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Review

编程要趁早

在阅读 Coders at Work 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成名的程序员,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编程了。

读这本书是从 Brad Fitzpatrick(Memcached的作者) 的采访开始的,因为整本书里面他最年轻,Brad 在 1980 年出生,能够跻身一群业界技术前辈中间是非常惹眼的,他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5 岁。整本书里面采访的一些程序员,也多半都是在高中之前就接触计算机并且被 0 和 1 的世界所吸引。国内现在仍活跃的一些顶尖程序员,比如云风、章文嵩,也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而实际上很多资深的程序员在一起,几乎都会谈到 Apple II,这是一代 IT 人的技术启蒙之门)。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话,那么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积累了 10000 小时的实践经验,意味着他已经跑在很多同行的前面。而如果对计算机接触较晚的话,那么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之后自然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进行实践,也就是我们经常读到的那些国内第一代程序员的典型故事:整天泡在机房蹭机器,通宵达旦。最近这个 10000 小时的说法因为《异类》这本书的火爆而再次流行起来。就我个人的理解,类似写程序、下围棋之类的事情要实践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用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或许有点绝对,毕竟大卫·卡特勒 这样的牛人在 20 多岁才开始折腾计算机的,国内也有王江民 39 岁学计算机的励志故事。不过不要忘了,那是什么时代? 此一时,彼一时。看这本Coders at Work 至少能够警示我们,其实没那么多天才,大家眼中的天才也都是经过数年的苦功夫才熬出来的。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会发现这本书里面受采访者的父母有很多也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接触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信息,对于以后的投身 IT 行业有一定影响。从这一点来说,国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硬逼着孩子去整天上什么音乐舞蹈之类的学习班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啥太大的帮助,除非有兴趣才会达到足够的练习实践时间,否则孩子自己也会疯掉的。

EOF

又及:有伟人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要我看更好一点的做法应该是,把计算机早点扔给娃娃。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磁盘的 4K 扇区时代来临

Western Digital 在推进一项技术变革,Advanced Format(PDF),将延续近30年的硬盘传统的512字节扇区变更为4K大小。

传统的格式如下图,绿色部分为 ECC (Error Correcting Code)区域。一般来说,每存储1000位(bit)的数据就会有产生一个物理错误,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校验机制。这也是 ECC 必不可少的原因。

Legacy Architecture.jpg

每 512 字节用一个 ECC 区,占用 40 字节做错误矫正代码,这在需要存储大数据量的时候,显而易见是比较大的物理空间开销。而将扇区扩大,使用一个相对比较大的 ECC 区也是同样可以达到安全存储的目的。

Advanced  Format Architecture.jpg

如果使用 4K 的扇区,则大约需要 100 个字节的 ECC 区域就行了。空间收益大约是 7-11% 。对于存储工业来说,这是惊人的。当初设计硬盘规格的时候,估计研发者是无法预见到信息如此迅速膨胀的今天的,512 字节已经不太适应现在一个平均 I/O 的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变更更多是在空间上的收益,在性能上的收益还不确定,当然不会变得更差,至于是否有提高,能提高多少,要看具体的场景。另外,也不会提高硬盘的可靠性,每 12.5TB 的数据依然会有一个不可恢复的读错误。(refer) 。4K 扇区其实在数年前就被提出来,只是最近 Western Digital 才真正的推动,估计是因为磁盘容量要保证每年的增长率带来的压力。

使用该技术对或许企业级服务器用户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风险,Western Digital 同时也在固件层提供对传统的 512 byte 扇区的模拟方式。另外,也可以下载这个官方校正工具。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尤其是使用克隆软件安装 Windows XP (Windows 5.x )以及更低版本的操作系统的用户可能要注意一下。

4K 是个有趣的数字,还记得 4K偏移量的问题么?

未完,待补充 …

延伸阅读: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企业员工应遵守的 Twitter / 微博 准则

在 Twitter ( @Fenng )上发布了几条关于 “员工应遵守的Twitter 准则” 的建议。如果你也是 Twitter (或微博) 用户,以下这几条准则或许可以用来参考:

准则一:不要发布不为公众所知的和公司相关的业务数据。如果要引用公司的公开数据,不要加主观的断言。对于关注你的人来说,小道消息并非那么有价值。

准则二:不要匿名攻击公司(包括自己的雇主和竞争对手)。尽管”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雇主还是很容易知道你是公司里面的哪一位。

准则三:Twitter 上的信息具有不可修改性,被转发后会引来不同的解读。所以发布消息前要衡量是否会对同事或团队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回答为”是”,不要发布。

准则四:倾听用户的声音,收集用户反馈而不要和用户争辩,如果能够解释,进行必要的解释,但是记住不要推脱责任,尤其不要攻击或是嘲讽用户。

准则五:如果你的主管或同事不能理解或者认可Twitter会对公司带来的价值,向他们解释,同时最好能证明使用 Twitter 并非是在浪费工作时间–用 Twitter 或许比用 IM 更节省时间。

准则六:必要的时候尽可能转发对用户的警示信息,比如”系统维护公告”或”费用调整”等信息应更快更及时的传递给用户。

准则七:团队的内部规划,正在进行的项目及相关实施细节,未经相关负责人允许也尽量不要披露,以免带来各种不可预期的不利影响。

很多人在 Twitter 上发消息,不可避免的会提及自己的雇主。新用户或许意识不到 Twitter 对消息传播的便捷性会带来的破坏力,如果没有一个类似指导原则的话,可能不经意间就会对雇主造成负面干扰,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麻烦。这里的准则或许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所以更多的时候要依赖于常识来判断。

如果你在鼓励同事或者朋友来用 Twitter 或者其它微博,要向他(她)说明这些。( 感谢 @hutuworm 同学贡献了准则七)。

EOF

技术出版的危机

这个话题的缘起是今天我在 Twitter 上感慨了一下关于翻译稿酬的事情。我和两位同事一起翻译 Troubleshooting Oracle Performance 这本书(中文版《Oracle性能诊断艺术》),三个人,六个月时间出头,稿酬大约 15000 RMB 多一点。很多朋友可能会把这当成抱怨而非提醒。

对此,图灵出版社刘江先生回应到,”技术出版的危机。此书首印 3000 册,定价75 元(不低),利润空间仅两三万,如果部分滞销或退书,很容易就赔了。” 而且,”这本书如果按5%给版税,还不如千字稿酬。” 这实际上道出了当前英文 IT 图书引入国内的一个困境。国外出版社版权费用本已经不低(所以博文视点更倾向于做原创图书,别搞错,我说的是武汉的那个博文),加上纸张以及印刷成本的上涨,以及图书销量连年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做一本纸版书不亏本已经不容易了,现在据说在国内一本技术图书能做到 5000 册的销量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出版社不得不通过一些不得以的手段控制成本。有一次和蔡学镛聊天,他说台湾现在的 IT 图书出版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而大陆因为市场太庞大,所以一时半刻还能撑下去。

李笑来老师曾经质疑过”为什么引进书籍的翻译普遍都很差?“,他认为直接原因就是”稿费太低”。对于译者来说,如果只是为了稿费而做技术翻译的的话,绝对是一件收益不大的事情,何况,这事情本身就是一件”瓷器活儿”。翻译得好的话,必然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而译文质量不过关,读者不会饶过你。我相信像余晟这样把翻译当作一种乐趣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而像阮一峰那样偶尔的”头脑发热“一回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国内出版社有的时候自己也扮演杀鸡取卵的事情,据我所知,多数出版社对于翻译时间的限制都比较紧,一本书,一般只给译者 3-6 个月的翻译时间,为了能在既定时间之内完工,要么找更多的的合作者–这会带来翻译风格不统一的问题,译稿质量也难免下降,要么拖延,而拖延,在合同里是写着明确条款的,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扣除稿费。也就说,如果遇到了不良出版社,而你的合同时间又签得比较不利,那么可能一分钱拿不到。当然,我们这本书总体来说编辑还是比较宽松的,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其实话说回来,我认识的几个出版人如果他们转身去做畅销书,至少不会比做 IT 差,或许他们为了理想也在咬牙坚持。

危机,危机,危险之中机遇何在?

EOF

此文作者:, 位于 Review 分类 标签: , on .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