质上也是服务。天气、旅游、电子商务购物、股票… 皆可扩展。

微信的一些弱点:信息的「纵深」远远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多数都是一些信息;信息缺乏可挖掘的能力,比如,天然的无法搜索内容,甚至自己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都无法搜索,无法回溯。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数据目前还无法进行量化分析,这个或许是时间问题,相信微信团队能够解决。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可查询性还不够,有必要增加数据查询服务。

有人问,在微信上创业怎么样? 微信是个平台,是个媒介,通过这个去做你做的事情,如果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为什么不可以? 前景如何?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当你为这些事情纠结的时候有人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有些人绝对高估了微信,但也有另一些人低估了微信。 「对话即服务 对话即搜索」,请记住这句话。

EOF

从重来到精益

这是充满疑惑的一年。到底是原生应用还是 HTML 5 应用更有前途? 是依靠电商平台还是应该发展自己的独立电商站? 怎样刷榜更有效果? 大数据会带来怎样的商业机会? 3D 打印机是一场革命吗?

这些事情还没能想清楚,已是年底,会议扎堆,创业者们又需要跑会场了,给自己的公司或者产品买个奖品也好,什么年度最佳移动应用,年度最佳创新应用,最具创新的十大产品啦,最值得投资的八个初创企业…赚不到钱,得个奖也好,总要对方方面面有个交代。

2012 即将过去,虽然没遇上世界末日,但我们也已处在又一个漫长的寒冬。对于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来说,这个冬天,可能要比几年前的那个冬天更为寒冷。投资者们早已捂住自己的钱袋子,在需要贪婪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更为恐惧。创业者们,还是暂时别想融资的事情了。

抛开这些不愉快的问题不谈,说说「创业」这个事情本身吧。

长久以来,创业者们迷恋各种成功者的经验,到处东奔西走的参加业界各种「峰会」或是「高端论坛」,听上那么一会儿业界名人演讲,会场外面握个手换个名片也能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好像真被传授了什么创业秘笈一样。尤其引人发笑的是,那些创业明星的各种言论无一例外的被放大,被仔细研究,无论是微博上,还是各种科技创业媒体上整天充斥着《给创业者的 N 条建议》(N 可能从 3 到 10 不等)之类的垃圾文章,「人也多嘴也多,讲不清道理」,每天看着各种乱七八糟的经验谈,没等做事都已糊涂,简直不知道走路要先迈哪一只脚了。或许,选一个合适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加以实践,才是更有效的。

今年在创业者群体里一度流行的话题是「精益创业」,相对比较流行的一本书是《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这本书以及这本书背后的精益创业运动在尝试解决全世界创业者的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是否有一种方法论可以用来指导创业者,而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精益创业」可能是一个答案。

创业可以有方法么? 如果真的有方法,那岂不是「成功可以复制」了? 非也,方法论并不等同于方法。

令我比较担心的是,创业者们是否还有时间看书,「精益创业」流行毕竟是流行,有多少创业者看完了《精益创业》(或是其它任何一本书? ),又有多少能真正运用精益方法做事情呢? 怕是不多。我在前面说《精益创业》「比较」流行,是因为这本书应该「非常流行」才对,但不知何故,远不如去年的《重来》(Rework)一书给国内创业者所带来的影响大。

《重来》阐述的是简单而有效的商业思维,很多观点完全与常规商业逻辑相背离,但因为是著名的 37 Signals 团队以自己为例,言简意赅,极具说服力,因而受到中小创业团队的追捧与肯定,但中大型团队就未必能接受此书的宣教。

大概中国创业者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点子」和成功经验了。而无论是打破常规的思维还是方法论,几乎都是中国创业者最欠缺的东西。或许我们应该从《重来》中颠覆思维方式,跟《精益创业》实践一下方法论。这两本书均非长篇大论,也没有故作深奥之处,比较难的是「实践」,道理容易懂,做起来太难,这是所有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精益」一词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倡导的「精益生产」。现在,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能为全世界输出一点什么理论和方法呢? 现在还看不到。也或许我们都太着急了。

EOF
请注意:此文已经刊发在《创业家》杂志。

此文作者:, 位于 Startup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技术含量的问题

你一定听过那个小工识别生产线上的空肥皂盒的故事。

让我简明扼要的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某大型日化公司引入了一条国外肥皂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将肥皂从原材料加入直到包装箱自动完成。不过产品线有瑕疵,个别肥皂盒是空的,这家公司联系厂商后被告知这是设计上的缺陷,无法避免。于是老板要求工程师们解决这个问题,以数名博士为核心形成一个技术攻关团队,耗费大笔资金之后,终于宣告解决。解决的办法是在生产线上安装一套 X 光机进行扫描识别。在另一家私人企业,老板让新来的小工解决问题,小工所用的办法是,找来一台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边…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编造出来的还是真的发生过。

在现实中,类似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解决方案,但是又奏效的确实很多。

国内某个厂商曾经发布过一款日常安排的移动 App , 这个产品的独到之处是能够把语言转化为日程,准确率相当高,曾经一度令人惊讶,不过后来有人证实其真正的做法是:远端用人接听这些语音,然后手工输入进去。所以,准确率不成问题。最起码要超过苹果的 Siri 系统。

又比如某个商务社交应用的名片识别应用,也曾经有网友证实产品发布的初期时候技术还达不到要求,所以有的时候后台是用人工识别。这个产品在初期果然赢得了不少用户的信赖。

再比如验证码(CAPTCHA), 每个上网的人都见过这个东西,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在研究验证码的自动破解工作,而且,屡屡传出各种新进展。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世界上还有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网民热衷从事的工作叫做「打码」,人工识别各种验证字,效率也很好。据说,为了提升协作效率,有些专门打码的网站已经对外提供程序接口了,要说没有技术含量,他们肯定不承认。

这些有点遥远的例子说完之后,我要说一下我的一位朋友亲口对我说的经历。这位朋友的创业项目是做个电商导购网站,本来想找几个人在算法上下功夫,做商品「智能」推荐后来算了一本帐,成本上抗不住,因为这样的技术人才工资都不低,而且,还要投入一定的服务器,一定时间后才能看到效果。他的解决办法简单直接:找 5 个编辑人员,直接用人工推荐,人力成本极低;效果?当然直接超过了「人工智能」。我问他一旦数据量大了怎么办?他的回答很简单,人的效率还能提升。比算法提升的幅度还大。

这是个复杂的世界。技术含量当然重要,但有的时候在低成本下有效解决问题更重要。

敬请注意: 本文已经发布在《创业家》杂志.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作为互联网创业城市的杭州

本文首发于 PingWest

近期有几家面向创业者的媒体不约而同的写了国内最佳创业城市这个话题,不可避免会提到杭州,不过杭州真的算是最佳创业城市之一么? 我在杭州生活也有七年多了,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跟很多人聊起过这个城市的创业环境。谈不上对杭州有多熟悉,简单说说我对杭州作为创业城市的看法。

大学与人才

杭州的大学并不少,浙江大学的规模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下沙大学城有几十万师生,但这些大学附近都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科技园区,更别提大一点的科技公司了,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那样的作用。中国很多开发区都梦想复制一个「中国硅谷出来」,毕竟这只是一个梦。大学和企业之间协同效应太差,跟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应该也有一定关系,毕竟那么多地产商在觊觎着每一寸土地,怎么能不充分利用并「开发」呢? 现在有个别大学园区将部分场地租给公司,但规模化和效应怕是还要再等很久。

相比北京上海而言,杭州的科技类人才还是偏少了一些。也可能是外流的人才多,流入杭州的人才还少。

科技创业园

大概创业园业已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开发区的标配,当然,开发区也是每个中国城市的标配。杭州创业园区不少,冠之以科技园创业园啊什么的比比皆是,但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划上显然不够周全,注重整齐划一,相对缺少人性化的考虑,生活配套设施明显跟不上。

发展较快的创业公司想在杭州找一块够大的办公场地多多少少有点难度,丁香园公司前一段时间准备在滨江区寻找一块 2000 平方米左右的办工场所,要场地够大,价格合理,发现真是难上加难,写字楼并不少,但是,也的确都是「写字楼」,高端居多,适合互联网公司的办公楼少而又少。硬件不差,软件和周边设施跟不上。丁香园最后入住的园区周围吃饭居然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更别提咖啡馆什么的了,街边不允许有。

气温与气候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惊讶? 不是「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么? 杭州气候不够好? 没错,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游客,春天来杭州走一圈,的确会觉得这地方非常宜居。但实际上,总体而言,杭州的气候比较糟糕:冬季阴冷,在室内伸不出手;夏天炎热,整个城市像个火炉。一年四季,除了台风来袭的日子,几乎没有什么风,空气质量近年来表现也不够好。

但气候和创业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体会一下夏天办公室挥汗如雨是什么样的感觉,就知道有多么影响工作效率了。另外,因为夏季用电过度,个别区域动不动就要被迫节能限电,这多少也是一个麻烦。

互联网带宽

互联网宽带质量相对不错,作为家庭用户使用的话资费并不算贵,如果是企业使用的话,价格就不菲了,当然这个全国都如此,不过还是期待电信能在这方面对中小创业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否则的话,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这是个不小的负担。

交通与物流

最近几年,杭州的机动车辆激增,造成杭州的交通极其拥堵,虽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成为彻底的堵城,但这个趋势怕是短期内无法缓解。交通不便利,员工上下班就成为一个大麻烦。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在交通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降低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公共自行车网点遍布全城,堪称一大便民措施。

因为电子商务在杭州乃至浙江的带动作用,公路铁路运输以及物流条件堪称一流。

政策与扶持

这方面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在杭州多多少少都能享受到一定政策上的扶持,最起码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总会让创业公司受益。举个例子,如果西湖区不待见小公司,滨江区或许欢迎你,搬过去,自然也会随之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是之为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多次在文章中提到的「县际竞争」关系。

这是我所了解的杭州,或许跟你眼中的杭州并不一样,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不要被我误导,杭州看似如此不堪,但已经比国内很多城市好太多了,不要忘了,咱这里是中国,不能过于苛求。

期待杭州成为一个创业者的天堂,尽管现在看起来,还要有很多路要走。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